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肿瘤内科给药器,包括混合套、给药器本体和限定机构,所述给药器本体包括活塞,所述混合套安装在活塞的一侧,所述混合套的内部一侧上端转动连接有辅助轮,所述混合套的内部一侧下端转动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锥齿轮A,所述锥齿轮A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锥齿轮B,所述混合套内部转动连接有基座,且基座与锥齿轮B固定连接,所述混合套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搅拌桨,且搅拌桨与基座固定连接;通过设计了安装在活塞一侧的混合套以及混合套内部的搅拌桨、锥齿轮B、锥齿轮A和驱动轮便于对针筒内部的药液进行混合处理,避免由于结构缘故导致无法对所吸取的多种药液进行混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肿瘤内科给药器
本技术属于肿瘤科
,具体涉及肿瘤内科给药器。
技术介绍
肿瘤科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一样,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分为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外科等,肿瘤内科主要从事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肿瘤放射治疗科主要从事肿瘤的放射线治疗;肿瘤外科提供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专门的肿瘤医院的相关科室会根据不同部位再行细分,例如肿瘤内科里的胃肠肿瘤科、淋巴瘤肿瘤科;肿瘤外科有乳腺外科、头颈外科、胸外科、肿瘤妇科、腹部外科等。经检索,中国专利CN208130220U的技术提出的一种肿瘤内科给药器,其虽然实现了利用隔板分设四个储药腔,能够同时储存一个病人使用的多种药物,方便携带和使用,分隔环内部设置有微型加热棒能够对储药腔内部的药物进行预加热,加速身体的吸收,将药效发挥最大化,且给药针卡柱与给药针为卡接式结构,方便拆卸和更换,然而现有的肿瘤内科给药器在多种药液混合注入时,无法有效的对药液进行混合处理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肿瘤内科给药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肿瘤内科给药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肿瘤内科给药器在多种药液混合注入时,无法有效的对药液进行混合处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可以有效的对多种药液进行混合处理,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肿瘤内科给药器,包括混合套、给药器本体和限定机构,所述给药器本体包括活塞,所述混合套安装在活塞的一侧,所述混合套的内部一侧上端转动连接有辅助轮,所述混合套的内部一侧下端转动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锥齿轮A,所述锥齿轮A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锥齿轮B,所述混合套内部转动连接有基座,且基座与锥齿轮B固定连接,所述混合套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搅拌桨,且搅拌桨与基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给药器本体还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给药针,所述针筒的另一侧设置有内杆,且内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针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筒片。优选的,所述限定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箍,所述固定箍的前表面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扳手,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螺帽。优选的,所述混合套的剖面形状为“H”形,所述锥齿轮A与锥齿轮B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驱动轮与辅助轮的直径相等,且驱动轮与辅助轮均与针筒接触。优选的,所述内杆的一侧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矩形孔洞,且孔洞长度等于固定片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固定箍的剖面形状为五分之四圆,且固定箍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矩形凸起。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长度等于针筒的长度,且固定杆设置有两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肿瘤内科给药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计了安装在活塞一侧的混合套以及混合套内部的搅拌桨、锥齿轮B、锥齿轮A和驱动轮便于对针筒内部的药液进行混合处理,避免由于结构缘故导致无法对所吸取的多种药液进行混合的问题。