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型钢支架组件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293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型钢支架组件以及用于型钢支架组件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的外形与所述型钢支架的外形相匹配,所述保护装置嵌设在所述型钢支架内,并且所述保护装置与巷道围岩紧密接触,以使所述型钢支架经由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对于冲击矿压或者强动载巷道,在采掘活动造成深部的岩层结构运动、断裂时,突然释放的能量通过保护装置缓冲吸能后,再作用在型钢支架上,能量大幅降低,有效地保证了型钢支架的受力均衡与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型钢支架组件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型钢支架组件以及用于型钢支架组件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巷道支护发展到现在有很多种方法,不同的方法能够解决一定的巷道支护问题。型钢支架作为被动支护的代表,仍然在很多矿区使用,在巷道围岩破碎松散无法采用锚网支护、过地质构造、冲击地压巷道二级支护、高应力软岩巷道联合支护等情况下,型钢支架依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凸显出它的独特优势。但是,型钢支架除了无法施加初期支护力的缺点外,其很难与巷道围岩紧密接触,也是一个致命缺陷。型钢支架与巷道围岩的接触不紧密,导致型钢支架受力不均衡,从而造成型钢支架失稳破坏。在强动载或者冲击地压巷道,动载能量一般是从某个方向或者局部突然释放巨大能量,围岩直接作用于型钢支架之上,造成型钢支架局部受载失稳。同时型钢支架为硬性联结,其冲击吸收功较小,抗冲击性能较差,进而导致整个型钢支架支护能力的丧失。为保证型钢支架能够与围岩紧密接触,提高其受力均衡性、稳定性以及其吸能能力,设计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型钢支架与围岩不能紧密接触造成型钢支架受力不均衡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型钢支架组件以及用于型钢支架组件的施工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的外形与所述型钢支架的外形相匹配,所述保护装置嵌设在所述型钢支架内,并且所述保护装置与巷道围岩紧密接触,以使所述型钢支架经由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并且所述第二侧与所述型钢支架的外形相匹配且嵌设在所述型钢支架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装置的第一侧形成有连续设置的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装置的内部形成有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缓冲吸能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装置中间隔形成有从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的第一螺栓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装置的第二侧的表面沿远离所述第一侧的方向突出形成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型钢支架的外形相匹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装置的材料为橡胶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型钢支架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保护装置、以及与所述保护装置配合使用的型钢支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型钢支架在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二螺栓孔,并且所述第一螺栓孔与所述第二螺栓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如上所述型钢支架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将保护装置的第二侧嵌设在所述型钢支架内以使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型钢支架安装在一起组成型钢支架组件;将所述型钢支架组件安装在巷道围岩上,以使所述型钢支架组件中的所述保护装置的第一侧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其中,在所述将所述型钢支架组件安装在巷道围岩上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所述型钢支架上的第二螺栓孔和所述保护装置内的第一螺栓孔将所述型钢支架组件固定在所述巷道围岩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对于冲击矿压或者强动载巷道,在采掘活动造成深部的岩层结构运动、断裂时,突然释放的能量通过保护装置缓冲吸能后,再作用在型钢支架上,能量大幅降低,有效地保证了型钢支架的受力均衡与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型钢支架与巷道围岩的布置位置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的保护装置、型钢支架与巷道围岩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示出的保护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图1示出的保护装置的主视图;图5为图1示出的型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保护装置;2-围岩;3-型钢支架;4-沟槽;5-缓冲吸能孔;6-第一螺栓孔;7-第二螺栓孔;8-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现参照图1至图6,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特别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保护装置1的外形与型钢支架3的外形相匹配,保护装置1嵌设在型钢支架3内,并且保护装置1与巷道围岩2紧密接触,以使型钢支架3经由保护装置1与巷道围岩2紧密接触。具体地,保护装置1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巷道围岩2紧密接触,并且第二侧与型钢支架3的外形相匹配且嵌设在型钢支架3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保护装置1的第二侧的表面沿远离第一侧的方向突出形成凸台,具体地,凸台与型钢支架3的外形相匹配。进一步地,保护装置1的外形可根据具体的型钢支架3的形状来加工,以使保护装置1的第二侧加工成的凸台形状与型钢支架3的形状相匹配,能够嵌入型钢支架3的内部,并与型钢支架3的内部完全贴合。保护装置1的第一侧与巷道围岩的表面紧密接触,当采掘活动造成深部的岩层结构运动、断裂,突然释放的能量可通过保护装置1的第一侧吸收部分能量,以使局部受载的能量转移均匀作用在型钢支架3上。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型钢支架3为截面形状为U型,可选地,为29U型型钢支架。相应的,保护装置1的第二侧的凸台的形状与U型型钢支架3的形状相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对于冲击矿压或者强动载巷道,在采掘活动造成深部的岩层结构运动、断裂时,突然释放的能量通过保护装置缓冲吸能后,再作用在型钢支架上,能量大幅降低,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的外形与所述型钢支架的外形相匹配,所述保护装置嵌设在所述型钢支架内,并且所述保护装置与巷道围岩紧密接触,以使所述型钢支架经由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的外形与所述型钢支架的外形相匹配,所述保护装置嵌设在所述型钢支架内,并且所述保护装置与巷道围岩紧密接触,以使所述型钢支架经由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并且所述第二侧与所述型钢支架的外形相匹配且嵌设在所述型钢支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的第一侧形成有连续设置的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巷道围岩紧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的内部形成有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缓冲吸能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中间隔形成有从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的第一螺栓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支架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的第二侧的表面沿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拥政陈金宇何杰郭相平付玉凯褚晓威吴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