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用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13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6
电解用器件包括阳极(2A)、阴极(2C)、离子交换膜(3)及间隔件(S)。阴极(2C)具有阴极用供电体和对阴极用供电体的表面进行覆盖的阴极用表面材料。离子交换膜(3)接触于阳极(2A)并且自阴极用表面材料分离开地配置在阳极(2A)和阴极(2C)之间。间隔件(S)设于阴极用表面材料和离子交换膜(3)之间的阴极用通水路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解用器件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将水电解的电解用器件。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开发了一种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将水电解的电解用器件。以往的电解用器件具有:阳极,其具有阳极用供电体和对该阳极用供电体的主表面进行覆盖的阳极用表面材料;以及阴极,其具有阴极用供电体和对该阴极用供电体的主表面进行覆盖的阴极用表面材料。在上述以往的电解用器件中,有时离子交换膜会以与阳极用表面材料接触并且自阴极用表面材料分离开的方式配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在上述以往的电解用器件中,流速较大的水与阴极用表面材料的离子交换膜侧的主表面接触并且沿着该主表面流动。由此,促进了在阴极用表面材料的附近产生的氢向水的溶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56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以往的电解用器件,有时会因离子交换膜向阴极用表面材料侧溶胀而导致离子交换膜与阴极用表面材料的局部接触。在该情况下,在离子交换膜和阴极用表面材料接触的部位会发生电流集中。其结果为,阴极用表面材料有可能劣化。本公开即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阴极用表面材料劣化的可能性的电解用器件。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电解用器件包括阳极、阴极、离子交换膜及间隔件。阴极具有阴极用供电体和对所述阴极用供电体的主表面进行覆盖的阴极用表面材料。离子交换膜接触于阳极并且自阴极用表面材料分离开地配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间隔件设于阴极用表面材料和离子交换膜之间的阴极用通水路径。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电解用器件包括阳极、阴极、离子交换膜及两个阴极用通水路径。阴极具有朝向阳极延伸的贯通孔。离子交换膜配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两个阴极用通水路径设在阴极的两侧并且经由贯通孔而连通。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降低阴极用表面材料劣化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解用器件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电解用器件的阳极壳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电解用器件的阴极壳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电解用器件的纵剖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电解用器件的横剖视图,是图4的5-5线剖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电解用器件的阳极、离子交换膜、间隔件、阴极的局部放大的横剖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的电解用器件的阳极、离子交换膜、间隔件、阴极的局部放大的纵剖视图,是图4的7-7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第1形态的电解用器件包括阳极、阴极、离子交换膜及间隔件。阴极具有阴极用供电体和对所述阴极用供电体的主表面进行覆盖的阴极用表面材料。离子交换膜接触于阳极并且自阴极用表面材料分离开地配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间隔件设于阴极用表面材料和离子交换膜之间的阴极用通水路径。在本公开的第2形态的电解用器件中,在第1形态的基础上,在间隔件和阴极用表面材料之间设有供水流动的间隙。在本公开的第3形态的电解用器件中,在第1形态的基础上,间隔件以其长度方向沿着阴极用通水路径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阴极用通水路径。在本公开的第4形态的电解用器件中,在第1形态的基础上,间隔件以其长度方向沿着阴极用表面材料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与阴极用表面材料接触。在本公开的第5形态的电解用器件中,在第1形态的基础上,阴极用供电体至少在与离子交换膜相对的主表面具有凹坑和贯通孔中的至少任一者。凹坑和贯通孔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内表面的至少局部被阴极用表面材料覆盖。在本公开的第6形态的电解用器件中,在第1形态的基础上,间隔件和阴极用表面材料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小于间隔件和离子交换膜接触的部分的面积。本公开的第7形态的电解用器件包括阳极、阴极、离子交换膜及两个阴极用通水路径。