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复合锅具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171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多层复合锅具,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不锈钢层、储能层、第二不锈钢层;所述第一不锈钢层、第二不锈钢层与储能层接触的一面设置有若干条环状的加强筋,所述储能层两面设置有与加强筋配合使用的环状槽;所述加强筋的两侧设置有若干道均匀分布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设置在加强筋靠近储能层一侧;所述环状槽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均匀分布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设置在环状槽远离储能层一侧;所述第一不锈钢层、储能层、第二不锈钢层通过热压钎焊复合连接;多层复合锅具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储能层制备;S2多层复合;S3压铸;S4喷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复合锅具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锅具加工制造
,尤其涉及多层复合锅具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健康环保的锅具材料要求越来越高,对金属材料锅具粘锅、生锈及中毒等问题日益担心。复合材料锅具已成为锅具的发展趋势,如复合底的不锈钢锅具有传热均匀、加热快、烹调效果好等优点;目前市场上所售的复合锅底的内外层的连接方法,有采用贴合的方法,该法的锅底容易分层而影响使用效果,改进的方法有铆接法、凸凹结构的热固相粘合法等,但其凸凹孔或沟槽往往不易进行加工,成本较高,结合强度也不很理想,无法满足使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多层复合锅具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多层复合锅具,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不锈钢层、储能层、第二不锈钢层;所述第一不锈钢层、第二不锈钢层与储能层接触的一面设置有若干条环状的加强筋,所述储能层两面设置有与加强筋配合使用的环状槽;所述加强筋的两侧设置有若干道均匀分布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设置在加强筋靠近储能层一侧;所述环状槽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均匀分布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设置在环状槽远离储能层一侧;所述第一不锈钢层、储能层、第二不锈钢层通过热压钎焊复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不锈钢层内表面设置凸筋,所述凸筋呈正六边形网格状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凸筋的高度为0.05-0.1m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不锈钢层内表面以及凸筋表面设置有钛黑层,所述钛黑层的材质为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钛黑。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储能层由第一铝锰层、铝层以及第二铝锰层复合而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凸条设置在第一铝锰层、第二铝锰层上,且设置在第一铝锰层上的第二凸条与第一铝锰层一体成型,设置在第二铝锰层上的第二凸条与第二铝锰层一体成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不锈钢层采用430不锈钢,所述第二不锈钢层采用316不锈钢。多层复合锅具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储能层制备将第一铝锰层、铝层以及第二铝锰层复合制得储能层;S2多层复合将第一不锈钢层、第二不锈钢层上的加强筋与储能层上的环状槽对齐,旋转第一不锈钢层、第二不锈钢层使加强筋上的第一凸条与环状槽上的第二凸条卡紧,并将第一不锈钢层、储能层、第二不锈钢层通过热压钎焊复合连接;S3压铸将S复合得到的金属复合板进行压铸,得到锅具本体;S4喷涂对所述第二不锈钢层的内表面以及凸筋表面喷涂钛黑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不锈钢层、第二不锈钢层与储能层接触的一面设置有若干条环状的加强筋,能够提高锅具的强度、刚度,同时不需要增加锅具的厚度、降低锅具的重量;同时加强筋与环状槽配合使用,再过热压钎焊复合连接,使得第一不锈钢层、第二不锈钢层与储能层连接的更牢固;通过加强筋上的第一凸条与环状槽上的第二凸条配合作用,将第一不锈钢层、第二不锈钢层与储能层牢牢卡住,进一步提高复合锅具各层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能,提高锅具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多层复合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一不锈钢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储能层的结构示意图;第一不锈钢层10,加强筋11,第一凸条12,储能层20,环状槽21,第二凸条22,第一铝锰层24,铝层25,第二铝锰层26,第二不锈钢层30,凸筋31,钛黑层3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多层复合锅具,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不锈钢层10、储能层20、第二不锈钢层30;所述第一不锈钢层10、第二不锈钢层30与储能层20接触的一面设置有若干条环状的加强筋11,所述储能层20两面设置有与加强筋11配合使用的环状槽21;所述加强筋1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道均匀分布的第一凸条12,所述第一凸条12设置在加强筋11靠近储能层20一侧;所述环状槽21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均匀分布第二凸条22,所述第二凸条22设置在环状槽21远离储能层20一侧;所述第一不锈钢层10、储能层20、第二不锈钢层30通过热压钎焊复合连接。