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05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阵列层和遮光层;阵列层包括第一像素电路,第一像素电路包括与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的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和第一有源层,第一有源层包括第一沟道区和两个第一电极区;遮光层位于晶体管的有源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部;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遮光部与第一沟道区的部分区域、两个第一电极区中的至少一个的部分区域交叠;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遮光部与第一电极区相交叠的部分的长度为L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具有低功耗、低成本、自发光、宽视角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成为目前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应用在显示技术中,设计像素电路为OLED提供驱动电流来驱动OLED发光,驱动电流的大小变化对OLED发光亮度影响明显。目前的显示技术中,在显示时,像素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器件受光照影响后,会产生器件特性漂移,漏电流增加,导致驱动电流变大,进而OLED亮度变大,导致显示面板抖屏。目前出厂产品一般要求在自然光照下,显示无明显抖动,以保证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改善光照下显示抖屏问题,提升用户体验。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阵列层,位于衬底基板之上,阵列层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多个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与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和第一有源层,第一有源层包括第一沟道区和两个第一电极区,其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方向上,第一栅极与第一沟道区交叠,在第一方向上,两个第一电极区分别位于第一沟道区的两侧、且与第一沟道区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遮光层位于第一有源层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部;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遮光部与第一沟道区的部分区域、两个第一电极区中的至少一个的部分区域交叠;其中,第一遮光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第一子部与第一沟道区交叠,第二子部与第一电极区交叠,且在第一方向上第二子部和第一电极区相交叠的长度为Ln,其中,L为第一沟道区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IA为与显示面板的刷新率相关的漏流阈值,I00为第一晶体管的基础漏流,γ为光照系数,β为第一沟道区的离子掺杂系数。第二方面,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考虑显示面板的刷新率对晶体管漏流需要、晶体管基础特性、晶体管受光照强度、晶体管沟道区离子掺杂情况、沟道区两侧的电极区受光照后载流子的最大扩散长度等多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设计第一遮光部的交叠区域由第一沟道区延伸到第一电极区,并设置第一遮光部与第一电极区交叠部分的长度满足的公式,从而保证第一遮光部能够对第一晶体管部分区域进行遮挡,以避免受光照后漏流增大而产生抖屏。同时,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第一晶体管的遮挡量小,以保证显示面板整体的透光率,应用在具有环境光亮度调节功能的显示装置中时,能够保证有足够多的光量能够穿透显示面板后用于环境光亮度检测,确保环境光亮度调节性能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种像素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遮光部的遮光原理示意图;图4为刷新率和漏流阈值的一种对应关系表;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布局图;图6为第一晶体管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另一种布局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另一种布局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对像素电路中与驱动晶体管连接的晶体管的至少部分沟道区、以及与沟道区相连的至少部分电极区进行遮光,防止在光照下使用时环境光对晶体管的漏流产生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考虑显示刷新率、晶体管基础特性、光照强度、晶体管沟道区离子掺杂剂量、沟道区两侧的电极区受光照后载流子的最大扩散长度等多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设计遮光部的交叠区域由沟道区延伸到电极区,并设置遮光部与电极区交叠部分的长度满足的公式,从而保证遮光部能够对晶体管部分区域进行遮挡,以避免受光照后漏流增大而产生抖屏。同时,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晶体管的遮挡量最小,以保证显示面板整体的透光率,应用在具有环境光亮度调节功能的显示装置中时,能够保证有足够多的光量能够穿透显示面板后用于环境光亮度检测,确保环境光亮度调节性能可靠性。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种像素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遮光部的遮光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1、阵列层102和遮光层103。阵列层103位于衬底基板101之上,阵列层102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多个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Tm1和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与第一驱动晶体管Tm1的栅极电连接。图中示出了第一驱动晶体管Tm1的栅极gm、源极区sm和漏极区dm和沟道区zm。图中还示意出了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器件E,发光器件E可以包括阳极a、发光层b和阴极c,第一驱动晶体管Tm1的漏极区dm与发光器件EL的阳极a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包括第一栅极g1和第一有源层w1,第一有源层w1包括第一沟道区z1和两个第一电极区p1。其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1所在平面方向e上,第一栅极g1与第一沟道区z1交叠,在第一方向x上,两个第一电极区p1分别位于第一沟道区z1的两侧、且与第一沟道区z1连接;两个第一电极区p1中一个为源极区,另一个为漏极区。图中以第一栅极g1位于第一有源层w1的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进行示意。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栅极g1位于第一有源层w1的靠近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将在下述具体实施例中进行示意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路的结构可参考图2所示,图2示出了七个晶体管(TI至T7)和一个电容C的像素电路,图中示出了像素电路的各个信号端:数据信号端Data(用于写入数据信号)、复位信号端Vref(用于输入复位信号)、正极电源信号端PVDD(用于输入正极电源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衬底基板;/n阵列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所述阵列层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多个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n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和第一有源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第一沟道区和两个第一电极区,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方向上,所述第一栅极与所述第一沟道区交叠,在第一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沟道区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沟道区连接;/n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部;/n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第一沟道区的至少部分区域、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区中的至少一个的部分区域交叠;其中,所述第一遮光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一沟道区交叠,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电极区交叠,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电极区相交叠的长度为Ln,/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阵列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所述阵列层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多个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
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和第一有源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第一沟道区和两个第一电极区,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方向上,所述第一栅极与所述第一沟道区交叠,在第一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沟道区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沟道区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部;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第一沟道区的至少部分区域、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区中的至少一个的部分区域交叠;其中,所述第一遮光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一沟道区交叠,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电极区交叠,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电极区相交叠的长度为Ln,

其中,
L为所述第一沟道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IA为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刷新率相关的漏流阈值,I00为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础漏流,γ为光照系数,β为所述第一沟道区的离子掺杂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I00=α*I0*W/L,其中,α为温度系数,I0为所述第一晶体管在室温下的标准漏流,W为所述第一沟道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其中,q为一个电子的电荷,b为表征晶体管漏电的势垒能级常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Vds表示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漏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γ=Φ/Φ0,其中,Φ为当前光照强度,Φ0为常规室外光照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娅娜张蒙蒙周星耀曾冉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