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盘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96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9
一种卧式盘线机,包括工作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导线机构,绕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第一导线机构,以及第二导线机构。所述第一导线机构包括第一导正轮,第一滑动轮,所述第二导线机构包括第一活动导线单元,以及第二活动导线单元。所述第一活动导线单元包括第一气缸,安装支架,第二导正轮,以及第三导正轮。所述第二活动导线单元包括安装板,滑动板,第二气缸,第二滑动轮,第三滑动轮。所述绕线机构包括驱动装置,绕线转盘,以及压线装置。所述绕线转盘包括绕线转盘主体,一个绕线杆。所述压线装置包括第三气缸,压线盘,以及轴承。该卧式盘线机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加工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盘线机
本技术属于盘线机
,特别是一种卧式盘线机。
技术介绍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在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将电缆盘好,加大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增加了加工时间,也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卧式盘线机,以满足工业需求。一种卧式盘线机,包括一个工作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用于传输电缆的导线机构,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且在所述导线机构一侧的绕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导线机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二导线机构。所述第一导线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正轮,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正轮一侧的第一滑动轮,所述第二导线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活动导线单元,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二活动导线单元。所述第一活动导线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气缸,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一端的安装支架,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第二导正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三导正轮。所述第二活动导线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安装板,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滑动板,一个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一侧的第二气缸,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滑动轮,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上的第三滑动轮。所述第二滑动轮与所述第三滑动轮的位置对应。所述绕线机构包括一个驱动装置,一个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上的绕线转盘,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压线装置。所述绕线转盘包括一个绕线转盘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绕线转盘主体上的绕线杆。所述压线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三气缸,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一端的压线盘,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压线盘之间的轴承。所述第一导正轮、所述第二导正轮、以及所述第三导正轮的中心轴皆平行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所述第一滑动轮、所述第二滑动轮、以及所述第三滑动轮的中心轴皆垂直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从而限制了所述电缆在横向与纵向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卧式盘线机还包括一个控制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导线单元还包括两个引导杆,每个所述引导杆皆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且与所述安装支架上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包括一个安装板主体,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主体上的滑动槽。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板包括一个滑动板主体,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主体一侧侧面的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皆容置于一个所述滑动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绕线杆的中心轴与所述绕线转盘主体的中心轴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绕线转盘的中心轴与所述压线盘的中心轴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卧式盘线机通过所述导线机构将电缆传输至所述绕线机构上,所述绕线机构将电缆盘好。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导线机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二导线机构。所述第一导线机构的所述第一导正轮、以及所述第一滑动轮将所述电缆引导至所述第二导线机构。所述第二导线机构的第一活动导线单元以及所述第二活动导线单元从不同方向限制所述电缆的位置。所述第一活动导线单元的所述第一气缸可带动所述安装支架以及所述第二导正轮纵向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二导正轮与所述第三导正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活动导线单元的所述第二气缸可驱动所述滑动板移动,改变所述第三滑动轮与所述第二滑动轮之间的距离,从而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所述电缆。所述绕线机构的驱动装置带动绕线转盘转动,所述压线装置的第三气缸带动所述压线盘纵向往复移动,当盘线时,所述压线盘设置在所述绕线转盘的顶部,以防止所述电缆从而所述绕线转盘上滑出。该卧式盘线机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加工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卧式盘线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卧式盘线机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卧式盘线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卧式盘线机包括一个工作台1,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的第二支架3和第一支架2,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用于传输电缆(图未示)的导线机构10,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且在所述导线机构10一侧的绕线机构20,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的控制装置30。所述卧式盘线机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组装组件,电器连接组件等等,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所述工作台1用于放置设备,提供一个加工台面,其为一种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支架2与所述第二支架3用于支撑所述导线机构10以及所述绕线机构20,所述第一支架2与所述第二支架3为一种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导线机构10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的第一导线机构1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的第二导线机构12。所述第一导线机构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正轮111,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正轮111一侧的第一滑动轮112。两个所述第一滑动轮112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一导正轮111的中心轴与所述工作台1的台面平行,所述第一滑动轮112的中心轴与所述工作台1的台面相互垂直。所述电缆从所述第一滑动轮112与所述工作台1之间穿过,并从两个所述滑动轮112之间穿过,通向所述第二导线机构12。所述第二导线机构12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的第一活动导线单元12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的第二活动导线单元122。所述电缆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导线单元121与所述第二活动导线单元122。所述第一活动导线单元121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上的第一气缸1211,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1211一端的安装支架1212,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1212上的第二导正轮1213,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的第三导正轮1214,以及两个引导杆1215。所述电缆从所述第二导正轮1213与所述第三导正轮1214之间的穿过,所述第一气缸1211可带动所述安装支架1212以及所述第二导正轮1213纵向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二导正轮1213与所述第三导正轮1214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所述电缆。每个所述引导杆1215皆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2且与所述安装支架1212上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气缸1211带动所述安装支架1212在移动过程中稳定。所述第二活动导线单元122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的安装板1221,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221上的滑动板1222,一个设置在所述滑动板1222一侧的第二气缸1223,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221上的第二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盘线机,包括一个工作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盘线机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用于传输电缆的导线机构,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且在所述导线机构一侧的绕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导线机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二导线机构,所述第一导线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正轮,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正轮一侧的第一滑动轮,所述第二导线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活动导线单元,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二活动导线单元,所述第一活动导线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气缸,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一端的安装支架,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第二导正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三导正轮,所述第二活动导线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安装板,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滑动板,一个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一侧的第二气缸,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滑动轮,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上的第三滑动轮,所述第二滑动轮与所述第三滑动轮的位置对应,所述绕线机构包括一个驱动装置,一个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上的绕线转盘,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压线装置,所述绕线转盘包括一个绕线转盘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绕线转盘主体上的绕线杆,所述压线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三气缸,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一端的压线盘,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压线盘之间的轴承,所述第一导正轮、所述第二导正轮、以及所述第三导正轮的中心轴皆平行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所述第一滑动轮、所述第二滑动轮、以及所述第三滑动轮的中心轴皆垂直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从而限制了所述电缆在横向与纵向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盘线机,包括一个工作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盘线机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用于传输电缆的导线机构,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且在所述导线机构一侧的绕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导线机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二导线机构,所述第一导线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正轮,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正轮一侧的第一滑动轮,所述第二导线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活动导线单元,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二活动导线单元,所述第一活动导线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气缸,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一端的安装支架,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第二导正轮,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三导正轮,所述第二活动导线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安装板,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滑动板,一个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一侧的第二气缸,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滑动轮,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上的第三滑动轮,所述第二滑动轮与所述第三滑动轮的位置对应,所述绕线机构包括一个驱动装置,一个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上的绕线转盘,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压线装置,所述绕线转盘包括一个绕线转盘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绕线转盘主体上的绕线杆,所述压线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伟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