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调节电路及调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15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调节电路及调压器,用以同时实现升压和降压的功能,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且缩小调压器体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二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二电压输出端、以及并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管桥臂、电容支路和第二开关管桥臂,电容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二电压输入端与第二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压输入端与第一电压输出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一电压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二电压输入端和第三电容的连接点与第三节点之间连接有第一电感,第一电压输出端和第四电容的连接点与第四节点之间连接有第二电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压调节电路及调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流调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调节电路及调压器。
技术介绍
调压器一般用于科研、实验、检测、加热保温、软启动等场合,用于给负载提供不同的电压,并使该电压可以在通电情况下线性调节。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交流调压器的实现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有触点变压器调压器结构,采用伺服电机带动电刷移动,来实现变压器匝数比的改变,达到调节交流输出电压的目的。但由于电刷的存在,易损耗导致接触不良或者调压易产生电火花等问题,进而导致电压调整响应慢,需经常维护。另外,由于变压器的存在,导致调压器整体重量重、体积大。第二种是无触点变压器调压器结构,采用可控硅作为电子开关来调节变压器输出电压。但因为调压是有级的,无法实现连续调压,因而有输出精度低的不足。另外,变压器仍然存在,调压器整体仍然重量重、体积大。第三种是无变压器结构,一部分采用开关管高频斩波方式实现交流电压调节,这种调压器大部分都是只能降压不能实现升压功能,或者只能实现升压不能实现降压功能。虽然也有一部分可以同时实现升压和降压,但是电路复杂,电感、电子管多,存在成本很高,体积较大的不足。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交流调压器存在无法同时实现升压和降压、电路复杂、成本高、体积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调节电路及调压器,用以同时实现升压和降压的功能,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且缩小调压器体积。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二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二电压输出端、以及并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管桥臂、电容支路和第二开关管桥臂,电容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二电压输入端与第二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压输入端与第一电压输出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一电压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二电压输入端和第三电容的连接点与第三节点之间连接有第一电感,第一电压输出端和第四电容的连接点与第四节点之间连接有第二电感;其中,第一节点为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中间节点,第二节点为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中间节点,第三节点为第一开关管桥臂中两个串联连接的开关管的中间节点,第四节点为第二开关管桥臂中两个串联连接的开关管的中间节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压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二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二电压输出端、以及并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管桥臂、电容支路和第二开关管桥臂,电容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二电压输入端与第二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压输入端与第一电压输出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一电压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二电压输入端和第三电容的连接点与第三节点之间连接有第一电感,第一电压输出端和第四电容的连接点与第四节点之间连接有第二电感。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同时实现升压降压功能,电压调节范围很宽;且具有电压谐波补偿功能,可以提高交流电压的正弦度;同时该电路拓扑简单,器件少,成本低,可进一步缩小调压器的体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管桥臂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反向并联连接有二极管,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反向并联连接有二极管。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关管桥臂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反向并联连接有二极管,第四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反向并联连接有二极管。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管桥臂,第三开关管桥臂的一端与第四节点连接,第三开关管桥臂的另一端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连接线相连。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开关管桥臂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连接线相连,第五开关管的源极与第六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六开关管的漏极与第四节点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五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反向并联连接有二极管,第六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反向并联连接有二极管。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压输入端连接交流电的零线。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调压器,包括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压调节电路。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量吸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量吸收电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量吸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能量吸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能量吸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能量吸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能量吸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能量吸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能量吸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能量吸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能量吸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能量吸收电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交流调压器普遍存在体积大、成本高、电路复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调节电路,用以同时实现升压和降压的功能,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且缩小调压器体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Lin1、第二电压输入端Lin2、第一电压输出端Lout1、第二电压输出端Lout2、以及并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管桥臂、电容支路和第二开关管桥臂,电容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二电压输入端Lin2与第二电压输出端Lout2连接,第二电压输入端Lin2与第一电压输出端Lout1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第一电压输入端Lin1分别连接第一节点A1和第二节点A2,第二电压输入端Lin2和第三电容C3的连接点与第三节点A3之间连接有第一电感L1,第一电压输出端Lin1和第四电容C4的连接点与第四节A4点之间连接有第二电感L2;其中,第一节点A1为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中间节点,第二节点A2为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中间节点,第三节点A3为第一开关管桥臂中两个串联连接的开关管的中间节点,第四节点A4为第二开关管桥臂中两个串联连接的开关管的中间节点。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管桥臂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压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二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二电压输出端、以及并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管桥臂、电容支路和第二开关管桥臂,所述电容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连接点与第三节点之间连接有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连接点与第四节点之间连接有第二电感;/n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中间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中间节点,所述第三节点为所述第一开关管桥臂中两个串联连接的开关管的中间节点,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开关管桥臂中两个串联连接的开关管的中间节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二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二电压输出端、以及并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管桥臂、电容支路和第二开关管桥臂,所述电容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连接点与第三节点之间连接有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连接点与第四节点之间连接有第二电感;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中间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中间节点,所述第三节点为所述第一开关管桥臂中两个串联连接的开关管的中间节点,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开关管桥臂中两个串联连接的开关管的中间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桥臂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反向并联连接有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反向并联连接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山伟刘中伟史耀华卢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图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