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1586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土壤100份、水50~80份、膨化马铃薯淀粉0.1~0.5份、肥料10份、有机质1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1份、氯化钙0.1份和硅酸钠0.2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所有原料都无毒、环保、可降解。其中膨化马铃薯淀粉是一种天然的粘合剂,使土壤具有一定的粘聚性,也可以增强土壤强度,抵抗雨水冲刷和防渗漏。所用原料膨化马铃薯淀粉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和保水性,絮凝效果也很好,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该方法中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做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的有机质,废物利用,为植被生长提供一定数量的氮磷钾等养分,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土壤改良

技术介绍
岩石边坡一般陡峭,无植生条件,同时,裸露的岩石边坡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快让岩石边坡进行绿化,是当前解决上述问题的迫切要求。岩石边坡绿化能起到保护土地、生态、景观等作用。性质优良的植物生长基质是岩石边坡生态恢复的基础和关键,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生长基质虽可以使边坡在短期内形成植被达到复绿效果,但边坡上的客土层容易出现板结开裂,不耐雨水冲刷,植物生长缓慢,不适合乔灌木生长,植草容易退化,土壤浪费严重,土壤不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差。因此,需要研制一种既能很好的附着在岩石边坡上,又能为植物提供生长的所必须的水分、养分的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植物生长基质既能很好的附着在岩石边坡上,又能为植物提供生长的所必须的水分、养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土壤100份、水50~80份、膨化马铃薯淀粉0.1~0.5份、肥料10份、有机质1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1份、氯化钙0.1份和硅酸钠0.25份。所述土壤为具备适宜植物生长的所需理化性能的自然界中的土壤,该土壤含砂量不大于5%,然后经晒干、粉碎、过筛后颗粒大小在0.5~10mm。所述肥料为缓释肥。所述有机质为稻壳、锯末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有机质、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然后将膨化马铃薯淀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于一半的水中,缓慢倒入上述土壤中,不断搅拌,之后将氯化钙和硅酸钠溶于剩下的水中,混合均匀后将上述溶液倒入土壤中,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述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本专利技术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中包含了适宜植物生长的所需理化性能的自然界中的土壤、土壤粘合剂、土壤保水剂、有机质、肥料。基于上述组分,本专利技术植物生长基质具备与岩石边坡有良好的粘结能力;具备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团粒结构;具备保水、保肥抗冲刷的能力等,满足边坡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水溶性膨化马铃薯淀粉,可促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也可以增强土壤强度,增加土壤保水能力。且自身可以作为营养成分被植物吸收,对于植物生长友好。膨化马铃薯淀粉的市场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廉,用于生产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土壤具有好的市场前景。本专利技术使用膨化马铃薯淀粉作为土壤改良剂中吸水保水材料为首创,未见报道。与其它植物淀粉或纤维素的衍生物等土壤保水添加剂相比,膨化马铃薯淀粉吸收倍率和吸水速度等性状非常好,也可以吸水膨胀和释放收缩,改善土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通透性。既能保水也能提高土壤的流动性,易于施工。可将降雨迅速地吸收而膨胀成凝胶将水分贮藏起来,干旱时便慢慢地释放给根系。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有机质用腐烂的稻壳和锯末,他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证土壤的通气性。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肥料为缓释肥,缓释肥能减缓或控制养分释放速度的新型肥料。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3制得植物生长基质和自然土壤的含水量对比图(样品重量为1kg,表面积为100cm2,环境温度为25oC,相对湿度为45%,避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仅为了
的人员更好更详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具体实施步骤:将15份有机质稻壳(稻壳)和10份缓释肥与100份土壤(该土壤选用具备适宜植物生长的所需理化性能的自然界中的土壤,该土壤含砂量不大于5%,然后经晒干、粉碎、过筛后颗粒大小在0.5~10mm。)混合均匀,然后将0.1份膨化马铃薯淀粉、0.1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于25ml水中,缓慢倒入上述土壤中,不断搅拌。之后将0.1份的氯化钙和0.25份硅酸钠溶于25ml的水中,混合均匀后将上述溶液倒入装有壤土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均匀。根据边坡植物种类,将植物生长基质喷播于岩石边坡上。实施例2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具体实施步骤::将15份有机质稻壳(稻壳7.5份、锯末7.5份)和10份缓释肥与100份土壤(该土壤选用具备适宜植物生长的所需理化性能的自然界中的土壤,该土壤含砂量不大于5%,然后经晒干、粉碎、过筛后颗粒大小在0.5~10mm。)混合均匀,然后将0.25份膨化马铃薯淀粉、0.2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于30ml水中,缓慢倒入上述土壤中,不断搅拌。之后将0.1份的氯化钙和0.25份硅酸钠溶于30ml的水中,混合均匀后将上述溶液倒入装有壤土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均匀。根据边坡植物种类,将植物生长基质喷播于岩石边坡上。实施例3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具体实施步骤::将15份有机质稻壳(锯末)和10份缓释肥与100份土壤(该土壤选用具备适宜植物生长的所需理化性能的自然界中的土壤,该土壤含砂量不大于5%,然后经晒干、粉碎、过筛后颗粒大小在0.5~10mm。)混合均匀,将0.5份膨化马铃薯淀粉、0.1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于40ml水中,缓慢倒入上述土壤中,不断搅拌。之后将0.1份的氯化钙、0.25份硅酸钠溶于40ml的水中,混合均匀后将上述溶液倒入装有壤土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均匀。根据边坡植物种类,将植物生长基质喷播于岩石边坡上。该投料比制备的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在粘合、保水、保肥、透气等方面的综合效果最佳。实施例3制备的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具有非常好的粘结性、流动性,因此该植被生长基质易于施工,可以很容易的喷播到岩石坡面使其附着在岩石坡面,厚度为3-20cm。同时植被生长基质也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抵抗雨水的冲刷、不流失。使用实施例3的原料投料比制备的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具有一定的吸水和保水的能力,可以提供植物根系足够的水分,也具有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营养成分。将实施例3制得的植物生长基质与自然土壤(该土壤选用具备适宜植物生长的所需理化性能的自然界中的土壤,该土壤含砂量不大于5%,然后经晒干、粉碎、过筛后颗粒大小在0.5~10mm。)进行含水量测试,测试条件为:加水至样品的饱和吸水量,放置于25oC,湿度45%,避光条件下进行含水量试验。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植物生长基质的初始含水量(饱和含水量)达到78.5%,而自然土壤的初始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只有26%;当第25天时,实施例3的植物生长基质含水量仍能达到31.5%,而自然土壤的含水量已经降低于10%了。从含水量和保水性能来看,实施例3的植物生长基质都要远高于自然土壤。植物生长基质的保水时间长达40天,土壤含水量依旧保持在20%以上。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膨化马铃薯淀粉对水分具有较高的吸附涵养能力,并且保水性能好。在吸水和释水的过程中,膨化马铃薯淀粉发生膨胀和收缩,有利于改善植物生长基质的透气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土壤100份、水50~80份、膨化马铃薯淀粉 0.1~0.5份、肥料10份、有机质1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1份、氯化钙0.1份和硅酸钠0.2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土壤100份、水50~80份、膨化马铃薯淀粉0.1~0.5份、肥料10份、有机质1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1份、氯化钙0.1份和硅酸钠0.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长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为具备适宜植物生长的所需理化性能的自然界中的土壤,该土壤含砂量不大于5%,然后经晒干、粉碎、过筛后颗粒大小在0.5~10mm。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边坡植物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奡陈仕涛黄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