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15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热处理领域,尤其为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包括炉体和炉盖,所述炉体的内壁一周安装有四个等距间隔布置的送料机构,所述炉盖上开设有与所述送料机构相对应的通过孔,所述炉盖的顶面安装有投料桶;通过第一挡料板、第二挡料板、第三挡料板、第四挡料板和第挡料板,可将反应料与工件不同高度的部位接触,且通过四个送料机构进行送料,进一步对反应料进行发散,使得工件不同部位同步进行反应,减小因反应速率不同而产生的应力,降低工件开裂的几率,提高淬火质量,且惰性气体输送的位置较为均匀,使得工件的各个部位可同时受到惰性气体的保护,减小因保护速率不同而产生的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
技术介绍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作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氮碳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是广。中国专利公开了连续式碳氮共渗淬火炉。(授权公告号CN209537602U),该专利技术能够避免过氰盐原料堵塞在进料口的口部,使过氰盐原料的加入更加及时,提高了碳氮共渗的效果,但是,其进气和进料端均位于炉体的上端,进气和进料不均匀,气体或反应料最先与工件顶面接触,导致工件各个部位反应速度不一致,可能会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工件开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包括炉体和炉盖,所述炉体的内壁一周安装有四个等距间隔布置的送料机构,所述炉盖上开设有与所述送料机构相对应的通过孔,所述炉盖的顶面安装有投料桶,所述投料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与所述通过孔对应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投料桶连通,所述进料管与所述炉盖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空料管、第一挡料板、第二挡料板、第三挡料板、第四挡料板和第挡料板,所述空料管为顶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所述第一挡料板、所述第二挡料板、所述第三挡料板、所述第四挡料板和所述第挡料板由上至下依次倾斜固定在所述空料管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一挡料板、所述第二挡料板、所述第三挡料板、所述第四挡料板和所述第挡料板的长度依次增加,所述空料管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挡料板、所述第二挡料板、所述第三挡料板、所述第四挡料板和所述第挡料板对应的投料口,所述空料管的顶端与所述通过孔对应,所述炉体的外壁安装有进气机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机构包括护罩和安装在其内部的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的一周底端密封连接有四个等距分布的所述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由上至下等距密封连接有若干个输气支管,所述输气支管贯穿所述炉体,并位于所述炉体的内部,所述护罩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气管贯通,另一端与外部气源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罩的外壁顶端密封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气机构的底端密封连接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外部供水设备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炉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均匀布置的支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投料桶的底面开设有四个与所述进料管相对应的下料孔口。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投料桶和所述进料管的材质均为不锈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罩的侧壁夹设有石棉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挡料板、第二挡料板、第三挡料板、第四挡料板和第挡料板,可将反应料与工件不同高度的部位接触,且通过四个送料机构进行送料,进一步对反应料进行发散,使得工件不同部位同步进行反应,减小因反应速率不同而产生的应力,降低工件开裂的几率,提高淬火质量,外部惰性气源通过连接管输送至第一输气管,再由第一输气管输送至四个第二输气管内,并由四个第二输气管上的若干个输气支管吹送至炉体内,且惰性气体输送的位置较为均匀,使得工件的各个部位可同时受到惰性气体的保护,减小因保护速率不同而产生的应力,降低工件开裂的几率,提高淬火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中的投料桶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中的送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6为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中的进气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11、支脚;2、炉盖;201、通过孔;21、投料桶;211、下料孔口;22、进料管;3、送料机构;301、投料口;31、空料管;32、第一挡料板;33、第二挡料板;34、第三挡料板;35、第四挡料板;36、第挡料板;4、进气机构;41、护罩;411、进水管;412、排水管;413、石棉层;42、第一输气管;421、连接管;43、第二输气管;431、输气支管。