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08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包括顶梁,门梁,立柱,檩条,地梁,门柱,顶四通,边三通,边四通,山地梁,门槛,钢丝绳,顶三通,地三通,篷顶布,围布,窗户布,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和门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篷顶布,围布,窗户布和门帘的设置,有利于折叠收纳,方便携带;顶梁,门梁,立柱,檩条,地梁,门柱,顶四通,边三通,边四通,山地梁,门槛,顶三通和地三通的设置,有利于构成折叠梁,便于进行折叠收纳,方便操作;钢丝绳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紧固作用,保证该遮阳篷使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
本技术属于户外遮阳篷
,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
技术介绍
篷程系列多功能帐篷采用厚壁镀锌钢管作为骨架,顶布为防水涂层布,采用国际先进设备精制而成。目前遮阳篷具有全面的外遮阳功能,能够彻底阻挡紫外线的辐射,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负荷;遮阳篷具有节能效果,遮阳篷,从节省能源以及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意义非常重大遮阳篷其遮阳布所具有的特殊防紫外线功能。但是现有的遮阳篷还存在着户外使用不便伸缩搭建,无法折叠收纳和固定不牢固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以解决现有的遮阳篷存在着户外使用不便伸缩搭建,无法折叠收纳和固定不牢固的问题。一种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包括顶梁,门梁,立柱,檩条,地梁,门柱,顶四通,边三通,边四通,山地梁,门槛,钢丝绳,顶三通和地三通,所述的顶梁通过顶三通构成人字架;所述的;所述的门梁横向插接在顶梁之间的中上侧;所述的立柱分别纵向一端通过地三通连接顶梁的左端,另一端分别通过地三通连接山地梁的外端;所述的山地梁分别内端通过地三通连接在门槛的左右两端;所述的门柱分别纵向一端插接在顶梁的下部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插接在门槛左右两端设置的地三通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檩条分别横向从前到后依次通过顶四通相连接并构成人字架;前部设置的所述的檩条左端通过顶三通与顶梁相连接,后部设置的所述的檩条通过顶三通相连接构成人字架;所述的立柱纵向一端从前到后依次通过地三通与地梁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边三通与顶梁相连接;所述的地梁之间通过地三通相连接;所述的钢丝绳设置在檩条之间;一种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还包括篷顶布,围布,窗户布,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和门帘,所述的篷顶布设置在人字架上部,并通过钢丝绳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的围布包裹在立柱的外侧;所述的窗户布分别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在围布的前后两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和四角设置的所述的立柱相连接;所述的门帘挂接在人字架下部,并位于门槛的上部。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包括锤头,调节杆,固定套管,方头螺栓和固定锥头,所述的锤头螺纹连接在调节杆的上端;所述的调节杆纵向插接在固定套管的内部,并通过方头螺栓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固定锥头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调节杆的下端。优选的,所述的顶梁和顶三通之间插接设置;所述的立柱和地三通之间插接设置,所述的地三通和顶梁之间插接设置。优选的,所述的地三通和山地梁之间插接设置,所述的山地梁和地三通之间插接设置,所述的地三通和门槛之间插接设置。优选的,所述的檩条和顶四通之间插接设置,所述的檩条和顶三通之间插接设置。优选的,所述的地三通和地梁之间插接设置,所述的边三通和顶梁之间插接设置。优选的,所述的锤头具体采用内凹型圆柱状铝合金头。优选的,所述的固定锥头具体采用锥形铝合金头。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套管分别纵向抱箍安装在四角设置的所述的立柱的外侧下部。优选的,所述的篷顶布具体采用防水涂层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所述的篷顶布,围布,窗户布和门帘的设置,有利于折叠收纳,方便携带。2.本技术中,所述的顶梁,门梁,立柱,檩条,地梁,门柱,顶四通,边三通,边四通,山地梁,门槛,顶三通和地三通的设置,有利于构成折叠梁,便于进行折叠收纳,方便操作。3.本技术中,所述的钢丝绳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紧固作用,保证该遮阳篷使用稳定性。4.本技术中,所述的锤头,调节杆,固定套管,方头螺栓和固定锥头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固定性,可保证该遮阳篷的底部稳定性,以保证遮阳篷使用安全性。5.本技术中,所述的顶四通,边三通,边四通,顶三通和地三通的设置,有利于拆卸安装各级组件,方便操作。6.本技术中,所述的篷顶布具体采用防水涂层布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遮阳防水性。7.本技术中,所述的窗户布的设置,有利于增加透气性,便于掌握遮阳篷四周情况。8.本技术中,所述的门帘的设置,有利于进出、方便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装搭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梁;2、门梁;3、立柱;4、檩条;5、地梁;6、门柱;7、顶四通;8、边三通;9、边四通;10、山地梁;11、门槛;12、钢丝绳;13、顶三通;14、地三通;15、篷顶布;16、围布;17、窗户布;18、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181、锤头;182、调节杆;183、固定套管;184、方头螺栓;185、固定锥头;19、门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包括顶梁1,门梁2,立柱3,檩条4,地梁5,门柱6,顶四通7,边三通8,边四通9,山地梁10,门槛11,钢丝绳12,顶三通13和地三通14,所述的顶梁1通过顶三通13构成人字架;所述的;所述的门梁2横向插接在顶梁1之间的中上侧;所述的立柱3分别纵向一端通过地三通14连接顶梁1的左端,另一端分别通过地三通14连接山地梁10的外端;所述的山地梁10分别内端通过地三通14连接在门槛11的左右两端;所述的门柱6分别纵向一端插接在顶梁1的下部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