一种便于清理泥沙的雨水检查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42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清理泥沙的雨水检查井,其包括井体,井体左右两侧且位于其下端开设与排水管相连的管口,井体底部设置有沉降箱;井体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沉降箱上移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两根拉绳,筒身内侧壁且位于其上端转动连接有承接杆,承接杆的一端与电机转动轴固定相连,两根拉绳的一端分别固定绕接在承接杆的外侧壁上,沉降箱上端对称设置有拉环,每一拉绳远离承接杆方向的一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拉环固定绕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将沉降箱快速取出井体底部,便于操作人员对沉降箱进行清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理泥沙的雨水检查井
本技术涉及一种井状构筑物,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清理泥沙的雨水检查井。
技术介绍
检查井由井座、井筒、井盖和相关配件构成,一般设置在排水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等,以便于定期检查、清洁和疏通或下井操作检查用的塑料一体注塑或者砖砌成的井状构筑物。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32707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包括井筒、井座和两个与井筒相贯通的雨水支管,井座的上端口设置有第一连接套,第一连接套将井座与井筒连通在一起;井座的左右两个端口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套,井座的左右两端口分别通过第二连接套与两个雨水支管相连通;井座的下端口连接有沉降室,井筒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检查梯;在使用过程中,将井座上的两个雨水支管分别连接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内的雨、污水从井座的其中一个雨水支管流入另一个雨水支管,其中于、污水中夹杂的泥沙等在沉降室内被沉降,待沉降室内的。上述雨水井虽然便于搬运安装,但是在上述雨水检查井中工人需要从检查梯进入筒身底部对沉降室进行清理操作,加大了养护工人的操作负担,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清理泥沙的雨水检查井,其具有能够将沉降箱整体快速取出井体来对沉降箱内部的泥沙进行清理,减轻养护工人的操作负担的优势。一种便于清理泥沙的雨水检查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左右两侧且位于其下端开设便于进出水的管道,所述井体底部设置有沉降箱;所述井体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沉降箱上移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两根拉绳;所述井体内侧壁且位于其上端转动连接有承接杆,所述承接杆的一端与电机转动轴固定相连,两根所述拉绳的一端分别固定绕接在承接杆的外侧壁上;所述沉降箱上端对称设置有拉环,每一所述拉绳远离承接杆方向的一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拉环固定绕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中的泥沙积满沉降箱之后,启动电机,电机驱动承接杆转动,拉绳绕卷在电机的外侧壁上,沉降箱在拉绳的带动下沿井体的长度方向上移至承接杆处停下,接着操作人员可通过借助铲子将沉降箱内的泥沙铲出。进一步地,所述井体内侧壁且位于其上端设置有嵌置孔,所述电机位于嵌置孔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情况下一般均通过设置支撑架来将电机固定在井体的内侧壁上,但是这种情况会出现因电机在工作过程中震动而掉落井体内的情况,因此,将电机嵌置在嵌置孔内部能够实现电机与井体稳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承接杆远离电机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远离承接杆方向的一端固定在井体的内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设轴承座能够使承接杆在井体内部实现稳定顺畅的转动,从而实现驱动装置对沉降箱的稳定驱动。进一步地,所述井体内壁且位于其靠近承接杆的位置设置有两个限位件,每一所述限位件均包括限位杆和限位环,每一所述限位杆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承接杆的长度方向,每一所述拉绳分别穿过对应位置的限位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拉绳穿过限位环来固定拉绳的移动路径,使拉绳在收卷过程中能够沿着井体的高度方向稳定收卷。进一步地,每一所述限位环内侧壁分别设置有橡胶保护圈,每一所述橡胶保护圈分别与拉绳外侧壁相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设橡胶保护圈来减小拉绳收卷过程中其侧壁与限位环内侧壁磨损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箱的下表面贯穿开设有滤水口,所述滤水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滤水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沙在沉降过程中会将一些水分夹带入沉降箱内,在沉降箱上移的过程中这些水分会受重力作用从滤水网处滴落,从而减轻了整个沉降箱的重量进而也减轻了驱动件的驱动负担,以使得沉降箱内购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快速上移。进一步地,所述滤水口内侧壁设置有供滤水网嵌置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部底壁设置有若干组弹簧,每一所述弹簧远离固定槽底壁方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滤水网的下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沉降箱上移的过程中弹簧会带动滤水网轻微抖动,从而使得泥沙上沾附的水分能够从滤水网处快速滴落下来,以进一步加快了驱动件驱动沉降箱上移的速度。