通过在第一不锈钢层10、第二不锈钢层30与储能层20接触的一面设置有若干条环状的加强筋11,能够提高锅具的强度、刚度,同时不需要增加锅具的厚度、降低锅具的重量;同时加强筋11与环状槽21配合使用,再过热压钎焊复合连接,使得第一不锈钢层10、第二不锈钢层30与储能层20连接的更牢固;通过加强筋11上的第一凸条12与环状槽21上的第二凸条22配合作用,将第一不锈钢层10、第二不锈钢层30与储能层20牢牢卡住,进一步提高复合锅具各层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能,提高锅具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不锈钢层30内表面设置凸筋31,所述凸筋31呈正六边形网格状分布;所述凸筋31的高度为0.05-0.1mm。设置凸筋31使得锅具在使用时,油水混合物在凸筋31形成的正六边形网格沸腾,使得食物悬浮在网格上,仅与凸筋31间歇性接触,从而起到防粘锅的作用;同时能够降低水份以及油蒸发,降低油烟量;凸筋31的高度为0.05-0.1mm时锅内表面很光滑,不影响翻炒,同时凸筋31形成的网格高度足够,能够形成油水沸腾空间,起到防粘锅作用。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不锈钢层30内表面以及凸筋31表面设置有钛黑层32,所述钛黑层的材质为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钛黑;由纳米级的钛黑喷涂而成的钛黑层耐高温、热稳定好、机械性能强,不怕金属锅铲,防粘锅。如图2所示,所述储能层20由第一铝锰层24、铝层25以及第二铝锰层26复合而成;通过铝以及铝锰合金的高导热性,使得热量在储能层20内形成内循环,热量分布的更均匀,减少锅内食物水分蒸发消耗,这样能够更有效的让食物原味烹饪。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凸条22设置在第一铝锰层24、第二铝锰层26上,且设置在第一铝锰层24上的第二凸条22与第一铝锰层24一体成型,设置在第二铝锰层26上的第二凸条22与第二铝锰层26一体成型;降低加工难度。所述第一不锈钢层10采用430不锈钢,所述第二不锈钢层30采用316不锈钢;430不锈钢为铁素体不锈钢,且添加有钛元素,导热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层复合锅具,其特征在于: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不锈钢层(10)、储能层(20)、第二不锈钢层(30);所述第一不锈钢层(10)、第二不锈钢层(30)与储能层(20)接触的一面设置有若干条环状的加强筋(11),所述储能层(20)两面设置有与加强筋(11)配合使用的环状槽(21);所述加强筋(1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道均匀分布的第一凸条(12),所述第一凸条(12)设置在加强筋(11)靠近储能层(20)一侧;所述环状槽(21)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均匀分布第二凸条(22),所述第二凸条(22)设置在环状槽(21)远离储能层(20)一侧;所述第一不锈钢层(10)、储能层(20)、第二不锈钢层(30)通过热压钎焊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层复合锅具,其特征在于: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不锈钢层(10)、储能层(20)、第二不锈钢层(30);所述第一不锈钢层(10)、第二不锈钢层(30)与储能层(20)接触的一面设置有若干条环状的加强筋(11),所述储能层(20)两面设置有与加强筋(11)配合使用的环状槽(21);所述加强筋(1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道均匀分布的第一凸条(12),所述第一凸条(12)设置在加强筋(11)靠近储能层(20)一侧;所述环状槽(21)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均匀分布第二凸条(22),所述第二凸条(22)设置在环状槽(21)远离储能层(20)一侧;所述第一不锈钢层(10)、储能层(20)、第二不锈钢层(30)通过热压钎焊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不锈钢层(30)内表面设置凸筋(31),所述凸筋(31)呈正六边形网格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复合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31)的高度为0.05-0.1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复合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不锈钢层(30)内表面以及凸筋(31)表面设置有钛黑层(32),所述钛黑层(32)的材质为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钛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复合锅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战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