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桩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36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桩护坡结构,属于边坡支护施工的技术领域。包括垂直于地面且平行的安装在边坡上的立桩,立桩下端深入边坡下端土中,上端与拉结的横桩铰接相连,相邻立桩上开设若干卡孔,通过用竹板条插入连结起到挡土抗滑的作用。上端的横桩一端插入立桩预留孔中通过圆形固定插销固定,横桩上开设若干孔洞,固定桩通过孔洞打入边坡顶端土中起到固定横桩,增强横桩拉结立桩的能力,提高结构整体护坡挡土抗滑的性能。在立桩垂直于坡面方向开设若干刺孔,通过刺孔打入刺桩,增强护坡结构对坡面的锚固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适应不同坡度的边坡,尤其适用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用于临时边坡支护,具有结构简单,其施工快速方便,造价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桩护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支护施工的
,特别是一种竹桩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近些年自然灾害的频发对于抢险救灾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如何快速打通通往灾区的道路成为救灾的关键一步,山区道路两侧存在着大量陡坡需要临时加固,针对传统护坡结构的构造困难、施工过程繁琐、难以快速解决滑坡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护坡挡土结构。在很多其他的场合中也迫切需要采用这种临时性的边坡支护技术,如施工过程中的非重要临时支护、辅助工程等。传统护坡挡土结构花费大、施工时间长,有时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坡度的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若临时护坡后还需要拆除恢复原貌,则造成浪费、拆除人力多,有时还存在一定的工程风险。因此需要一种可任意调节结构坡度以适应于不同边坡,尤其是无需拆卸且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护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经济环保的新型护坡结构。该竹桩护坡结构是一种临时的护坡构件,针对山区抢险救灾及城市建设中基坑临时支护等场合中适用的一种可大规模快速应用的支护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垂直于边坡底线的立桩,立桩下端深入边坡下端土中,起到固定立桩的作用,上端与拉结的横桩铰接相连,与横桩一起构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护坡结构,相邻立桩上开设若干卡孔,通过用竹条板插入连结起到挡土抗滑的作用。上端的横桩一端插入立桩预留孔中通过圆形固定插销固定,横桩上开设若干孔洞,固定桩通过孔洞打入边坡顶端土中起到固定横桩,增强横桩拉结立桩的能力,提高结构整体护坡挡土抗滑的性能,在立桩上垂直于边坡方向开设若干刺孔,刺桩通过立桩上的刺孔插入边坡,起到结构增强对边坡的锚固力。本专利技术能够适应不同坡度的边坡,尤其适用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用于临时边坡支护,具有结构简单,其施工快速方便,造价低等优点。所述立桩为方型,立柱为竹板压缩复合而成,可根据具体工程调节其长度和截面尺寸,其两个垂直于坡面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卡孔,可供竹条板插入,两相邻立桩的卡孔对齐,竹条板插入后平行于边坡底线,在用竹条板通过卡孔将立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后,起到护坡挡土以及连接固定立桩的作用,在将立桩下端一起压入边坡下端土中600mm或设计深度,保证土对立桩的具有一定锚固力用以固定立桩,立桩上端开设有供所述横桩穿过的预留孔,通过圆形固定插销将横桩与立桩固定连接,通过横桩的拉结,更好的发挥护坡挡土的作用。在立桩垂直于坡面方向开设若干刺孔,通过刺孔打入刺桩,起到结构增强对边坡的锚固力。所述所述竹条板两端设置成榫型卡入卡孔中,榫的断面尺寸与卡孔匹配,其长度为立桩宽度的一半,使立桩的两侧均可连接竹条板,保证立桩的两侧可继续连接竹条板,从而排布相同的护坡结构,将立柱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护坡。可根据具体工程土质条件及安全重要程度来调节竹条板的宽度以提高挡土的接触面积,竹条板的厚度也可根据土压力灵活的做出调整。所述横桩一端为榫型,插入立桩上端的预留孔,榫的断面尺寸与预留孔匹配,并通过圆形固定插销将立桩和横桩固定连接,其垂直于坡顶方向开设有若干孔洞,在此打入固定桩。所述固定桩通过横桩上的孔洞打入边坡顶端土中约500mm,使坡顶土对固定桩有足够的锚固力,固定桩的截面尺寸与孔洞尺寸匹配,可以方便固定桩的打入以及限制固定桩的侧移,从而起到固定横桩,增强横桩拉结立桩的能力,提高结构整体护坡挡土抗滑的性能。