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飞飞专利>正文

一种隔姜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222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姜灸装置,包括圆柱形的筒体,在筒体底部设置网,网与筒体形成燃烧腔,在燃烧腔内设置通气的内衬,筒体上方开口。使用本装置,将生姜、艾条或者艾柱收纳在一个筒体内对使用者进行隔姜灸,避免燃烧的艾条或者艾柱掉落,并且灸完后,不会在使用者皮肤上遗留姜片或者其它杂质,保持了隔姜灸部位的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姜灸装置
本技术涉及的是隔姜灸领域,尤其一种可以进行传统隔姜灸的隔姜灸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古典医籍《黄帝内经·灵枢》中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是我国传统的医疗方法,隔姜灸就是以姜片间隔在皮肤和艾条或艾柱之间来进行艾灸的一种方法,现在隔姜灸大多是在需要灸疗的部位铺上棉布,然后在棉布上放置切好的生姜,然后在生姜上放置艾条或者艾柱点燃进行艾灸,这就要求使用者在进行隔姜灸的时候不能移动,一旦移动会使燃烧的艾条或者艾柱滑落,发生烧伤,严重的会引起火灾;另外,专利技术人申报的一种艾灸装置,公开号为209253589U,公开了一种艾灸装置,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置金属网,在筒体上部设置可以拆卸的内套筒,内套筒与金属网构成燃烧室,在筒体的上沿和下沿均包裹橡胶套。金属网起支撑作用,用于支撑内套筒和放置在金属网上方的用于艾灸的艾绒或者药材,采用艾绒直接进行艾灸,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调整位置,并且有内套筒,避免燃烧的艾绒飞出烧伤皮肤,上述的专利与本专利申请的隔姜灸装置是一个系列,相辅相成,经过大量实践而设计出来的,做此技术方案是为了解决传统隔姜灸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实现隔姜灸可以在身体各个部位,尤其是肢体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隔姜灸装置,将生姜、艾条或者艾柱收纳在一个筒体内对使用者进行隔姜灸,避免燃烧的艾条或者艾柱掉落,并且灸完后,不会在使用者皮肤上遗留姜片或者其它杂质,保持了隔姜灸部位的清洁。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隔姜灸装置,包括圆柱形的筒体,在筒体底部设置网,网与筒体形成燃烧腔,在燃烧腔内设置通气的内衬,筒体上方开口。网设置在底部便于与皮肤接触,可以使整个装置贴近皮肤;采用网和通气的内衬即可以使隔姜灸的效果达到需要灸的部位,又不会使姜片、艾绒等落到皮肤上,筒体为圆柱形,这样便于放置和取出姜片、艾绒等隔姜灸需要的物品。在筒体上沿包括橡胶套。这样可以保护使用者不被划伤。优选的,所述的筒体为木质筒体。所述筒体的内直径为R,8cm≤R≤18cm。采用木质筒体,这样可以比铁质等其他材料减轻重量,减轻使用者的压迫感,并且采用木质筒体利于温度的散发和交换,采用的筒体内径在8cm到18cm,这样可以制作不同直径的筒体,适应于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隔姜灸。所述的网与筒体底部在同一平面,所述的网为与筒体可拆卸的金属网或轻纱网,采用金属网或者轻纱网,可以提高使用寿命,避免频繁的更换网。在筒体上套装有带状的防滑套或者用于固定筒体的固定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时的需要,安装防滑套或者固定带,安装固定带通常用于肢体或者脖颈进行隔姜灸时,便于固定本装置,固定带可以采用粘扣;采用防滑套,可以用于移动整个装置防止从手中滑落,并且也避免烫伤手。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筒体,2为网,3为内衬,4为橡胶套,5为固定带或防滑套,6为固定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清除说明本方案的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具体实施方式一通过附图1和2,可以看出本方案的隔姜灸装置,包括圆柱形的筒体1,在筒体1底部设置网2,网2与筒体·形成燃烧腔,在燃烧腔内设置通气的内衬3,筒体1上方开口。在筒体1上沿包括橡胶套4。筒体1的内直径为18cm,适用于身体除了四肢的各个部位进行隔姜灸。筒体1为木质筒体,所述的内衬3为棉布内衬。所述的网2与筒体1底部在同一平面,所述的网2为与筒体1可拆卸的金属网或轻纱网。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筒体1上套装有带状的防滑套5。使用时,将本装置放置于需要隔姜灸的部位,然后将内衬3打湿,避免艾绒燃烧时灼伤皮肤,在内衬3上放置姜片,再放置艾绒或者艾条等,点燃艾条或者艾绒进行隔姜灸,灸完后,将内衬取出,这样可以将艾绒燃烧的剩余物、姜片等一次性取出,避免散落到进行隔姜灸的部位,保证了被灸部位皮肤的清洁。具体实施方式二通过附图1和3,本方案的隔姜灸装置,包括圆柱形的木质筒体,在筒体1底部设置网2,网2与筒体1形成燃烧腔,在燃烧腔内设置通气的内衬3,筒体1上方开口。在筒体1上沿包括橡胶套4。筒体1的内直径8cm,这样可以对四肢和颈部进行隔姜灸,所述的内衬3为棉布内衬。所述的网2与筒体1底部在同一平面,所述的网3为与筒体1可拆卸的金属网或轻纱网。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筒体1上套装有用于固定筒体1的固定带5,固定带5可以采用粘扣方式,这样能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进行固定。使用时,将本装置放置于需要隔姜灸的部位,选择合适位置将固定绳6与固定带5通过粘扣方式连接,将本装置固定,然后将内衬3打湿,避免艾绒燃烧时灼伤皮肤,在内衬3上放置姜片,再放置艾绒或者艾条等,点燃艾条或者艾绒进行隔姜灸,灸完后,将内衬取出,这样可以将艾绒燃烧的剩余物、姜片等一次性取出,避免散落到进行隔姜灸的部位,保证了被灸部位皮肤的清洁。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具体实施方式。基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姜灸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圆柱形的筒体,在筒体底部设置网,网与筒体形成燃烧腔,在燃烧腔内设置通气的内衬,筒体上方开口,所述筒体的内直径为R,8cm≤R≤18cm,所述的筒体为木质筒体,所述的内衬为棉布内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姜灸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圆柱形的筒体,在筒体底部设置网,网与筒体形成燃烧腔,在燃烧腔内设置通气的内衬,筒体上方开口,所述筒体的内直径为R,8cm≤R≤18cm,所述的筒体为木质筒体,所述的内衬为棉布内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姜灸装置,其特征是:在筒体上沿包括橡胶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贺飞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