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罩撑杆过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87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动机罩撑杆过孔结构包括撑杆过孔,沿所述撑杆过孔外周周向设有凸包;所述凸包顶部为弧形,并通过弧线向凸包的底部两侧圆滑过渡。通过一序拉延工序,一序冲孔修边工序,取消原翻孔结构,改为冲孔结构,在撑杆过孔边缘增加产品造型,保证撑杆过孔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序简单、节省了生产时间,同时有更高的强度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罩撑杆过孔结构
本技术属于手动机械撑杆式发动机罩内板零件,具体是一种发动机罩撑杆过孔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罩内板撑杆过孔为向上翻孔,翻孔尺寸12.5mmX23.5mm,翻孔高度3.8mm,翻边面与撑杆接触。冲压工艺实现此工艺时,拉延成型之后需要先冲孔再斜楔向上翻孔,共计需要三套模具实现产品功能,工序较多,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需两道工序即可完成加工的、且强度好、不易变形的发动机罩撑杆过孔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的发动机罩撑杆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杆过孔,沿所述撑杆过孔外周周向设有凸包;所述凸包顶部为弧形,并通过弧线向凸包的底部两侧圆滑过渡。优选的,所述撑杆过孔与所述凸包底部之间设有1mm~1.5mm的间距。这样,能够保证冲压压料。优选的,所述凸包的宽度为12.5mm,深度为3.5mm。优选的,所述凸包和所述撑杆过孔为一体冲压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序拉延工序,一序冲孔修边工序,取消原翻孔结构,改为冲孔结构,在撑杆过孔边缘增加产品造型,保证撑杆过孔的强度。本技术工序简单、节省了生产时间,同时有更高的强度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断面图图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图1~图2以及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设计的发动机罩撑杆过孔结构,包括撑杆过孔1,沿所述撑杆过孔1外周周向设有凸包2;所述凸包2顶部为弧形,并通过弧线向凸包2的底部两侧圆滑过渡。所述撑杆过孔1与所述凸包2底部之间设有间距D,1mm≤D≤1.5mm,这样,能够保证冲压压料。优选的,所述凸包2的宽度a=12.5mm,深度h=3.5mm。优选的,所述凸包2和所述撑杆过孔1为一体冲压成型。本技术在撑杆过孔1沿周1mm外增加凸包造型,1mm保证冲压压料,零件不变形。撑杆过孔1孔径为12.5mmX23.5mm,保证撑杆的通过性,造型凸包2宽12.5mm,深度3.5mm,保证机罩总成打开时,撑杆接触机罩内板零件不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组合、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罩撑杆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杆过孔,沿所述撑杆过孔外周周向设有凸包;所述凸包顶部为弧形,并通过弧线向凸包的底部两侧圆滑过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罩撑杆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杆过孔,沿所述撑杆过孔外周周向设有凸包;所述凸包顶部为弧形,并通过弧线向凸包的底部两侧圆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撑杆过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过孔与所述凸包底部之间设有1mm~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锋童钱虎王小凯朱平
申请(专利权)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