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83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包括移动平台,支腿,移动平台遥控盒,升降平台,施力装置,位移传感器,控制系统,GPS模块,全网通模块和报警装置,该装置在使用时靠近需要检测的立柱,固定,通过检测装置中的三维移动平台移动施力装置到靠近立柱的特定高度和距离,然后启动施力装置给立柱施力,待立柱平衡后,位移传感器测量立柱的位移,通过对比测量结果与位移标准值,确认该立柱是否需要加固。采用上述装置可对每根立柱的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进行检测,并将不满足结果的立柱发出报警提示信号,提示该立柱需要进行加固,并可将立柱的位置、时间等实时获取,并将获取得到的所有信息储存在服务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立柱结构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公路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建设,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在需要施工的区域进行防护设置,现场防护由护栏和绕在护栏上的柔性防护网组成,其中防护设置中的护栏通过一系列间隔不等的立柱组成,立柱的下部一定深度埋入地下,通过埋入地下的部分保证立柱在受力时不发生倾倒、倾斜。一旦立柱在大风、外力等作用下发生倾倒、倾斜,将会影响防护装置,现场防护不满足施工需求时,需要重新打立柱,严重时会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为了防止立柱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倾倒,在打完立柱进行布置防护网之前需要对立柱的稳定性进行确认,立柱的稳定性受底部土壤的疏松程度、埋入深度等因素影响,而打立柱时一般都是同一深度的坑,因此需要对每个立柱的顶部在施加一定力的位移情况进行检测,确认立柱是否满足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对立柱是否牢固进行检测的方法为通过在每个立柱附近设置一个千斤顶平台,通过手工设置千斤顶顶出一定的力来测量立柱顶部的位移,顶部偏移量小于一定的值说明满足要求,测量需要人工来判断,精度不高且存在偏差,因此亟待寻找一种智能检测立柱稳定性的装置及方法,以实现快速准确测量立柱位移值从而判断其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包括移动平台,升降平台,施力装置,GPS装置,位移传感器、控制系统和通信模块,所述升降平台、所述控制系统、所述GPS系统和所述通信模块安装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GPS装置、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通信模块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所述施力装置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施力装置上;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位移传感器检测的信息上传至服务系统。优选地,所述施力装置包括电动推杆、带重物的滑轮装置、转向和放大装置,所述电动推杆位于所述带重物的滑轮装置正下方,所述转向和放大装置连接在带重物的滑轮装置的另一端。更优选地,所述转向和放大装置为倒置的L形,该重物为砝码。优选地,所述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优选地,所述移动平台为可充电轮式移动平台,包括充电模块、供电模块、平台主体和车轮,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充电模块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的内部并设置有充电接口和供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用于连接外接电源进行充电,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GPS装置、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控制系统提供电压支持;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支腿和遥控盒,所述支腿安装在所述移动平台的底部,且所述支腿可伸缩,当检测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所述支腿收缩至移动平台内;当检测装置移动到预定检测位置后,支腿伸出将所述移动平台支起固定;所述遥控盒用于遥控移动平台。优选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可竖直伸缩的支撑柱和可水平移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施力装置和所述位移传感器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优选地,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光发射器、透镜、滤光物镜和CCD接收模块,所述光发射器、所述透镜、所述滤光物镜和所述CCD接收模块依次同轴线设置;所述CCD接收模块上包括多个光敏元。其中CCD接收模块包括CCD接收器,采用CCD接收器获取感光脉冲数的变化像元数的原理在于:由于CCD接收器上有很多光敏元组成,线阵CCD在有光的照射下,有输出信号脉冲,在无光照射的条件下,没有信号输出,输出信号的强弱与光的强度成正比。CCD接收器在一定的频率的时序脉冲的驱动下,在CCD接收器的输出端可以获得被测对象的视频信号。视频信号中的每一个离散电压信号的大小对应于该光敏像元上图像的光强,信号输出的时序对应于该光敏像元在CCD接收器中的空间位置,从而CCD接收器用自身电子扫描方式完成光像信息的空间域到时间域的变化,形成视频信号。