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箱的下表面设置有便于沉降箱底部快速插入井体底部的导向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沉降箱内的泥沙被清理完毕之后,导向面可使得沉降箱快速插入到井体底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雨水中的泥沙积满沉降箱之后,启动电机,电机驱动承接杆转动,拉绳绕卷在电机的外侧壁上,沉降箱在拉绳的带动下沿井体的长度方向上移至承接杆处停下,接着操作人员可通过借助铲子将沉降箱内的泥沙舀出;2、泥沙在沉降过程中会将一些水分夹带入沉降箱内,在沉降箱上移的过程中这些水分会受重力作用从滤水网处滴落,从而减轻了整个沉降箱的重量进而也减轻了驱动件的驱动负担,以使得沉降箱内购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快速上移。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便于清理沉淤泥沙的雨水检查井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用于体现A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用于体现B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图中:1、井体;11、井盖;12、管口;13、沉降箱;131、拉环;132、导向面;133、滤水口;1331、固定槽;1332、弹簧;1333、滤水网;14、驱动装置;141、电机;142、拉绳;1411、承接杆;1412、轴承座;15、限位件;151、限位杆;152、限位环;1521、橡胶保护圈;16、嵌置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技术公开的一种便于清理泥沙的雨水检查井,包括圆柱状的井体1和盖合于井体1上表面的井盖11,井体1由砖砌而成,井体1的侧壁且位于其下端对称连通有与排水管相连的管口12,井体1底部插设有用于收集泥沙的圆柱状的沉降箱13,当在两个管口12处套接上排水管之后,雨水会从其中一个排水管进入井体1再从另一个排水管排出,掺杂在雨水中的泥沙会自动沉降在沉降箱13内。参照图1和图2,沉降箱13的上端面上对称焊接有两个拉环131,每一拉环131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沉降箱13的上表面;井体1井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沉降箱13上移的驱动装置14,驱动装置14包括电机141和拉绳142,井体1内壁且位于其上端转动连接有承接杆1411,承接杆1411的一端套接有轴承座1412,轴承座1412远离承接杆1411方向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井体1的内侧壁上;井体1内壁沿其厚度方向凹陷设置有嵌置孔16,电机141通过螺钉固定在嵌置孔16内,承接杆1411远离轴承座1412方向的一端焊接在电机141转动轴上;两根拉绳142的一端分别固定绕接在承接杆1411的外侧壁上,每一拉绳142远离承接杆1411方向的一端分别固定绕接在对应位置的拉环131上,启动电机141,电机141带动承接杆1411转动,从而将两根拉绳142分别绕接在承接杆1411的外侧壁上,进而使沉降箱13在拉绳142的拉动下沿井体1的高度方向上移,当沉降箱13移动至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清理泥沙的雨水检查井,包括井体(1),所述井体(1)左右两侧且位于其下端开设便于进出水的管道(12),所述井体(1)底部设置有沉降箱(13);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沉降箱(13)上移的驱动装置(14),所述驱动装置(14)包括电机(141)和两根拉绳(142);所述井体(1)内侧壁且位于其上端转动连接有承接杆(1411),所述承接杆(1411)的一端与电机(141)转动轴固定相连,两根所述拉绳(142)的一端分别固定绕接在承接杆(1411)的外侧壁上;所述沉降箱(13)上端对称设置有拉环(131),每一所述拉绳(142)远离承接杆(1411)方向的一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拉环(131)固定绕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理泥沙的雨水检查井,包括井体(1),所述井体(1)左右两侧且位于其下端开设便于进出水的管道(12),所述井体(1)底部设置有沉降箱(13);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沉降箱(13)上移的驱动装置(14),所述驱动装置(14)包括电机(141)和两根拉绳(142);所述井体(1)内侧壁且位于其上端转动连接有承接杆(1411),所述承接杆(1411)的一端与电机(141)转动轴固定相连,两根所述拉绳(142)的一端分别固定绕接在承接杆(1411)的外侧壁上;所述沉降箱(13)上端对称设置有拉环(131),每一所述拉绳(142)远离承接杆(1411)方向的一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拉环(131)固定绕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泥沙的雨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内侧壁且位于其上端设置有嵌置孔(16),所述电机(141)位于嵌置孔(16)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泥沙的雨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杆(1411)远离电机(141)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轴承座(1412),所述轴承座(1412)远离承接杆(1411)方向的一端固定在井体(1)的内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泥沙的雨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内壁且位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石忠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永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