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阻生上前牙的牵引装置及矫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176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口腔矫正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阻生上前牙的牵引装置及矫治方法,其中,该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包括:基托,所述基托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一带环,所述第一带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第二带环,所述第二带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牵引钩,所述牵引钩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或者所述牵引钩由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其结构简单,临床操作方便,椅旁时间较短;可避免邻牙的倾斜,以及缺牙间隙的缩窄;可精确设计阻生上前牙的牵引力值,大大提高了阻生上前牙的牵引效率以及治疗成功率;每次复诊无需单独调整装置,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生上前牙的牵引装置及矫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口腔矫正
,尤其涉及一种阻生上前牙的牵引装置及矫治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正畸临床中替牙期上前牙阻生的患者逐渐增加。此类患者年龄多为7-10岁,临床多表现为该正常替换的上颌切牙未及时萌出,萌出位置产生间隙,表现为“缺牙”;影像学检查则显示阻生的上颌切牙多呈高位矢状向水平阻生,且多伴有牙根发育异常,牙根较正常对侧同名牙短,根尖孔可未完全闭合,牙根根尖弯曲成角。对于此类替牙期阻生上前牙病例,由于阻生上前牙牙根发育情况欠佳以及传统矫治技术手段有限,患儿多面临阻生前牙被拔除的情况。因此,替牙期上前牙阻生的发生,不仅会造成牙弓畸形,也将严重影响替牙期儿童的咀嚼功能以及颜面美观,甚至导致部分儿童出现心理障碍。尽早治疗替牙期前牙阻生对于恢复儿童前牙正常咀嚼功能,改善患儿颜面美观,重塑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矫治替牙期阻生上前牙的装置,该装置以邻牙作为支抗,由于患者处于替牙期,牙及牙槽处于生长变化期,且邻牙数量不足以形成强支抗以牵引阻生上前牙,因此,传统的阻生上前牙牵引方式常常会导致邻牙倾斜,阻生上前牙萌出间隙缩窄,甚至出现邻牙牙根吸收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生上前牙的牵引装置及矫治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邻牙倾斜、阻生上前牙萌出间隙缩窄、邻牙牙根吸收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其包括:基托,所述基托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一带环,所述第一带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第二带环,所述第二带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牵引钩,所述牵引钩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或者所述牵引钩由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形成。进一步地,所述基托由树脂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环、所述第二带环通过铸造形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带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牵引钩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钩呈十字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的矫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所述第一带环粘接在上颌一侧的第一磨牙上,将所述第二带环粘接在上颌另一侧的第一磨牙上;步骤S2:将橡皮链的一端套接于阻生上前牙的舌侧扣上,将橡皮链的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牵引钩上;步骤S3:将所述基托置于腭顶,并与腭顶粘膜紧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通过玻璃离子将所述第一带环粘接在上颌一侧的第一磨牙上,通过玻璃离子将所述第二带环粘接在上颌另一侧的第一磨牙上。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一带环近远中跨过上颌一侧的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合面而不进入邻面间隙内,所述第二带环近远中跨过上颌另一侧的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合面而不进入邻面间隙内。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橡皮链的另一端具有多个套接位置,所述牵引钩可连接在所述多个套接位置上。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钩向前跨过缺牙处牙槽嵴顶后,止于唇侧牙龈处,所述牵引钩与冠状面平行。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中,仅需在上颌两侧的第一磨牙上分别粘接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固位,结构简单,临床操作方便,椅旁时间较短;2.本专利技术的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中,通过基托与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共同形成牵引阻生上前牙的支抗,而基托、第一带环、第二带环均不连接在邻牙上,因此,避免了对阻生上前牙的邻牙的影响,可避免邻牙的倾斜,以及缺牙间隙的缩窄;3.本专利技术的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中,十字形的牵引钩可以方便地与橡皮链套接,同时,所述牵引钩可套接在橡皮链的不同位置上,本专利技术的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对于阻生上前牙的牵引力也不相同,该牵引钩可便于临床测量牵引力值,因此可精确设计阻生上前牙的牵引力值,大大提高了阻生上前牙的牵引效率以及治疗成功率;4.本专利技术的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无需患者自己调整加力,与第一磨牙粘固位后,每次复诊无需单独调整装置,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患者的异物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矫治替牙期阻生上前牙的装置;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从合面观察的本专利技术的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从唇面观察的本专利技术的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矫治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为从合面观察的本专利技术的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从唇面观察的本专利技术的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的示意图,该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包括基托B、第一带环A1、第二带环A2、牵引钩C,其中:所述基托B与第一连接杆D1、第二连接杆D2、第三连接杆D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带环A1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D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带环A2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D2的另一端;所述牵引钩C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杆D3的另一端,或者所述牵引钩C由所述第三连接杆D3的另一端形成。在使用时,将所述第一带环A1粘接在上颌一侧的第一磨牙上,将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托(B),所述基托(B)与第一连接杆(D1)、第二连接杆(D2)、第三连接杆(D3)的一端连接;/n第一带环(A1),所述第一带环(A1)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D1)的另一端;/n第二带环(A2),所述第二带环(A2)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D2)的另一端;/n牵引钩(C),所述牵引钩(C)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杆(D3)的另一端,或者所述牵引钩(C)由所述第三连接杆(D3)的另一端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托(B),所述基托(B)与第一连接杆(D1)、第二连接杆(D2)、第三连接杆(D3)的一端连接;
第一带环(A1),所述第一带环(A1)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D1)的另一端;
第二带环(A2),所述第二带环(A2)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D2)的另一端;
牵引钩(C),所述牵引钩(C)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杆(D3)的另一端,或者所述牵引钩(C)由所述第三连接杆(D3)的另一端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托(B)由树脂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环(A1)、所述第二带环(A2)通过铸造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环(A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D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带环(A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D2)的另一端;所述牵引钩(C)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三连接杆(D3)的另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生上前牙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钩(C)呈十字形。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龙杨柳廖红卫王艳简繁龙虎赖文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