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林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858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灌浆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基坑底层,混凝土层的上端开设有灌装孔,灌装孔延伸至基坑底层内,混凝土层的上端开设有集水坑,集水坑延伸至基坑底层内,集水坑内放置有底板,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配重机构,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指示旗,底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连接有排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指示旗的高度判断集水坑内液位的高度,排水机构降低集水坑内水位,使得灌装孔内的液位降低,在灌装的过程中,不会有水流喷出,提高灌装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
本技术涉及灌浆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上述岩溶地区的资源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越来越多,固结灌浆是为了改善节理裂隙发育或有破碎带的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而进行的灌浆工程。岩溶会在岩体中形成规模各异的软弱结构面或洞穴,地下洞室塌陷和突然涌水、涌泥、冒顶问题,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危害文件CN201821240445.7中,基坑底层的地下水含量无法预知,随着肯内水位的升高,灌装孔内的液位随之上升,上升一定高度后,同样导致灌浆质量下降甚至无法灌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灌浆质量下降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包括基坑底层,所述基坑底层的上端连接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上端开设有灌装孔,所述灌装孔延伸至所述基坑底层内,所述混凝土层的上端开设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延伸至所述基坑底层内,所述集水坑内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配重机构,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指示旗,所述指示旗的顶端低于所述集水坑坑口,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连接有排水机构。优选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球。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配重球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通孔内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排水机构相接触。优选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竖管,所述竖管通过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上端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用于连接外部抽水机构。优选的,所述竖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滤网罩。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配重机构下压底板,集水坑内集水后,底板平稳的漂浮在水上,随着水位的提高,指示旗向上移动,根据指示旗的高度判断集水坑内液位的高度,当水位过高时,排水机构降低集水坑内水位,使得灌装孔内的液位降低,在灌装的过程中不会有水流喷出,提高灌装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中底板与排水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基坑底层1、混凝土层2、灌装孔3、集水坑4、底板5、支撑杆6、配重球7、固定座8、固定杆9、指示旗10、通孔11、密封圈12、滤网罩13、竖管14、连接头15、导管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包括基坑底层1,基坑底层1的上端连接有混凝土层2,混凝土层2的上端开设有灌装孔3,灌装孔3延伸至基坑底层1内,混凝土层2的上端开设有集水坑4,集水坑4的作用是收集地下水,集水坑4延伸至基坑底层1内,集水坑4内放置有底板5,底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配重机构,配重机构的作用是在集水坑4内集水后,底板5可平稳的漂浮在水上,配重机构产生的重力小于底板5所受到的浮力。底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8,固定座8的作用是将固定杆9固定,固定座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固定杆9的作用是固定指示旗10,固定杆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指示旗10,指示旗10的作用是显示集水坑4内水的液位高度,指示旗10的顶端低于集水坑4坑口,底板5上开设有通孔11,通孔11内连接有排水机构,排水机构的作用是将水排出,降低液位高度,集水坑4内水位降低后,灌装孔3内的液位降低,便于灌装,提高灌装质量。通孔11内连接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与排水机构相接触。实施例2参照图1-3,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配重机构包括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底板5,支撑杆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球7,支撑杆6与配重球7为一体结构。实施例3参照图1-3,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排水机构包括竖管14,竖管14的作用是连通水位,竖管14通过通孔11,通孔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15,连接头15的作用是连接导管16,连接头15的上端连通有导管16,导管16为软管,导管16用于连接外部抽水机构,竖管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滤网罩13,滤网罩13的作用是避免颗粒杂物进入导管1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包括基坑底层(1),所述基坑底层(1)的上端连接有混凝土层(2),所述混凝土层(2)的上端开设有灌装孔(3),所述灌装孔(3)延伸至所述基坑底层(1)内,所述混凝土层(2)的上端开设有集水坑(4),所述集水坑(4)延伸至所述基坑底层(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4)内放置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配重机构,所述底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指示旗(10),所述指示旗(10)的顶端低于所述集水坑(4)坑口,所述底板(5)上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连接有排水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包括基坑底层(1),所述基坑底层(1)的上端连接有混凝土层(2),所述混凝土层(2)的上端开设有灌装孔(3),所述灌装孔(3)延伸至所述基坑底层(1)内,所述混凝土层(2)的上端开设有集水坑(4),所述集水坑(4)延伸至所述基坑底层(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4)内放置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配重机构,所述底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指示旗(10),所述指示旗(10)的顶端低于所述集水坑(4)坑口,所述底板(5)上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连接有排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用的集水稳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机构包括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杨辉胡洋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周林杨辉胡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