所述刺桩通过立桩垂直于坡面方向开设的若干刺孔打入边坡内部,刺桩的截面尺寸与刺孔尺寸匹配,通过刺桩的锚固,增强护坡结构的整体抗滑移能力。采用上述结构后,当边坡存在滑坡的风险的时候便可快速有效的进行护坡,施工简便,不需要复杂的施工方案,整体结构采用竹材,竹材为可再生资源,清洁无污染,在临时护坡结束不需要强制拆除,经济环保,利用率高。当土坡有滑动的趋势的时候,立桩与其上的竹条板就会抵抗土的下滑,当土压力超过立桩的自身稳定性的时候,上端与其相连的横桩在固定桩的作用下拉结立桩保持立桩和竹条板整体稳定性,更好的起到护坡挡土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实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例。图1为一种竹桩护坡结构整体示意图;图2为立桩示意图;图3为竹条板示意图;图4为横桩示意图;图5为立桩与竹条板连接示意图;图6为立桩与横桩连接示意图;图7为横桩与固定在连接示意图;图8为立桩与刺桩连接示意图。在图1~图8中,1为立桩,2为竹条板,3为卡孔,4为预留孔,5为圆形固定插销,6为横桩,7为固定桩,8为孔洞,9为刺孔,10为刺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竹桩护坡结构整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竹桩护坡结构主要包括平行安装在边坡上的立桩(1),通过插入卡孔(3)将立桩(1)进行连接的竹条板(2),插入立桩(1)上端的预留孔(4)通过圆形固定插销(5)与立桩进行固定相连的横桩(6),通过横桩(6)上的孔洞(8)压入边坡顶端土中的固定桩(7),通过立桩(1)上的刺孔(9)打入刺桩(10)。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步骤如下:(1)如图1、2、3和4所示,将工厂预制好的各部件材料准备好,根据具体边坡条件先在立桩(1)的相应位置上开一定数量的卡孔(3),用来安装固定竹条板(2),然后在立桩(1)的顶端开设预留孔(4),并通过圆形固定插销(5)固定安装横桩(6),再在横桩上开设孔洞(8),用来通过固定桩(7),固定桩的截面尺寸与孔洞尺寸匹配;(2)如图5所示,将竹条板(2)的两端分别做成榫型分别卡放进立桩(1)两相对面上的卡孔中,竹条板两端的榫型部分长度为立桩宽度的一半,再将立桩压入边坡底部的土中600mm或设计深度;(3)如图6所示,将横桩(6)一端设为榫型插入立桩(1)顶端的预留孔(4)中,榫的断面尺寸与预留孔(4)匹配,并通过圆形固定插销(5)将立桩(1)和横桩(6)固定连接;(4)如图7所示,将固定桩(7)通过横桩上开设孔洞(8)压入边坡上部的土中约500mm,其截面尺寸与孔洞(8)尺寸匹配。(5)如图8所示,将刺桩(10)通过立桩(1)垂直于坡面方向开设的若干刺孔(9)打入边坡内部,刺桩(10)的截面尺寸与刺孔(9)尺寸匹配。当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竹桩护坡结构时,此结构能够大规模生产应用,对于边坡的临时加固,减少滑坡等自然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桩护坡结构,主要包括立桩(1),竹条板(2),卡孔(3),立桩(1)上端的预留孔(4),圆形固定插销(5),横桩(6),固定桩(7),孔洞(8),刺孔(9)和刺桩(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桩(1)垂直于边坡底线,竹条板(2)插入立桩(1)上的卡孔(3)中将立桩(1)连接成整体,横桩(6)插入立桩(1)上端的预留孔(4)后通过圆形固定插销(5)与立桩固定相连,固定桩(7)通过横桩(6)上的孔洞(8)压入边坡顶端土中,在立桩(1)上垂直于边坡方向开设若干刺孔(9),刺桩(10)通过立桩(1)上的刺孔(9)插入边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桩护坡结构,主要包括立桩(1),竹条板(2),卡孔(3),立桩(1)上端的预留孔(4),圆形固定插销(5),横桩(6),固定桩(7),孔洞(8),刺孔(9)和刺桩(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桩(1)垂直于边坡底线,竹条板(2)插入立桩(1)上的卡孔(3)中将立桩(1)连接成整体,横桩(6)插入立桩(1)上端的预留孔(4)后通过圆形固定插销(5)与立桩固定相连,固定桩(7)通过横桩(6)上的孔洞(8)压入边坡顶端土中,在立桩(1)上垂直于边坡方向开设若干刺孔(9),刺桩(10)通过立桩(1)上的刺孔(9)插入边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桩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桩(1)为方型,其两个垂直于坡面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卡孔(3),可供竹条板(2)插入,两相邻立桩(1)的卡孔对齐,竹条板(2)插入后平行于边坡底线,其下端压入边坡底部地面下土中600mm或设计深度,立桩(1)上端开设预留孔(4),供横桩(6)插入后,通过圆形固定插销(5)将横桩(6)与立桩(1)固定连接,立桩(1)垂直于坡面方向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毅卢伟李中义郭鹏张冲孙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