插接在门槛11左右两端设置的地三通14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檩条4分别横向从前到后依次通过顶四通7相连接并构成人字架;前部设置的所述的檩条4左端通过顶三通13与顶梁1相连接,后部设置的所述的檩条4通过顶三通13相连接构成人字架;所述的立柱3纵向一端从前到后依次通过地三通14与地梁5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边三通8与顶梁1相连接;所述的地梁5之间通过地三通14相连接;所述的钢丝绳12设置在檩条4之间;一种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还包括篷顶布15,围布16,窗户布17,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18和门帘19,所述的篷顶布15设置在人字架上部,并通过钢丝绳12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的围布16包裹在立柱3的外侧;所述的窗户布17分别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在围布16的前后两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18和四角设置的所述的立柱3相连接;所述的门帘19挂接在人字架下部,并位于门槛11的上部。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18包括锤头181,调节杆182,固定套管183,方头螺栓184和固定锥头185,所述的锤头181螺纹连接在调节杆182的上端;所述的调节杆182纵向插接在固定套管183的内部,并通过方头螺栓184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固定锥头185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调节杆182的下端,为了保证该遮阳篷的底部稳定性,可将方头螺栓184放松,利用铁锤敲击锤头181,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其特征在于,该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包括顶梁(1),门梁(2),立柱(3),檩条(4),地梁(5),门柱(6),顶四通(7),边三通(8),边四通(9),山地梁(10),门槛(11),钢丝绳(12),顶三通(13)和地三通(14),所述的顶梁(1)通过顶三通(13)构成人字架;所述的门梁(2)横向插接在顶梁(1)之间的中上侧;所述的立柱(3)分别纵向一端通过地三通(14)连接顶梁(1)的左端,另一端分别通过地三通(14)连接山地梁(10)的外端;所述的山地梁(10)分别内端通过地三通(14)连接在门槛(11)的左右两端;所述的门柱(6)分别纵向一端插接在顶梁(1)的下部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插接在门槛(11)左右两端设置的地三通(14)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檩条(4)分别横向从前到后依次通过顶四通(7)相连接并构成人字架;前部设置的所述的檩条(4)左端通过顶三通(13)与顶梁(1)相连接,后部设置的所述的檩条(4)通过顶三通(13)相连接构成人字架;所述的立柱(3)纵向一端从前到后依次通过地三通(14)与地梁(5)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边三通(8)与顶梁(1)相连接;所述的地梁(5)之间通过地三通(14)相连接;所述的钢丝绳(12)设置在檩条(4)之间;该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还包括篷顶布(15),围布(16),窗户布(17),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18)和门帘(19),所述的篷顶布(15)设置在人字架上部,并通过钢丝绳(12)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的围布(16)包裹在立柱(3)的外侧;所述的窗户布(17)分别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在围布(16)的前后两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18)和四角设置的所述的立柱(3)相连接;所述的门帘(19)挂接在人字架下部,并位于门槛(11)的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其特征在于,该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包括顶梁(1),门梁(2),立柱(3),檩条(4),地梁(5),门柱(6),顶四通(7),边三通(8),边四通(9),山地梁(10),门槛(11),钢丝绳(12),顶三通(13)和地三通(14),所述的顶梁(1)通过顶三通(13)构成人字架;所述的门梁(2)横向插接在顶梁(1)之间的中上侧;所述的立柱(3)分别纵向一端通过地三通(14)连接顶梁(1)的左端,另一端分别通过地三通(14)连接山地梁(10)的外端;所述的山地梁(10)分别内端通过地三通(14)连接在门槛(11)的左右两端;所述的门柱(6)分别纵向一端插接在顶梁(1)的下部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插接在门槛(11)左右两端设置的地三通(14)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檩条(4)分别横向从前到后依次通过顶四通(7)相连接并构成人字架;前部设置的所述的檩条(4)左端通过顶三通(13)与顶梁(1)相连接,后部设置的所述的檩条(4)通过顶三通(13)相连接构成人字架;所述的立柱(3)纵向一端从前到后依次通过地三通(14)与地梁(5)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边三通(8)与顶梁(1)相连接;所述的地梁(5)之间通过地三通(14)相连接;所述的钢丝绳(12)设置在檩条(4)之间;该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还包括篷顶布(15),围布(16),窗户布(17),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18)和门帘(19),所述的篷顶布(15)设置在人字架上部,并通过钢丝绳(12)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的围布(16)包裹在立柱(3)的外侧;所述的窗户布(17)分别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在围布(16)的前后两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头结构(18)和四角设置的所述的立柱(3)相连接;所述的门帘(19)挂接在人字架下部,并位于门槛(11)的上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折叠梁的户外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节式底部固定防护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篷程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