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宜傧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281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深基坑本体,深基坑本体的四角处设有排水渠道,排水渠道的四角处均设有排水连接孔,深基坑本体的内壁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拼接在一起并贴覆在深基坑本体的内壁上,支撑件上设有至少一根排水管,每一根所述排水管,内均设有海绵条,排水管的外壁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支撑件远离深基坑本体的一端端面设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与支撑件之间设有一定间隙,海绵条的一端端部延伸出支撑件外部且下垂抵接至支撑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排水管和海绵条的设置可使得深基坑本体侧壁内的渗透水通过排水管流动至支撑件和挤压件之间,渗透水被收集至支撑件上,通过固定板流动至排水渠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为保证地面向下开挖形成的地下空间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所需的挡土结构及地下水控制、环境保护等措施称为基坑工程。基坑工程是集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岩土测试技术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工程勘察、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土方开挖与回填、地下水控制、信息化施工及周边环境保护等。基坑施工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是放大坡开挖,但经常会受到场地条件、周边环境的限制,所以需要设计支护系统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能较好地保护周边环境。在基础的施工中,基坑开挖会受到水的影响,水又分为地上水和地下水,目前基坑的排水防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1、集水坑排水法,这种排水法不适用于有大量流沙的地质,其他大部分情况下都适用,基坑坑底翼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经常渗出到开挖的基坑内。2、井点排水法,这种排水法主要适用于土质较差且有严重流沙的现象。同时,地下水位较高,所挖基坑比较深的时候坑壁不易稳定,用其他排水方法难以排水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其他的排水方法还有帷幕法和电渗排水等方法。中国专利CN207062965U公开了一种基坑排水系统,包括围绕基坑四周的水槽,设置于基坑内的排水沟,排水沟包括干沟和连接于干沟的支沟,干沟穿过基坑内的施工区域,并连通设置于施工区域外的集水井,集水井的井底平面低于干沟沟底所在的平面,还包括将所述集水井内的水导入所述水槽的排水设备,水槽连接外部排水系统,该篇专利能够有效的排走基坑中的在施工工程中产生的积水,尤其是对基坑内积水的排水效率高,并且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的优点;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当下雨时,雨水会于基坑侧壁内渗入,使得基坑侧壁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基坑侧壁坍塌。但是当下雨时,雨水会于基坑侧壁内渗入,使得基坑侧壁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基坑侧壁坍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及方法,该技术方案解决了下雨时,雨水会于基坑侧壁内渗入,使得基坑侧壁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基坑侧壁坍塌的问题,该装置及方法通过弹性接触件将排水管固定在深基坑本体内,利用排水管和海绵条使得深基坑本体侧壁内的渗透水通过排水管流动至支撑件和挤压件之间,使得渗透水被收集至支撑件上,通过固定板流动至排水渠道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包括深基坑本体,所述深基坑本体设置为矩形,深基坑本体的四角处设有排水渠道,所述排水渠道设置为回字型,排水渠道的四角处均设有排水连接孔,深基坑本体的内壁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拼接在一起并贴覆在深基坑本体的内壁上,支撑件上设有至少一根排水管,每一根所述排水管,内均设有海绵条,排水管的外壁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排水管的一端封闭设置,排水管的另一端设置为开口,支撑件远离深基坑本体的一端端面设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与支撑件之间设有一定间隙,挤压件拼接在一起,海绵条的一端端部延伸出支撑件外部且下垂抵接至支撑件上。作为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深基坑本体的边沿处设有至少一圈集水槽,多权所述集水槽同轴设置在深基坑本体外沿上,排水渠道每一内壁上均设有若干连通口,连通口贯通所有集水槽,多圈集水槽之间通过所述连通口连通,连通口位于排水管顶部。作为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挡水条,所述第一连接板沿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面均贴覆有一块所述第一安装板,其中一块第一安装板与深基坑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长度以及宽度尺寸均大于第一连接板长度以及宽度的尺寸,两块第一安装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形成了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内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第一挡水条,第一挡水条设置为回字型,并包覆在第一连接板四周。作为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挤压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二挡水条,所述第二连接板沿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面均贴覆有一块所述第二安装板,其中一块第二安装板与深基坑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长度以及宽度尺寸均大于第二连接板长度以及宽度的尺寸,两块第二安装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了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第二挡水条,第二挡水条设置为回字型,并包覆在第二连接板四周。作为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支撑件和挤压件的底部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底板、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支撑底板沿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支撑件和挤压件分别插接在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上。