阴极具有朝向阳极延伸的贯通孔。离子交换膜配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两个阴极用通水路径设在阴极的两侧并且经由贯通孔而连通。在本公开的第8形态的电解用器件中,在第7形态的基础上,在两个阴极用通水路径中,阴极的与离子交换膜相对的表面侧的阴极用通水路径的流路截面积小于阴极的与离子交换膜相对的表面的背面侧的阴极用通水路径的流路截面积。在本公开的第9形态的电解用器件中,在第7形态的基础上,在两个阴极用通水路径中,阴极的与离子交换膜相对的表面的背面侧的阴极用通水路径的流路截面积小于阴极的与离子交换膜相对的表面侧的阴极用通水路径的流路截面积。在本公开的第10形态的电解用器件中,在第8形态的基础上,阴极包含阴极用供电体和对阴极用供电体的与离子交换膜相对的主表面进行覆盖的阴极用表面材料。贯通孔的内周面的至少局部也被阴极用表面材料覆盖。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解用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标注了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的部位具有相同的功能。因而,只要没有特别的需要,不对标注了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的部位的功能进行重复说明。使用图1~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解用器件。(电解用器件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电解用器件1包括矩形的平板状的阳极壳1A和矩形的平板状的阴极壳1C。图2所示的阳极壳1A和图3所示的阴极壳1C以它们的内侧面彼此相对的方式一体化从而构成电解用器件1。(阳极壳)如图2、图4、图5所示,阳极壳1A收纳阳极2A,构成电解用器件1的外廓的局部。阳极壳1A的材质是丙烯酸树脂。阳极壳1A具有平板状的长方体形状并且具备壳凹部1AC。通过挖槽加工而将壳凹部1AC形成在构成电解用器件1的内侧面的主表面。如图2、图4所示,壳凹部1AC具有入水孔1AI和出水孔1AO。入水孔1AI配置在电解用器件1的内侧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附近。出水孔1AO配置在电解用器件1的内侧面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附近。壳凹部1AC具有导线插入孔1AL,该导线插入孔1AL配置在电解用器件1的内侧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和出水孔1AO之间。如图2、图4、图5所示,壳凹部1AC配置在电解用器件1的内侧面的长度方向上的内侧面的大致中央,具有面状凹坑1AD。面状凹坑1AD包含入水孔1AI、出水孔1AO以及导线插入孔1AL。如图2、图4所示,壳凹部1AC具有环状的密封件用凹坑1AP。密封件用凹坑1AP以包围面状凹坑1AD的方式配置在面状凹坑1AD的外侧。在包含出水孔1AO而不包含导线插入孔1AL的区域中,壳凹部1AC具有缓冲用凹坑1AB。缓冲用凹坑1AB凹陷得比面状凹坑1AD深。如图2所示,阳极壳1A具有多个固定用孔1AF。固定用孔1AF配置在环状的密封件用凹坑1AP的外侧,该密封件用凹坑1AP设在缓冲用凹坑1AB和面状凹坑1AD的外侧。如图4、图5所示,在面状凹坑1AD的内部配置有多个圆盘状的壳肋1AR。如图2、图4所示,面状凹坑1AD和缓冲用凹坑1AB借助壳倾斜面1AS连接。(阴极壳)如图3~图5所示,阴极壳1C收纳阴极2C和多个(例如3根)间隔件S,该阴极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用器件,其中,/n该电解用器件包括:/n阳极;/n阴极,其具有阴极用供电体和对所述阴极用供电体的主表面进行覆盖的阴极用表面材料;/n离子交换膜,其接触于所述阳极并且自所述阴极用表面材料分离开地配置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以及/n间隔件,其设于所述阴极用表面材料和所述离子交换膜之间的阴极用通水路径。/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22 JP 2018-0295061.一种电解用器件,其中,
该电解用器件包括:
阳极;
阴极,其具有阴极用供电体和对所述阴极用供电体的主表面进行覆盖的阴极用表面材料;
离子交换膜,其接触于所述阳极并且自所述阴极用表面材料分离开地配置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以及
间隔件,其设于所述阴极用表面材料和所述离子交换膜之间的阴极用通水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用器件,其中,
在所述间隔件和所述阴极用表面材料之间设有供水流动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用器件,其中,
所述间隔件以其长度方向沿着所述阴极用通水路径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所述阴极用通水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用器件,其中,
所述间隔件以其长度方向沿着所述阴极用表面材料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与所述阴极用表面材料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用器件,其中,
所述阴极用供电体至少在与所述离子交换膜相对的主表面具有凹坑和贯通孔中的至少任一者,
所述凹坑和所述贯通孔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内表面的至少局部被所述阴极用表面材料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喜典白水久德山本泰士乾亮子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