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动艾灸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227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自动艾灸床,具体涉及艾灸床领域,包括左右移动导轨,所述左右移动导轨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左右移动导轨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左右移动导轨之间设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与左右移动导轨平行设置,所述左右移动导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左右步进电机,所述左右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同步带传动连接,两个所述左右移动导轨的顶部滑动安装有前后移动导轨,所述前后移动导轨的底部与同步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后移动导轨的顶部滑动安装有升降导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控制柜,实现自动点艾柱的功能,充分利用燃烧中艾柱热能,达到智能恒温控制,节能高效的灸疗目的效果的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自动艾灸床
本技术涉及艾灸床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自动艾灸床。
技术介绍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常规的灸疗由艾柱(艾绒)从点火开始,在燃烧机理中是以低温到高温,再由高温到低温的一个过程。而整个灸疗过程中,最佳的灸疗效果是在某一个穴位区和某一个温度,为了持续在某个穴位区和某个温度段,常规以点燃艾柱(艾绒)摆放于需要灸疗的穴位区,由人工手动不断的调节灸盘升降(钢丝绳段拉动)或人工电动不断地调节灸盘升降(电动推杆)来调节控温,达到灸疗的目的。但是现有的艾灸床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燃烧温度,灸疗穴位区难以控制或人为操作不准确,不恒温,造成艾柱(艾绒)燃烧中热能过程不能充分利用和灸疗穴位区灸疗效果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自动艾灸床,包括左右移动导轨(9),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移动导轨(9)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左右移动导轨(9)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左右移动导轨(9)之间设有同步带(3),所述同步带(3)与左右移动导轨(9)平行设置,所述左右移动导轨(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左右步进电机(1),所述左右步进电机(1)的输出轴与同步带(3)传动连接,两个所述左右移动导轨(9)的顶部滑动安装有前后移动导轨(10),所述前后移动导轨(10)的底部与同步带(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后移动导轨(10)的顶部滑动安装有升降导柱(5),所述升降导柱(5)的顶部设有八卦盘(7),所述八卦盘(7)的底部设有旋转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自动艾灸床,包括左右移动导轨(9),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移动导轨(9)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左右移动导轨(9)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左右移动导轨(9)之间设有同步带(3),所述同步带(3)与左右移动导轨(9)平行设置,所述左右移动导轨(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左右步进电机(1),所述左右步进电机(1)的输出轴与同步带(3)传动连接,两个所述左右移动导轨(9)的顶部滑动安装有前后移动导轨(10),所述前后移动导轨(10)的底部与同步带(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前后移动导轨(10)的顶部滑动安装有升降导柱(5),所述升降导柱(5)的顶部设有八卦盘(7),所述八卦盘(7)的底部设有旋转电机(11),所述八卦盘(7)的底部与旋转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导柱(5)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4),所述电动推杆(4)远离升降导柱(5)的一端与旋转电机(11)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丝杆(6),所述旋转电机(11)的底部固定安装位于丝杆(6)一侧的贯穿电机(8),所述贯穿电机(8)的输出轴与丝杆(6)传动连接,所述左右移动导轨(9)的外侧设置有接近开关(2);
所述左右移动导轨(9)的外侧还设置有控制柜,且控制柜的表面固定嵌装有触摸屏,且控制柜的内部固定嵌装有变压器,且环形变压器的输出端与触摸屏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环形变压器的输入端与市电电性连接,且触摸屏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庞安新赵志法曹显章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市大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