2、通过设计了安装在针筒外表面的固定箍、螺杆、内杆和固定箍上的固定片与固定杆便于对吸收或释放的药液进行限定,避免由于使用不慎而导致药液吸收和释放容量不够准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混合套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箍部分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杆部分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给药针;2、固定箍;3、针筒;4、混合套;5、活塞;6、固定杆;7、筒片;8、内杆;9、固定片;10、扳手;11、螺杆;12、辅助轮;13、锥齿轮A;14、驱动轮;15、锥齿轮B;16、基座;17、搅拌桨;18、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所示,肿瘤内科给药器,包括混合套4、给药器本体和限定机构,给药器本体包括活塞5,混合套4安装在活塞5的一侧,混合套4的内部一侧上端转动连接有辅助轮12,混合套4的内部一侧下端转动连接有驱动轮14,驱动轮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锥齿轮A13,锥齿轮A13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锥齿轮B15,混合套4内部转动连接有基座16,且基座16与锥齿轮B15固定连接,混合套4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搅拌桨17,且搅拌桨17与基座16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对针筒3内部的药液进行混合处理。请参阅图1所示,给药器本体还包括针筒3,针筒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给药针1,针筒3的另一侧设置有内杆8,且内杆8与活塞5固定连接,针筒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筒片7,为了保证给药器的正常使用。请参阅图3所示,限定机构包括固定杆6,固定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片9,固定杆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箍2,固定箍2的前表面设置有螺杆11,螺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扳手10,螺杆11的另一端设置有螺帽18,为了便于限定内杆8的移动范围。请参阅图2所示,混合套4的剖面形状为“H”形,锥齿轮A13与锥齿轮B15相互啮合,为了保证搅拌桨17的旋转。请参阅图2所示,驱动轮14与辅助轮12的直径相等,且驱动轮14与辅助轮12均与针筒3接触,为了保证搅拌桨17的稳定旋转。请参阅图4所示,内杆8的一侧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矩形孔洞,且孔洞长度等于固定片9的长度,为了保证对内杆8的限定。请参阅图3所示,固定箍2的剖面形状为五分之四圆,且固定箍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矩形凸起,为了保证固定在针筒3上。请参阅图1所示,固定杆6的长度等于针筒3的长度,且固定杆6设置有两个,为了保证限定的准确性。工作原理:装置安装完成后,将给药针1与针筒3固定连接,当需要限定吸取药液的容量时,先掰动扳手10,然后利用扳手10旋转螺杆11,使得固定箍2松开,然后移动固定箍2,直至固定箍2达到所需药液容量的刻度位置,再旋转扳手10,使得固定箍2锁紧,然后旋转固定片9,使得固定片9与内杆8上的孔洞错位,然后即可抽动内杆8,使得药液被吸收至针筒3的内部,由于固定片9的存在,内杆8的可移动范围被有效限定,而当需要调整注射容量时,先抽出内杆8,吸取药液,然后再调整并固定固定箍2的位置,再旋转固定片9,使得固定片9与内杆8上的孔洞错位,然后即可推送内杆8,正常注入药液,由于固定片9的存在,内杆8的可移动范围同样被限定,由于驱动轮14的存在,不论是吸收或释放药液,驱动轮14均可被驱动旋转,驱动轮14在旋转过程中即可利用锥齿轮A13驱动锥齿轮B15进行旋转,而锥齿轮B15又带动搅拌桨17进行旋转,这时搅拌桨17即可对药液进行搅拌混合,保证药液的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肿瘤内科给药器,包括混合套(4)、给药器本体和限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器本体包括活塞(5),所述混合套(4)安装在活塞(5)的一侧,所述混合套(4)的内部一侧上端转动连接有辅助轮(12),所述混合套(4)的内部一侧下端转动连接有驱动轮(14),所述驱动轮(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锥齿轮A(13),所述锥齿轮A(13)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锥齿轮B(15),所述混合套(4)内部转动连接有基座(16),且基座(16)与锥齿轮B(15)固定连接,所述混合套(4)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搅拌桨(17),且搅拌桨(17)与基座(16)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肿瘤内科给药器,包括混合套(4)、给药器本体和限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器本体包括活塞(5),所述混合套(4)安装在活塞(5)的一侧,所述混合套(4)的内部一侧上端转动连接有辅助轮(12),所述混合套(4)的内部一侧下端转动连接有驱动轮(14),所述驱动轮(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锥齿轮A(13),所述锥齿轮A(13)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锥齿轮B(15),所述混合套(4)内部转动连接有基座(16),且基座(16)与锥齿轮B(15)固定连接,所述混合套(4)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搅拌桨(17),且搅拌桨(17)与基座(1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内科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器本体还包括针筒(3),所述针筒(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给药针(1),所述针筒(3)的另一侧设置有内杆(8),且内杆(8)与活塞(5)固定连接,所述针筒(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筒片(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内科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机构包括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片(9),所述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付晶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