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43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移动电源,包括一车厢主体,车厢主体内部为中空的收容空间,一大容量电池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车厢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车轮的固定轴,每一固定轴的末端分别固定一驱动轮,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上还固定设有平地轮;所述右板上设有内置式防水充电插孔,所述充电插孔与所述电池连接;一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一固定板上,一外置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固定装置上安装有雷达,定位装置、传感器及360°摄像头;所述雷达、定位装置、传感器及360°摄像头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自动导航芯片及自动驾驶芯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在高速路上给车辆充电,适应不同路面,小巧又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特别是指一种车载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的普及,电动汽车成为未来主要动力的一大主体,目前纯电动汽车通过自身所带的大容量电池作为电力来源,常规的纯电动车电池容量约60Ah,满电状态形成距离约350公里,而目前高速公路上服务区的设置大约50公里一个。纯电动车对环境以及能源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其充电续航一直是大众不敢尝试的一大理由,尤其是长距离的时候。一般其需要通过在指定的充电站或者充电桩充电,目前大部分车辆充电时间如果为快充至少要1小时以上才能续航200km,而如果是慢充则充电时间则达到7-15个小时。而对于在高速路上出现长时间拥堵电动车如果出现电量不足时,会造成无法行驶,如何能够解决高速路上的纯电动车的补充电量问题和快速充电、续航是目前大众比较关注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方便在高速路上给车辆充电,适应不同路面,小巧又便利的车载移动电源,和实现车载备用续航救援等功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移动电源,包括一车厢主体,所述车厢主体包括前板、后板、左板、右板、底板及顶板,车厢主体内部为中空的收容空间,一大容量电池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车厢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车轮的固定轴,每一固定轴的末端分别固定一驱动轮,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上分别设有一按压轮,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上还固定设有平地轮,左边第一个与最后一个驱动轮以及右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驱动轮的中心分别设有一卡槽,多个连接杆分别固定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平地轮固定于每一所述连接杆的末端,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的前端与后端分别固定一伸缩气杆,每一伸缩气杆的另一一端分别固定于与其相近的所述连接杆上;左侧驱动轮的外表面连接一左履带,右侧驱动轮的外表面连接一右履带;左板上的按压轮设置于所述左履带上,右板上的按压轮设置于右履带上;所述右板上设有内置式防水充电插孔,所述充电插孔与所述电池连接;一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一固定板上,所述顶板上设有一上盖,一外置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固定装置上安装有雷达,定位装置、传感器及360°摄像头;所述雷达、定位装置、传感器及360°摄像头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自动导航芯片及自动驾驶芯片。本技术车载移动电源通过将电池组固定于一个可移动的小车上,通过控制装置上的雷达,定位装置以及摄像头,自动导航芯片和驾驶芯片可以使得其能够通过远程进行监控,并且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在高速路上出现状况时,可以自动将电池驾驶至指定位置,而且其体积小巧,因此可以根据路面上的路况随时选择可以行径的路线,增加了灵活性。车轮驱动轮采用履带可以在复杂的路面行驶,平地轮在平摆时由于直径大于驱动轮,因此由其与地面接触将驱动轮抬离地面,使其行使速度更快,而当其运动至需要爬坡的位置处时或者路况险峻的位置处,则可以将连接杆抬起从而抬起平地轮,通过履带着地增加平稳性。由于车载移动电源其自身可移动,通常电池组重量均较重,本技术不需使用者随手扛,只需要启动便可以自动控制其运行方向,方便操作与充电,节省了人力,在高速上还可以作为救援充电装置进行救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车载移动电源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车载移动电源的爬坡图;图3为本技术车载移动电源的另一爬坡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至图3,一种车载移动电源,包括一车厢主体1,所述车厢主体1包括前板、后板、左板、右板2、底板及顶板3,车厢主体1内部为中空的收容空间,一大容量电池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车厢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车轮的固定轴,每一固定轴的末端分别固定一驱动轮4,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2上分别设有一按压轮5,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2上还固定设有平地轮8,左边第一个与最后一个驱动轮4以及右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驱动轮4的中心分别设有一卡槽,多个连接杆分别固定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平地轮8固定于每一所述连接杆的末端,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2的前端与后端分别固定一伸缩气杆,每一伸缩气杆的另一一端分别固定于与其相近的所述连接杆上;左侧驱动轮4的外表面连接一左履带7,右侧驱动轮4的外表面连接一右履带7;左板上的按压轮5设置于所述左履带7上,右板2上的按压轮5设置于右履带7上;所述平地轮8直径大于驱动轮4直径;由于右履带7和左履带7的总长度不变,而当平地轮8被抬起时,履带7会产生松动,因此通过按压轮5的位置调整可以将其调整到合适的松紧度,从而可以让其保持稳定的形式,按压轮5的目的就是将履带7一直保持在一个松紧合适的状态,通过按压轮5位置的调整即可。