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包括炉体1和炉盖2,炉体1的内壁一周安装有四个等距间隔布置的送料机构3,炉盖2上开设有与送料机构3相对应的通过孔201,炉盖2的顶面安装有投料桶21,投料桶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与通过孔201对应的进料管22,进料管22与投料桶21连通,进料管22与炉盖2固定连接,送料机构3包括空料管31、第一挡料板32、第二挡料板33、第三挡料板34、第四挡料板35和第挡料板36,空料管31为顶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第一挡料板32、第二挡料板33、第三挡料板34、第四挡料板35和第挡料板36由上至下依次倾斜固定在空料管31的内壁一侧,第一挡料板32、第二挡料板33、第三挡料板34、第四挡料板35和第挡料板36的长度依次增加,空料管31上开设有与第一挡料板32、第二挡料板33、第三挡料板34、第四挡料板35和第挡料板36对应的投料口301,空料管31的顶端与通过孔201对应,炉体1的外壁安装有进气机构4。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投料时,将反应料投放至投料桶21内,反应料进入投料桶21底端的四个进料管22内,再经由四个进料管22进入四个空料管31内,反应料在进入空料管31内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由于第一挡料板32、第二挡料板33、第三挡料板34、第四挡料板35和第挡料板36的长度依次增加,第一挡料板32、第二挡料板33、第三挡料板34、第四挡料板35和第挡料板36均可承接反应料,且由于第一挡料板32、第二挡料板33、第三挡料板34、第四挡料板35和第挡料板36为倾斜布置,反应料可沿路径下滑,并经由投料口301进入炉体1内,并与工件接触,通过第一挡料板32、第二挡料板33、第三挡料板34、第四挡料板35和第挡料板36,可将反应料与工件不同高度的部位接触,且通过四个送料机构3进行送料,进一步对反应料进行发散,使得工件不同部位同步进行反应,减小因反应速率不同而产生的应力,降低工件开裂的几率,提高淬火质量,同时,在需要输送惰性气体时,外部惰性气源通过连接管421输送至第一输气管42,再由第一输气管42输送至四个第二输气管43内,并由四个第二输气管43上的若干个输气支管431吹送至炉体1内,且惰性气体输送的位置较为均匀,使得工件的各个部位可同时受到惰性气体的保护,减小因保护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包括炉体(1)和炉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内壁一周安装有四个等距间隔布置的送料机构(3),所述炉盖(2)上开设有与所述送料机构(3)相对应的通过孔(201),所述炉盖(2)的顶面安装有投料桶(21),所述投料桶(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与所述通过孔(201)对应的进料管(22),所述进料管(22)与所述投料桶(21)连通,所述进料管(22)与所述炉盖(2)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机构(3)包括空料管(31)、第一挡料板(32)、第二挡料板(33)、第三挡料板(34)、第四挡料板(35)和第挡料板(36),所述空料管(31)为顶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所述第一挡料板(32)、所述第二挡料板(33)、所述第三挡料板(34)、所述第四挡料板(35)和所述第挡料板(36)由上至下依次倾斜固定在所述空料管(31)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一挡料板(32)、所述第二挡料板(33)、所述第三挡料板(34)、所述第四挡料板(35)和所述第挡料板(36)的长度依次增加,所述空料管(3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挡料板(32)、所述第二挡料板(33)、所述第三挡料板(34)、所述第四挡料板(35)和所述第挡料板(36)对应的投料口(301),所述空料管(31)的顶端与所述通过孔(201)对应,所述炉体(1)的外壁安装有进气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包括炉体(1)和炉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内壁一周安装有四个等距间隔布置的送料机构(3),所述炉盖(2)上开设有与所述送料机构(3)相对应的通过孔(201),所述炉盖(2)的顶面安装有投料桶(21),所述投料桶(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与所述通过孔(201)对应的进料管(22),所述进料管(22)与所述投料桶(21)连通,所述进料管(22)与所述炉盖(2)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机构(3)包括空料管(31)、第一挡料板(32)、第二挡料板(33)、第三挡料板(34)、第四挡料板(35)和第挡料板(36),所述空料管(31)为顶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所述第一挡料板(32)、所述第二挡料板(33)、所述第三挡料板(34)、所述第四挡料板(35)和所述第挡料板(36)由上至下依次倾斜固定在所述空料管(31)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一挡料板(32)、所述第二挡料板(33)、所述第三挡料板(34)、所述第四挡料板(35)和所述第挡料板(36)的长度依次增加,所述空料管(3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挡料板(32)、所述第二挡料板(33)、所述第三挡料板(34)、所述第四挡料板(35)和所述第挡料板(36)对应的投料口(301),所述空料管(31)的顶端与所述通过孔(201)对应,所述炉体(1)的外壁安装有进气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碳氮共渗淬火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细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国韵金属热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