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栅新型交流驱动输出电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SMD片式三级管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光栅新型交流驱动输出电路系统。
技术介绍
在对交流电压进行调整控制时,其通常采用稳压器进行调节,而在利用采用接触式的三极管式交流稳压器做调节时,常会出现有以下缺陷:该接触式稳压在进行使用时,常会出现有因线圈表面不光滑,而碳刷在其表面做滑动时,会产生有电流瞬时增大的现象,并直接产生火花导致设备整体出现故障,并且碳刷在滑动时由于其表面的不光滑极易形成相互脱离的现象,同时线圈与碳刷在长期的接触式运动作用下,其表面极易覆盖有零件内部运行时的可附着物质的电子或是因使用环境潮湿其水汽的覆盖,继而导致线圈表面出现散热不及时或是腐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栅新型交流驱动输出电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该接触式稳压在进行使用时,常会出现有因线圈表面不光滑,而碳刷在其表面做滑动时,会产生有电流瞬时增大的现象,并直接产生火花导致设备整体出现故障,并且碳刷在滑动时由于其表面的不光滑极易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栅新型交流驱动输出电路系统,其结构包括。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器壳(1)、总电极(2)、电路板(3)、线圈(4)、转子(5)、凑贴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电极(2)安装于稳压器壳(1)外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路板(3)共设有三个且分别呈均匀等距状安装于稳压器壳(1)内侧壁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线圈(4)共设有三个且分别与电路板(3)相对应安装于稳压器壳(1)内下部,所述转子(5)共设有三个且设于线圈(4)内中部,所述凑贴装置(6)共设有三个且分别于转子(5)通过电焊相连接;/n所述凑贴装置(6)包括旋转套(6a)、活动杆(6b)、顶杆(6c)、贴串机构(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栅新型交流驱动输出电路系统,其结构包括。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器壳(1)、总电极(2)、电路板(3)、线圈(4)、转子(5)、凑贴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电极(2)安装于稳压器壳(1)外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路板(3)共设有三个且分别呈均匀等距状安装于稳压器壳(1)内侧壁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线圈(4)共设有三个且分别与电路板(3)相对应安装于稳压器壳(1)内下部,所述转子(5)共设有三个且设于线圈(4)内中部,所述凑贴装置(6)共设有三个且分别于转子(5)通过电焊相连接;
所述凑贴装置(6)包括旋转套(6a)、活动杆(6b)、顶杆(6c)、贴串机构(6d)、整滑结构(6e),所述旋转套(6a)与转子(5)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活动杆(6b)与旋转套(6a)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顶杆(6c)设于活动杆(6b)末端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贴串机构(6d)设于顶杆(6c)末端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整滑结构(6e)设于贴串机构(6d)上部并通过扣合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栅新型交流驱动输出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贴串机构(6d)包括扣板(6d1)、触杆(6d2)、碳刷(6d3)、稳固板(6d4)、引线(6d5)、分流弧(6d6)、贴角组件(6d7),所述触杆(6d2)设于扣板(6d1)表面并通过电焊横向相连接,所述碳刷(6d3)设于扣板(6d1)中部表面且与整滑结构(6e)通过扣合相连接,所述稳固板(6d4)与碳刷(6d3)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引线(6d5)共设有两根且分别安装于稳固板(6d4)左右两侧,所述分流弧(6d6)设于扣板(6d1)另一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分流弧(6d6)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引线(6d5)与稳固板(6d4)相连接,所述贴角组件(6d7)设有若干个且分别呈均匀等距状安装于分流弧(6d6)外表面,所述贴角组件(6d7)与分流弧(6d6)通过电焊相连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