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368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斜坡本体的坡面自内而外固定设置砂石层与混凝土层,斜坡本体、砂石层、混凝土层通过若干连接插柱固定,混凝土层的外侧自上而下设置通槽,通槽的内侧自内而外固定设置覆土层与植被层,混凝土层的外侧对应通槽的下端固定设置缓流板,缓流板的内侧设置若干泄流孔,泄流孔的内侧一端与混凝土层相接,斜坡本体的底部前端固定设置基座,基座的顶部自内而外设置若干泄流槽,基座的顶部外侧一端固定设置防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土流失,且防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护坡,具体涉及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
技术介绍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现有的生态护坡,大多是通过植物和土壤进行配合,达到降低水土流失的效果。但是,光靠植物和土壤配合,降低水土流失的效果有限,控制水土流失效果不佳。并且,随着水土流失,也容易造成砂石等随其从坡体上滚落至路面,造成交通安全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土流失,且防护效果好。(二)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包括斜坡本体,所述斜坡本体的坡面自内而外固定设置砂石层与混凝土层,所述斜坡本体、砂石层、混凝土层通过若干连接插柱固定,所述混凝土层的外侧自上而下设置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自内而外固定设置覆土层与植被层,所述混凝土层的外侧对应通槽的下端固定设置缓流板,所述缓流板的内侧设置若干泄流孔,所述泄流孔的内侧一端与混凝土层相接,所述斜坡本体的底部前端固定设置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自内而外设置若干泄流槽,所述基座的顶部外侧一端固定设置防护板。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插柱的一端与混凝土层连接,连接插柱的另一端深入斜坡本体的内部。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插柱深入斜坡本体的一端固定设置加固矛头。进一步而言,所述缓流板斜向上设置。进一步而言,所述泄流槽呈扇形状。进一步而言,所述防护板的内侧固定设置缓冲垫。(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斜坡本体的坡面依次设置砂石层与混凝土层,其之间穿设若干连接插柱,对其进行连接加固,避免坡体的松动。2、混凝土层上设有若干通槽,通槽内设有覆土层与植被层,进而使其能够达到防水土流失的效果。3、通槽的下端设有缓流板,缓流板上设有泄流孔,通过缓流板可对雨水的冲刷进行阻流缓速,从而进一步提高降低水土流失的效果。4、斜坡本体的坡底设有基座,基座上设有泄流槽,可放置雨水的堆积。基座的外侧设有防护板,可对随雨水冲刷滚落的大型的石块进行阻挡防护,避免其滚落至路面上,影响交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基座结构示意图。1-斜坡本体;11-连接插柱;12-加固矛头;2-砂石层;3-混凝土层;31-通槽;32-缓流板;33-泄流孔;4-覆土层;5-植被层;6-基座;61-泄流槽;62-防护板;63-缓冲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如图1-3所示的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包括斜坡本体1,所述斜坡本体1的坡面自内而外固定设置砂石层2与混凝土层3,所述斜坡本体1、砂石层2、混凝土层3通过若干连接插柱11固定,所述混凝土层3的外侧自上而下设置通槽31,所述通槽31的内侧自内而外固定设置覆土层4与植被层5,所述混凝土层3的外侧对应通槽31的下端固定设置缓流板32,所述缓流板32的内侧设置若干泄流孔33,所述泄流孔33的内侧一端与混凝土层3相接,所述斜坡本体1的底部前端固定设置基座6,所述基座6的顶部自内而外设置若干泄流槽61,所述基座5的顶部外侧一端固定设置防护板62。优选的,连接插柱11的一端与混凝土层3连接,连接插柱11的另一端深入斜坡本体1的内部,通过连接插柱11将其之间相互连接,从而对其实现加固,避免其连接后的松动。优选的,缓流板32斜向上设置,更有助于泄流孔33的排水泄流。优选的,泄流槽61呈扇形状,便于水流的导向排出,进而避免基座6上的积水现象。优选的,防护板62的内侧固定设置缓冲垫63,通过缓冲垫63可对从斜坡本体1上滚落的石子、石块等进行阻挡与缓冲,避免其大量冲刷滚落至路面上,影响交通。第二实施例:进一步而言,连接插柱11深入斜坡本体1的一端固定设置加固矛头12,通过加固矛头12可对连接插柱11深入斜坡本体1时进一步的加固连接,避免连接插柱11与斜坡本体1连接处的连接松动。工作原理:该生态护坡的斜坡本体1上设有砂石层2,砂石层2可对软质的斜坡本体1的坡面进行处理,进而方便最外侧的混凝土层3的铺设。斜坡本体1、砂石层2、混凝土层3之间又通过连接插柱11固定穿设连接加固,且连接插柱11的内侧端设有加固矛头12,可进一步的对连接插柱11深入斜坡本体1内的连接处加固连接,避免松动。混凝土层3上设有若干通槽31,通槽31内设有覆土层4,覆土层4的外侧又铺设植被层5,进而通过植被层5可达到一定的防水土流失的效果。而通槽31的下端设有缓流板32,缓流板32上设有若干的泄流孔33,缓流板32可在雨水冲刷时,对其进行阻流缓速,进而达到降低水土流失的效果。斜坡本体1的坡底设有基座6,基座6上设有泄流槽61,可便于雨水的泄流导向排出,避免雨水的积聚。基座6的外侧一端设有防护板62,防护板62可对随雨水冲刷时滚落的较大的石块的阻挡,避免其滚落至路面上,影响交通通行。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本体(1),所述斜坡本体(1)的坡面自内而外固定设置砂石层(2)与混凝土层(3),所述斜坡本体(1)、砂石层(2)、混凝土层(3)通过若干连接插柱(11)固定,所述混凝土层(3)的外侧自上而下设置通槽(31),所述通槽(31)的内侧自内而外固定设置覆土层(4)与植被层(5),所述混凝土层(3)的外侧对应通槽(31)的下端固定设置缓流板(32),所述缓流板(32)的内侧设置若干泄流孔(33),所述泄流孔(33)的内侧一端与混凝土层(3)相接,所述斜坡本体(1)的底部前端固定设置基座(6),所述基座(6)的顶部自内而外设置若干泄流槽(61),所述基座(6)的顶部外侧一端固定设置防护板(6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本体(1),所述斜坡本体(1)的坡面自内而外固定设置砂石层(2)与混凝土层(3),所述斜坡本体(1)、砂石层(2)、混凝土层(3)通过若干连接插柱(11)固定,所述混凝土层(3)的外侧自上而下设置通槽(31),所述通槽(31)的内侧自内而外固定设置覆土层(4)与植被层(5),所述混凝土层(3)的外侧对应通槽(31)的下端固定设置缓流板(32),所述缓流板(32)的内侧设置若干泄流孔(33),所述泄流孔(33)的内侧一端与混凝土层(3)相接,所述斜坡本体(1)的底部前端固定设置基座(6),所述基座(6)的顶部自内而外设置若干泄流槽(61),所述基座(6)的顶部外侧一端固定设置防护板(6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立亚舒乔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