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包围栅极突触晶体管、制备方法及电路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突触晶体管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包围栅极突触晶体管、制备方法及电路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量爆发式增长,对于庞大数据量的处理能力也开始遇到瓶颈。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传统计算机在处理逻辑清晰,数据结构明确的问题时表现出强大的运算能力,但是对于一些逻辑结构模糊,数据量又非常庞大的问题,比如图像和视频的处理,就会表现得非常低效而且能耗巨大。受人大脑的启发,类脑计算机体系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要制造类脑计算机,研制出高性能的突触晶体管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传统的突触晶体管都是基于薄膜晶体管技术(ThinFilmTransistorTFT)的叠层结构,栅极对沟道电流控制能力弱,由此导致的沟道漏电流大、开关电流比小、器件功耗大等一系列问题使突触晶体管器件性能较低,同时传统的突触晶体管中绝缘层质子迁移率不足,突触特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包围栅极突触晶体管、制备方法及电路连接方法,全包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包围栅极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包围栅极突触晶体管包括有源层、绝缘层、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有源层为圆柱体,所述有源层外侧依次包裹所述绝缘层和所述栅电极,所述有源层的一端设置源电极,另一端设置漏电极,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均为圆柱体,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的底面直径均比所述有源层的底面直径小,所述有源层、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同轴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包围栅极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包围栅极突触晶体管包括有源层、绝缘层、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有源层为圆柱体,所述有源层外侧依次包裹所述绝缘层和所述栅电极,所述有源层的一端设置源电极,另一端设置漏电极,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均为圆柱体,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的底面直径均比所述有源层的底面直径小,所述有源层、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围栅极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材料包括聚环氧乙烷、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环氧丙烷、聚偏氯乙烯、钙钛矿型、NASICON型、LISICON型和石榴石型中的一种或者任意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围栅极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层的高度为10~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围栅极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电极高度为30~500nm,厚度为5~5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围栅极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的高度均为10~50nm。
6.一种全包围栅极突触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淀积源电极,所述源电极为圆柱体;
在所述源电极上淀积第一金属间绝缘体层,所述第一金属间绝缘体层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源电极的高度;
在所述第一金属间绝缘体层上设置圆筒状的栅电极,所述栅电极与所述源电极同轴设置;
在圆筒状的所述栅电极内侧设置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圆筒状;
将有源层材料填充绝缘层内部形成有源层,所述有源层为圆柱体;
在所述有源层上设置漏电极,所述漏电极为圆柱体,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的底面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伏文辉,张志林,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