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处理炉炉底辊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15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处理炉炉底辊复位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固定连接有复位装置本体,所述复位装置本体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钣金,所述炉体上固定连接有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包括隔热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处理炉炉底辊复位装置涉及设备维修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由第一握把带动卡接杆进入卡接槽,从而完成对移动后千斤顶的固定,此复位装置本体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对复位装置本体进行安装与拆卸,并且可以对复位装置本体上的千斤顶进行移动,从而使千斤顶的输出端的中心位置与炉底辊的一端的中心位置保持,从而使推动时不会对炉底辊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处理炉炉底辊复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设备维修
,尤其涉及一种热处理炉炉底辊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热处理工序是钢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许多钢厂的热处理炉炉底辊定位采用主动端轴承锁紧定位,使用带锥度的轴承内孔和带锥度的衬套,通过螺母使衬套与辊子轴脖、轴承锁紧,但在生产实际中发现,由于轴承外套是靠轴承座及压盖定位,进而定位辊子,而在安装时因衬套锁紧不可靠,经常发生炉底辊向被动端整体窜动的现象。炉底辊窜动轻者造成传动轴脱节,重者破坏炉底辊脖处耐火材料烧坏轴承,因此需要复位装置使窜动的炉底辊复位,现有的复位装置不方便安装,并且安装后不能对千斤顶的位置进行调节,若千斤顶的输出端的中心与辊的中心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会使辊的受力不均匀,从而对辊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处理炉炉底辊复位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热处理炉炉底辊复位装置,包括: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固定连接有复位装置本体,所述复位装置本体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钣金,所述炉体上固定连接有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盘,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拉杆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加强钣金上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接杆,所述卡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握把,所述第一握把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握把,所述加强钣金上开设有多个卡接槽。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卡接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加强钣金上,并且多个卡接槽与所述卡接杆的一端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握把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二滑动杆在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动杆与所述固定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握把和所述第二握把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板固定于所述炉体上,所述第一滑动槽开设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加强钣金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壳的一侧开设有插入口,所述拉杆与所述插入口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限位盘向下移动会带动限位杆向下移动,限位杆向下移动会使限位杆的底端对限位槽进行卡接,卡接杆向右以后会使卡接杆的一端脱离对卡接槽的卡接,从而可以上下滑动移动板,移动板上下滑动会带动第一滑动杆上下移动,第一滑动杆上下移动会带动千斤顶上下移动,移动完成后由第二弹簧推动第一握把,由第一握把带动卡接杆进入卡接槽,从而完成对移动后千斤顶的固定,此复位装置本体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对复位装置本体进行安装与拆卸,并且可以对复位装置本体上的千斤顶进行移动,从而使千斤顶的输出端的中心位置与炉底辊的一端的中心位置保持,从而使推动时不会对炉底辊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顶板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炉体、2-复位装置本体、21-拉杆、22-顶板、23-加强钣金、3-卡接装置、31-隔热板、32-固定壳、33-限位杆、34-第一限位盘、35-第一弹簧、36-拉环、37-限位槽、4-移动装置、41-第一滑动槽、42-第一滑动杆、43-移动板、44-第二滑动槽、45-卡接杆、46-第一握把、47-第二滑动杆、48-第二弹簧、49-第二握把、410-卡接槽、5-固定槽、6-插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热处理炉炉底辊复位装置,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上固定连接有复位装置本体2,所述复位装置本体2包括拉杆21,所述拉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22,所述顶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钣金23,所述炉体1上固定连接有卡接装置3,所述卡接装置3包括隔热板31,所述隔热板3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壳32,所述固定壳3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33,所述限位杆3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盘34,所述限位杆3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35,所述限位杆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36,所述拉杆21上开设有限位槽37,所述加强钣金23上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4,所述移动装置4包括第一滑动槽41,所述第一滑动槽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42,所述第一滑动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3,所述移动板43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44,所述第二滑动槽4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接杆45,所述卡接杆4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握把46,所述第一握把46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杆47,所述第二滑动杆47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48,所述移动板4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握把49,所述加强钣金23上开设有多个卡接槽410。第一弹簧35是对拉动后的限位杆33进行复位,从而使方便下一次对拉杆21的固定。多个所述卡接槽410均匀分布在所述加强钣金23上,并且多个卡接槽410与所述卡接杆45的一端相适配。多个卡接槽410是对移动后不同高度的千斤顶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握把49上开设有固定槽5,所述第二滑动杆47在所述固定槽5的内部。第二滑动杆47可以在固定槽5的内部左右滑动。所述第二滑动杆47与所述固定槽5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8位于所述第一握把46和所述第二握把49之间。第二弹簧48会推动拉动后的第一握把46,使第一握把46复位。所述隔热板31固定于所述炉体1上,所述第一滑动槽41开设在所述顶板22和所述加强钣金23上。隔热板31是对热量进行隔绝,从而避免热量传输到拉环36上,对维修人员造成伤害。所述固定壳32的一侧开设有插入口6,所述拉杆21与所述插入口6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插入口6可以方便对拉杆21的固定。工作原理:将拉杆21放在插入口6的一侧,然后向左推动拉杆21,拉杆21先做移动会带动拉杆21上的限位槽37向左移动,当限位槽37移动到限位槽37的底部时,由第一弹簧35向下推动第一限位盘34,第一限位盘34向下移动会带动限位杆33向下移动,限位杆33向下移动会使限位杆33的底端对限位槽37进行卡接,并且当需要对千斤顶进行移动时,用手握住第二握把49,然后用手指向右拉动第一握把46,第一握把46向右移动会带动卡接杆45向右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处理炉炉底辊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上固定连接有复位装置本体(2),所述复位装置本体(2)包括拉杆(21),所述拉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22),所述顶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钣金(23),所述炉体(1)上固定连接有卡接装置(3),所述卡接装置(3)包括隔热板(31),所述隔热板(3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壳(32),所述固定壳(3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33),所述限位杆(3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盘(34),所述限位杆(3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35),所述限位杆(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36),所述拉杆(21)上开设有限位槽(37),所述加强钣金(23)上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4),所述移动装置(4)包括第一滑动槽(41),所述第一滑动槽(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42),所述第一滑动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3),所述移动板(43)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44),所述第二滑动槽(4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接杆(45),所述卡接杆(4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握把(46),所述第一握把(46)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杆(47),所述第二滑动杆(47)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48),所述移动板(4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握把(49),所述加强钣金(23)上开设有多个卡接槽(4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处理炉炉底辊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上固定连接有复位装置本体(2),所述复位装置本体(2)包括拉杆(21),所述拉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22),所述顶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钣金(23),所述炉体(1)上固定连接有卡接装置(3),所述卡接装置(3)包括隔热板(31),所述隔热板(3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壳(32),所述固定壳(3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33),所述限位杆(3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盘(34),所述限位杆(3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35),所述限位杆(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36),所述拉杆(21)上开设有限位槽(37),所述加强钣金(23)上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4),所述移动装置(4)包括第一滑动槽(41),所述第一滑动槽(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42),所述第一滑动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3),所述移动板(43)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44),所述第二滑动槽(4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接杆(45),所述卡接杆(4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握把(46),所述第一握把(46)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杆(47),所述第二滑动杆(47)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4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乔根张剑侯满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高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