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口电路与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503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与电子设备,用以降低麦克风的功耗。该电路连接于数字麦克风与主控芯片之间,包括:第一供电单元、第二供电单元、以及连接于数字麦克风数据输出端与主控芯片数据接收端之间的数据线电平转换模块,其中,第一供电单元,用于为数字麦克风供电,第一供电单元的供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第二供电单元,通过第一上拉电阻与主控芯片的数据接收端连接,用于为主控芯片供电;数据线电平转换模块,用于对数字麦克风输出的第一电平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使第一电平信号能够被主控芯片识别,或者传输数字麦克风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口电路与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接口电路与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数字麦克风在一定的工作电压范围内进行工作,例如,型号为SPH0644LM4H-1的麦克风的工作电压范围为1.6V-3.6V,麦克风本身的功耗与其工作电压有关,工作电压越高,则麦克风的功耗越大。现有麦克风接口电路要求麦克风的工作电压受与其连接的主控芯片的控制,无法一直保持在较低的工作电压下工作,因此会导致麦克风工作时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与电子设备,用以降低麦克风的功耗。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口电路,连接于数字麦克风与主控芯片之间,该电路包括:第一供电单元、第二供电单元、以及连接于数字麦克风数据输出端与主控芯片数据接收端之间的数据线电平转换模块,其中,第一供电单元,用于为数字麦克风供电,第一供电单元的供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第二供电单元,通过第一上拉电阻与主控芯片的数据接收端连接,用于为主控芯片供电;数据线电平转换模块,用于对数字麦克风输出的第一电平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使第一电平信号能够被主控芯片识别,或者传输数字麦克风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口电路还包括:开关模块,连接在主控芯片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与第一供电单元之间,用于在主控芯片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时,控制第一供电单元对数字麦克风供电,以及在主控芯片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时,控制第一供电单元停止对数字麦克风供电。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三极管、以及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MOS管,其中,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主控芯片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线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与外部供电电源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第一供电单元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一MOS管的源极之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关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漏极与地线之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数据线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二MOS管,其中,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数字麦克风的数据输出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与第一供电单元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与主控芯片的数据接收端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口电路还包括:时钟线电平转换模块,连接在数字麦克风的时钟端口和主控芯片的时钟端口之间,用于对数字麦克风和主控芯片之间进行时钟同步的时钟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钟线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五电阻、第三MOS管、第二上拉电阻,其中,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数字麦克风的时钟端口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三MOS管的栅极与第一供电单元连接,第三MOS管的漏极与主控芯片的时钟端口连接,主控芯片的时钟端口通过第二上拉电阻与第二供电单元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口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连接在第一供电单元与地线之间。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主控芯片、数字麦克风、以及如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接口电路,接口电路连接于数字麦克风和主控芯片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电路,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供电单元,使得数字麦克风能够使用较低的工作电平,降低数字麦克风的功耗,同时设置电平转换模块,使得数字麦克风的工作电平自动适配主控芯片不同的工作电平;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开关模块,使得数字麦克风在需要工作的时候接通电源,在不需要工作的时候断开电源,从而进一步降低数字麦克风的功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按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出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有鉴于现有技术中数字麦克风的工作电压受与其连接的主控芯片的控制,无法一直保持在较低的工作电压下工作,因此会导致麦克风工作时功耗较大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用以降低麦克风的功耗。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接口电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口电路,如图1所示,该接口电路,连接于数字麦克风与主控芯片之间,包括:第一供电单元101、第二供电单元102、以及连接于数字麦克风数据输出端与主控芯片数据接收端之间的数据线电平转换模块103。第一供电单元101,用于为数字麦克风供电,第一供电单元101的供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具体实施时,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和第二预设电压阈值均可以根据经验值自由设定,例如,假设数字麦克风的正常工作电压范围为1.8伏(V)-3.3V,则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可以设置为1.8V,第二预设电压阈值可以设置为2.0V。第二供电单元102,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6与主控芯片的数据接收端连接,用于为主控芯片供电。数据线电平转换模块103,用于对数字麦克风输出的第一电平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使第一电平信号能够被主控芯片识别,或者传输数字麦克风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其中,第一电平信号可以是高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信号可以是低电平信号。在一个示例中,数据线电平转换模块103,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二MOS管Q2,其中,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数字麦克风的数据输出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二MOS管Q2的源极S连接,第二MOS管Q2的栅极G与第一供电单元101连接,第二MOS管Q2的漏极D与主控芯片的数据接收端连接。假设主控芯片的工作电压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口电路,连接于数字麦克风与主控芯片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第一供电单元(101)、第二供电单元(102)、以及连接于所述数字麦克风数据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数据接收端之间的数据线电平转换模块(103),其中,/n所述第一供电单元(101),用于为所述数字麦克风供电,所述第一供电单元(101)的供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n所述第二供电单元(102),通过第一上拉电阻与所述主控芯片的数据接收端连接,用于为所述主控芯片供电;/n所述数据线电平转换模块(103),用于对所述数字麦克风输出的第一电平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使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能够被所述主控芯片识别,或者传输所述数字麦克风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口电路,连接于数字麦克风与主控芯片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第一供电单元(101)、第二供电单元(102)、以及连接于所述数字麦克风数据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数据接收端之间的数据线电平转换模块(103),其中,
所述第一供电单元(101),用于为所述数字麦克风供电,所述第一供电单元(101)的供电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
所述第二供电单元(102),通过第一上拉电阻与所述主控芯片的数据接收端连接,用于为所述主控芯片供电;
所述数据线电平转换模块(103),用于对所述数字麦克风输出的第一电平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使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能够被所述主控芯片识别,或者传输所述数字麦克风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电路还包括:开关模块(104),连接在所述主控芯片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101)之间,用于在所述主控芯片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101)对所述数字麦克风供电,以及在所述主控芯片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101)停止对所述数字麦克风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104),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三极管、以及第一MOS管,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线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外部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101)连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均波陈孝良涂贤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