为了将CCD接收器的图像信息提取出来以便进行信息处理,本技术中的CCD接收模块中还包括可编辑逻辑器(CPLD)、运算放大器、隔离器、485芯片和二值化处理电路,其中可编辑逻辑器、CCD接收器、运算放大器、二值化处理电路、隔离器以及485芯片依次连接,并与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处理器相连,本技术中的CCD接收模块的工作原理是:当控制系统中的MCU启动位移检测,则发送启动信号到CCD检测模块中的可编辑逻辑器,可编辑逻辑器会驱动CCD接收器接收视频信号,将视频信号及其补偿输出分别送至差动放大器的反相和同相输出端,使得在进行视频信号放大的同时消除复位脉冲对视频信号所造成的干扰,并将负极性视频信号转换成正极性。经过上述处理后的视频信号被送入二值化处理电路,二值化处理电路中采用比较器LM111,此时在比较器LM111的同相端进行二值化处理,反相端加上一个可调的电平(阈值电平)即可。将二值化处理之后的TTL信号传入隔离器,由于TTL信号传输距离较短,且易受干扰,因此将隔离后的TTL信号通过485芯片MAX483转化为485电平信号后传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进行处理之后最终得到位移值。当控制系统发送停止检测的信号给可编辑逻辑器,此时CCD接收模块停止信号采集。本技术中采用二值化的处理方法,将CCD视频信号中背景与图像信息分离成二值电平信息,在线阵CCD检测中对CCD视频信号的二值化采用硬件电路结构来实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护栏立柱位移智能检测装置及检测预警方法,该装置能够根据现场施工需要通过手控盒移动检测装置靠近需要检测的立柱,然后通过四个支腿固定在地面上,通过检测装置中的三维移动平台,移动施力装置到靠近立柱的特定高度和距离,高度可以通过三维移动平台自动获取,距离通过平台上安装的位移传感器来实时获得,然后启动施力装置给立柱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待立柱平衡后,位移传感器测量立柱的位移,通过将测量结果与控制系统根据高度计算出的位移标准值进行比较,如位移超出标准位移范围,则控制系统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出报警信号,提示该立柱需要加固。采用本技术中的检测装置,当公路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防护栏时,可对每根立柱的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进行检测,并将不满足结果的立柱发出报警提示信号,提示该立柱需要进行加固,并可将立柱的位置、时间等实时获取,并将获取得到的所有信息储存在服务器中。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的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外部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的原理图;图3是实施例1中的施力装置的结构图;图4是实施例1中的位移检测过程光线传输图;图5是实施例1中的CCD位移接收模块的原理图;图6是使用实施例1中的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的流程图;1是立柱;2是位移传感器;3是施力装置;4是升降平台;5是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平台,升降平台,施力装置,GPS装置,位移传感器,控制系统和通信模块,所述升降平台、所述控制系统、所述GPS系统和所述通信模块安装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GPS装置、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通信模块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所述施力装置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施力装置上;/n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位移传感器检测的信息上传至服务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平台,升降平台,施力装置,GPS装置,位移传感器,控制系统和通信模块,所述升降平台、所述控制系统、所述GPS系统和所述通信模块安装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GPS装置、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通信模块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所述施力装置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施力装置上;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位移传感器检测的信息上传至服务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装置包括电动推杆、带重物的滑轮装置、转向和放大装置,所述电动推杆位于所述带重物的滑轮装置正下方,所述转向和放大装置连接在带重物的滑轮装置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立柱稳定性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为可充电轮式移动平台,包括充电模块、供电模块、平台主体和车轮,所述充电模块和所述充电模块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李云鸿黄筱璐张玉明杨弘卿刘伟李伟许锋平朱学峰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