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永磁机构的宽范围刚度阻尼可变的磁流变液吸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003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利用永磁机构的宽范围刚度阻尼可变的磁流变液吸振器,包括第二缸筒、第一缸筒和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外部负载;另一端置于第二缸筒内;活塞杆上固定有带第一励磁线圈的第一活塞、带第二励磁线圈的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位于第一缸筒内,第二活塞位于第二缸筒内;所述第一缸筒、第二缸筒的筒腔内均储有磁流变液;所述第一缸筒滑置于外套筒内,第一缸筒端部与外套筒端部之间设有刚度可调的第一吸振结构;第二活塞滑置于第二缸筒内形成阻尼可变的第二吸振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缸分别控制吸振器的刚度和阻尼,可以实现吸振器的结构一体化,并且采用永磁体实现变刚度,可以更大范围地调节刚度变化,增大吸振器的最大出力和整体动力可调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永磁机构的宽范围刚度阻尼可变的磁流变液吸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流变液设备
,尤其是利用永磁机构的宽范围刚度阻尼可变的磁流变液吸振器。
技术介绍
磁流变液是一种可控流体智能材料,它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实现由流动性良好的液体状态变为粘弹性固体的毫秒级转变,并且这种转变可控、可逆、耗能低。磁流变吸振器正是基于磁流变效应制成的一种半主动控制装置,磁流变吸振器相比于传统的被动控制,具有对阻尼和刚度实时可控的好处,对比于完全主动控制,又有耗能低、结构简单的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桥梁振动的智能控制以及房屋抗震当中。但传统的磁流变液吸振器只能单一地改变阻尼的大小,而无法对刚度施加有效的控制,根据推导可以得知,动力吸振器的主系统振幅比是关于固有频率比和阻尼比的函数,可以选定一个特定的固有频率比和一个特定的阻尼比,使得主系统的振幅比最小。当磁流变液吸振器的刚度发生变化时,将会引起主系统的固有频率比发生变化,其刚度和阻尼的变化都会引起主系统的阻尼比发生变化。因此,若能实现磁流变液吸振器的刚度阻尼可调可控,将会使得主系统可匹配的频率范围越宽,吸振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永磁机构的宽范围刚度阻尼可变的磁流变液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液吸振器包括第二缸筒(1)、第一缸筒(11)和活塞杆(8);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用于连接需吸振的外部负载;另一端置于第二缸筒(1)内;活塞杆上固定有带第一励磁线圈(6)的第一活塞(10)、带第二励磁线圈(15)的第二活塞(2);第一活塞位于第一缸筒内,第二活塞位于第二缸筒内;所述第一缸筒、第二缸筒的筒腔内均储有磁流变液;/n所述第一缸筒滑置于外套筒(7)内,第一缸筒端部与外套筒端部之间设有刚度可调的第一吸振结构;所述第一缸筒内的磁流变液可由第一励磁线圈磁场驱动以推动活塞杆,改变第一缸筒在外套筒内的位置以调节第一吸振结构的刚...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永磁机构的宽范围刚度阻尼可变的磁流变液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液吸振器包括第二缸筒(1)、第一缸筒(11)和活塞杆(8);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用于连接需吸振的外部负载;另一端置于第二缸筒(1)内;活塞杆上固定有带第一励磁线圈(6)的第一活塞(10)、带第二励磁线圈(15)的第二活塞(2);第一活塞位于第一缸筒内,第二活塞位于第二缸筒内;所述第一缸筒、第二缸筒的筒腔内均储有磁流变液;
所述第一缸筒滑置于外套筒(7)内,第一缸筒端部与外套筒端部之间设有刚度可调的第一吸振结构;所述第一缸筒内的磁流变液可由第一励磁线圈磁场驱动以推动活塞杆,改变第一缸筒在外套筒内的位置以调节第一吸振结构的刚度;
所述第二活塞滑置于第二缸筒内形成阻尼可变的第二吸振结构;所述第二吸振结构吸振时的阻尼力由第二活塞推动磁流变液流动时形成;第二吸振结构的阻尼力可通过调节第二励磁线圈对磁流变液施加的磁场来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永磁机构的宽范围刚度阻尼可变的磁流变液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振结构由第一缸筒端部与外套筒端部之间的多组永磁体(5)组成;各组永磁体之间互相平行,形成可变刚度结构,当第一缸筒在外套筒内的位置改变时,第一缸筒端部的永磁体与外套筒端部的永磁体之间的间距改变,以永磁体互斥力的变化使可变刚度结构的刚度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永磁机构的宽范围刚度阻尼可变的磁流变液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当活塞杆连接外部负载时,外部负载的振动经活塞杆驱动第一活塞对第一缸筒内的磁流变液施力,受力的磁流变液驱动第一缸筒在外套筒内移动以吸振,第一吸振结构以可变刚度结构的互斥磁力产生刚度回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永磁机构的宽范围刚度阻尼可变的磁流变液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朝向第二缸体的一端设有带永磁体(5)的第一分隔端盖(3),第一缸体朝向第二缸体的一端处设有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淑梅汤鸿剑黄惠李雨铮李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