作为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挤压件还包括推杆、推动头、挤压板和弹簧,所述推杆贯穿第二连接板、第二安装板,并与第二连接板、第二安装板均是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端面设有导套,导套与推杆滑动连接,推杆远离支撑件的一端端部设有所述推动头,推杆靠近支撑件的一端端部设有所述挤压板,挤压板与靠近支撑件设置的第二安装板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挤压板与靠近支撑件设置的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所述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板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挤压板连接。作为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管包括排水孔、排水段、安装段,所述排水段和所述安装段一体化成型设置,深基坑本体内壁埋设有与排水管数量相匹配的安装管道,安装段插接在所述安装管道内,排水段设置在安装管道外部,安装段上设有若干所述排水段。作为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安装管道具有轴向延伸方向,安装管道具有周向延伸的外周面,所述外周面内同轴设有安装搭台,外周面远离所述安装搭台的一端端部设有两个径向保持孔,外周面内壁上设有轴向保持孔,安装段包括安装杆体、安装帽体、操作槽体、卡接块、开孔和卡扣,所述安装杆体具有轴向延伸方向,并与安装搭台插接,安装杆体远离的安装搭台一端端部设有所述安装帽体,安装帽体与安装杆体之间形成一圈所述操作槽体,操作槽体的外壁上圆周分布有两个所述卡接块,卡接块与所述径向保持孔一一对应,且与径向保持孔卡接配合,操作槽体侧壁上开设有一所述开孔,开孔设置在两个卡接块之间,开孔上设有所述卡扣,卡扣与开孔之间形成调节槽,卡扣和操作槽体均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卡扣与轴向保持孔卡接配合。作为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操作槽体与安装搭台之间可拆卸设有弹性接触件,所述弹性接触件具有轴向延伸方向,弹性接触件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操作槽体、安装搭台的端部抵接,弹性接触件为径向尺寸可形变的弹性形变结构。还提供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集水槽对深基坑本体周边边沿处的雨水起到收集的作用,雨水会依次从大圈的集水槽进入到比它小一圈的集水槽雨水,并最终从连通口处流出;水由地面渗透至深基坑本体的侧壁内,渗透水于深基坑本体侧壁内移动至排水管所在的位置,通过排水管上设置的排水孔排水孔进入至排水管内;渗透水之后在排水管内流动,并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深基坑本体(1),所述深基坑本体(1)设置为矩形,深基坑本体(1)的四角处设有排水渠道(1a),所述排水渠道(1a)设置为回字型,排水渠道(1a)的四角处均设有排水连接孔(1b),深基坑本体(1)的内壁上设有支撑件(2),所述支撑件(2)拼接在一起并贴覆在深基坑本体(1)的内壁上,支撑件(2)上设有至少一根排水管(3),每一根所述排水管(3),内均设有海绵条(4),排水管(3)的外壁开设有若干排水孔(3a),排水管(3)的一端封闭设置,排水管(3)的另一端设置为开口,支撑件(2)远离深基坑本体(1)的一端端面设有挤压件(5),所述挤压件(5)与支撑件(2)之间设有一定间隙,挤压件(5)拼接在一起,海绵条(4)的一端端部延伸出支撑件(2)外部且下垂抵接至支撑件(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深基坑本体(1),所述深基坑本体(1)设置为矩形,深基坑本体(1)的四角处设有排水渠道(1a),所述排水渠道(1a)设置为回字型,排水渠道(1a)的四角处均设有排水连接孔(1b),深基坑本体(1)的内壁上设有支撑件(2),所述支撑件(2)拼接在一起并贴覆在深基坑本体(1)的内壁上,支撑件(2)上设有至少一根排水管(3),每一根所述排水管(3),内均设有海绵条(4),排水管(3)的外壁开设有若干排水孔(3a),排水管(3)的一端封闭设置,排水管(3)的另一端设置为开口,支撑件(2)远离深基坑本体(1)的一端端面设有挤压件(5),所述挤压件(5)与支撑件(2)之间设有一定间隙,挤压件(5)拼接在一起,海绵条(4)的一端端部延伸出支撑件(2)外部且下垂抵接至支撑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基坑本体(1)的边沿处设有至少一圈集水槽(1c),多权所述集水槽(1c)同轴设置在深基坑本体(1)外沿上,排水渠道(1a)每一内壁上均设有若干连通口(1d),连通口(1d)贯通所有集水槽(1c),多圈集水槽(1c)之间通过所述连通口(1d)连通,连通口(1d)位于排水管(3)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包括第一连接板(2a)、第一安装板(2b)和第一挡水条(2c),所述第一连接板(2a)沿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面均贴覆有一块所述第一安装板(2b),其中一块第一安装板(2b)与深基坑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2b)长度以及宽度尺寸均大于第一连接板(2a)长度以及宽度的尺寸,两块第一安装板(2b)与第一连接板(2a)之间形成了第一卡槽(2d),所述第一卡槽(2d)内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第一挡水条(2c),第一挡水条(2c)设置为回字型,并包覆在第一连接板(2a)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5)包括第二连接板(5a)、第二安装板(5b)和第二挡水条(5c),所述第二连接板(5a)沿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面均贴覆有一块所述第二安装板(5b),其中一块第二安装板(5b)与深基坑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5b)长度以及宽度尺寸均大于第二连接板(5a)长度以及宽度的尺寸,两块第二安装板(5b)与第二连接板(5a)之间形成了第二卡槽(5d),所述第二卡槽(5d)内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第二挡水条(5c),第二挡水条(5c)设置为回字型,并包覆在第二连接板(5a)四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件(2)和挤压件(5)的底部设有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6)包括支撑底板(6a)、第一插槽(6b)和第二插槽(6c),所述支撑底板(6a)沿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插槽(6b)和第二插槽(6c),支撑件(2)和挤压件(5)分别插接在第一插槽(6b)和第二插槽(6c)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基坑排水防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挤压件(5)还包括推杆(5e)、推动头(5f)、挤压板(5g)和弹簧(5h),所述推杆(5e)贯穿第二连接板(5a)、第二安装板(5b),并与第二连接板(5a)、第二安装板(5b)均是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5b)远离第二连接板(5a)的一端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宜傧
申请(专利权)人:谢宜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