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净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079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包括电源、长方体状壳体和竖直设置在壳体内的三个隔板,三个隔板将壳体内分隔为电絮凝区、微涡絮凝区、沉淀区和过滤区。电絮凝区的顶部设置进液管,在过滤区的底部设置收集水管,在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排泥管;第一隔板的下部设置第一连通口,第二隔板的上部设置第二连通口,第三隔板的上部设置第三连通口;在电絮凝区的上部设置多个阳极极板和多个阴极极板,阳极极板和阴极极板间隔交叉设置,阳极极板通过导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阴极极板通过导线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微涡絮凝区内填充多个微涡絮凝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适应水质广、不需额外添加絮凝剂、维护简单、水质稳定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净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
技术介绍
电镀、印染、化工、制革、造纸等行业在生产中会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造成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何对各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是目前环境工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污水处理方法是先将工业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和二次沉淀池处理,然后作为原水再进行净化处理。传统净化处理的方法是在原水中添加絮凝剂,再经过独立的絮凝剂加药系统、混凝系统、斜板沉淀系统和石英砂过滤系统进化。但是该净化系统流程较长,需要的加药设备多,混凝剂消耗量高,投资运行成本高。此外,现有技术的净化系统还存在建设周期长、操作不便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净化装置存在的加热设备多、混凝剂消耗量高、建设周期长和操作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包括电源、长方体状壳体和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三个隔板,三个隔板将所述壳体内分隔为电絮凝区、微涡絮凝区、沉淀区和过滤区,所述电絮凝区、所述微涡絮凝区、所述沉淀区和所述过滤区从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长方体状壳体和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三个隔板,三个隔板将所述壳体内分隔为电絮凝区、微涡絮凝区、沉淀区和过滤区,所述电絮凝区、所述微涡絮凝区、所述沉淀区和所述过滤区从左到右排列;位于所述电絮凝区与所述微涡絮凝区之间的隔板为第一隔板,位于所述微涡絮凝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的隔板为第二隔板,位于所述沉淀区与所述过滤区之间的隔板为第三隔板;/n所述电絮凝区的顶部设置进液管,在所述过滤区的底部设置收集水管,在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排泥管;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设置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隔板的上部设置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三隔板的上部设置第三连通口;/n在所述电絮凝区的上部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长方体状壳体和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三个隔板,三个隔板将所述壳体内分隔为电絮凝区、微涡絮凝区、沉淀区和过滤区,所述电絮凝区、所述微涡絮凝区、所述沉淀区和所述过滤区从左到右排列;位于所述电絮凝区与所述微涡絮凝区之间的隔板为第一隔板,位于所述微涡絮凝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的隔板为第二隔板,位于所述沉淀区与所述过滤区之间的隔板为第三隔板;
所述电絮凝区的顶部设置进液管,在所述过滤区的底部设置收集水管,在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排泥管;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设置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隔板的上部设置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三隔板的上部设置第三连通口;
在所述电絮凝区的上部设置多个阳极极板和多个阴极极板,所述阳极极板和所述阴极极板间隔交叉设置,所述阳极极板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相连,所述阴极极板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相连;
所述微涡絮凝区内填充多个微涡絮凝球,所述微涡絮凝球为ABS塑料材质的空心球体,每个微涡絮凝球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孔。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非耿彬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弗莱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