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81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所述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表面开有阵列分布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分布有螺纹结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和螺柱,且所述螺柱通过螺纹安装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所述螺柱的顶面设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外伸于所述板体的表面;所述螺柱的底面开有配合槽;所述支撑柱的顶部配合嵌入于所述配合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能够在支撑柱出现破损时进行快速更换,无需整体更换板体,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排水底板的维护成本;螺柱的底面开有配合槽,位于底部的支撑柱可嵌入到其顶部的配合槽内,使得储存时所占空间更小,固定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
本技术涉及地下室施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
技术介绍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比较经济。在地下室施工中,为了保护地面,工人常会在地面上铺设排水底板,进行排水保护,然而目前的排水底板大多为一体结构,底板上的支撑件在设备反复碾压下容易破裂,工人在维护时便需要更换整个底板,维护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维护简便、成本低的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表面开有阵列分布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分布有螺纹结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和螺柱,且所述螺柱通过螺纹安装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所述螺柱的顶面设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外伸于所述板体的表面;所述螺柱的底面开有配合槽;所述支撑柱的顶部配合嵌入于所述配合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呈矩形阵列分布,且所述安装槽的深度与所述螺柱的高度相同。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为圆台状,且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螺柱的过渡处为倒圆角结构。优选的,所述板体的侧面顶部垂直设有第一连接板,且所述板体的另一侧面底部垂直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重叠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螺钉连接。优选的,所述板体的表面开有若干条排液槽,且所述排液槽的顶面和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排液槽置于两行所述安装槽之间。优选的,所述排液槽的内壁开有等长的滑槽,且所述滑槽的内壁呈线性阵列分布有第一卡头。优选的,所述排液槽的内部嵌入有清理机构,且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清理块、推块以及第二卡头;所述清理块滑动嵌入于所述滑槽的内部,且所述清理块的顶面设有所述推块;所述推块的两侧壁对称设有第二卡头,且所述第二卡头的端部伸入于相邻所述第一卡头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头、所述第二卡头呈锯齿状,且所述第二卡头、所述第一卡头的端部均为圆弧面。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支撑机构与板体之间为螺纹连接的方式,能够在支撑柱出现破损时进行快速更换,无需整体更换板体,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排水底板的维护成本;螺柱的底面开有配合槽,在储存时,位于底部的支撑柱可嵌入到其顶部的配合槽内,使得储存时所占空间更小,固定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整清理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板体,11、安装槽,111、滑槽,112、第一卡头,12、排液槽,2、支撑机构,21、支撑柱,22、螺柱,221、配合槽,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清理机构,51、清理块,52、推块,53、第二卡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整清理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结构示意图。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的表面开有阵列分布的安装槽11,且所述安装槽11的内壁分布有螺纹结构;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柱21和螺柱22,且所述螺柱22通过螺纹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1的内部;所述螺柱22的顶面设有支撑柱21,且所述支撑柱21外伸于所述板体1的表面;所述螺柱22的底面开有配合槽221;所述支撑柱21的顶部配合嵌入于所述配合槽221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安装槽11呈矩形阵列分布,且所述安装槽11的深度与所述螺柱22的高度相同;高度相同,可使得水充分散至板体1上,避免水在螺柱22上聚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柱21为圆台状,且所述支撑柱21与所述螺柱22的过渡处为倒圆角结构;圆台状的支撑柱21可便于水沿斜面流动,圆台状的支撑柱21支撑效果更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板体1的侧面顶部垂直设有第一连接板3,且所述板体1的另一侧面底部垂直设有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与所述第二连接板4相互重叠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3与所述第二连接板4通过螺钉连接;通过螺钉将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连接在一起,实现不同板体1的快速拼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板体1的表面开有若干条排液槽12,且所述排液槽12的顶面和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排液槽12置于两行所述安装槽11之间;通过排液槽12能够将水导流出,实现快速排液。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排液槽12的内壁开有等长的滑槽111,且所述滑槽111的内壁呈线性阵列分布有第一卡头112;所述排液槽111的内部嵌入有清理机构5,且所述清理机构5包括清理块51、推块52以及第二卡头53;所述清理块51滑动嵌入于所述滑槽111的内部,且所述清理块51的顶面设有所述推块52;所述推块52的两侧壁对称设有第二卡头53,且所述第二卡头53的端部伸入于相邻所述第一卡头112之间;可沿着排液槽12移动清理块51,使得液体能够被清理块51清理出,第一卡头112与第二卡头53的配合能够实现移动和自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卡头112、所述第二卡头53呈锯齿状,且所述第二卡头53、所述第一卡头112的端部均为圆弧面;通过圆弧结构的卡头可使得移动更为顺畅,第二卡头53为弹性塑料制成。本技术提供的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的工作原理如下:日常储存时,位于底部的支撑柱21会嵌入到其顶部板体1的配合槽221中;在组装时,将板体1置于地下室地面上,然后根据地下室的面积选择合适条数的板体1,在将不同板体1连接在一起时,前者的第一连接板3与后者的第二连接板4叠合在一起,然后通过螺钉将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4固定在一起;在使用时,支撑柱21能够对其底部的物体进行支撑,而施工中的水会沿着支撑柱21的斜面排出至板体1的表面,最后汇集到排液槽12内,水沿着排液槽12排出至指定地方;为了保证排液槽12的流通顺畅,可推动推块52,使得清理块51沿着排液槽12运动,从而将排液槽12内的杂质推出,第二卡头53沿着第一卡头112不断的运动,当推至指定地方时,第二卡头53便会与第一卡头112啮合在一起,实现自锁;当使用一段时间,出现支撑柱21破裂时,可拧下螺柱22,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板体,所述板体的表面开有阵列分布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分布有螺纹结构;/n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和螺柱,且所述螺柱通过螺纹安装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所述螺柱的顶面设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外伸于所述板体的表面;所述螺柱的底面开有配合槽;所述支撑柱的顶部配合嵌入于所述配合槽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的表面开有阵列分布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分布有螺纹结构;
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和螺柱,且所述螺柱通过螺纹安装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所述螺柱的顶面设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外伸于所述板体的表面;所述螺柱的底面开有配合槽;所述支撑柱的顶部配合嵌入于所述配合槽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呈矩形阵列分布,且所述安装槽的深度与所述螺柱的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圆台状,且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螺柱的过渡处为倒圆角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地下室的排水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侧面顶部垂直设有第一连接板,且所述板体的另一侧面底部垂直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重叠连接,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民余平陈建峰谢江项兆远汪亮黄佳迪赖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