所述右板2上设有内置式防水充电插孔,所述充电插孔与所述电池连接;一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一固定板上,所述顶板3上设有一上盖,一外置固定装置9固定于所述顶板3上,所述固定装置9上安装有雷达,定位装置、传感器及360°摄像头;所述雷达、定位装置、传感器及360°摄像头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自动导航芯片及自动驾驶芯片。其中360°摄像头实时的监控路面的车况信息,当路面车况出现拥堵时,可以通过360°摄像头扫描后然后通过自动导航芯片计算出最佳的前行路径,例如当其原本形式路线出现了拥堵两台车出现碰撞而将路堵住的时候,其通过计算两车之外的其他部分的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当计算出其中某两辆车之间的间距可供其穿过的时候,即可以选择该路线继续前行,由于其体积够小,因此其穿行的便利性将会提升多倍。而雷达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汽车当中,在汽车主动安全领域,汽车微波/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是核心部件之一。常见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工作频段为24GHz频段和77Ghz频段。不同的频段的作用和解决方案也不相同。车载毫米波雷达通过天线向外发射毫米波,接收目标反射信号,经后方处理后快速准确地获取汽车车身周围的物理环境信息,然后根据所探知的物体信息进行目标追踪和识别分类,进而结合车身动态信息进行数据融合,最终通过中央处理单元(ECU)进行智能处理。优选的,所述车厢主体1的尺寸,长度不大于1.0米,宽度和高度不大于0.5米。车厢整体的体积与我们人体的尺寸差不多,因此当其在高速路上行使时,遇到交通状况不好时,也能够灵活的在车流中穿梭从而能够最快的到达指定的位置。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信号发射器与接收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厢主体,所述车厢主体包括前板、后板、左板、右板、底板及顶板,车厢主体内部为中空的收容空间,一大容量电池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车厢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车轮的固定轴,每一固定轴的末端分别固定一驱动轮,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上分别设有一按压轮,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上还固定设有平地轮,左边第一个与最后一个驱动轮以及右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驱动轮的中心分别设有一卡槽,多个连接杆分别固定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平地轮固定于每一所述连接杆的末端,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的前端与后端分别固定一伸缩气杆,每一伸缩气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与其相近的所述连接杆上;左侧驱动轮的外表面连接一左履带,右侧驱动轮的外表面连接一右履带;左板上的按压轮设置于所述左履带上,右板上的按压轮设置于右履带上;所述平地轮直径大于驱动轮直径;/n所述右板上设有内置式防水充电插孔,所述充电插孔与所述电池连接;/n一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一固定板上,所述顶板上设有一上盖,一外置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固定装置上安装有雷达,定位装置、传感器及360°摄像头;所述雷达、定位装置、传感器及360°摄像头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自动导航芯片及自动驾驶芯片。/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26 CN 20182175437951.一种车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厢主体,所述车厢主体包括前板、后板、左板、右板、底板及顶板,车厢主体内部为中空的收容空间,一大容量电池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车厢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车轮的固定轴,每一固定轴的末端分别固定一驱动轮,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上分别设有一按压轮,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上还固定设有平地轮,左边第一个与最后一个驱动轮以及右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驱动轮的中心分别设有一卡槽,多个连接杆分别固定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平地轮固定于每一所述连接杆的末端,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的前端与后端分别固定一伸缩气杆,每一伸缩气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与其相近的所述连接杆上;左侧驱动轮的外表面连接一左履带,右侧驱动轮的外表面连接一右履带;左板上的按压轮设置于所述左履带上,右板上的按压轮设置于右履带上;所述平地轮直径大于驱动轮直径;
所述右板上设有内置式防水充电插孔,所述充电插孔与所述电池连接;
一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一固定板上,所述顶板上设有一上盖,一外置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固定装置上安装有雷达,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忠
申请(专利权)人:赛贝克广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