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牢固的钢筋砼预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973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安装牢固的钢筋砼预制构件,包括:砼柱组件;多个上支撑台组件,多个所述上支撑台组件呈环形均匀设置在所述砼柱组件的外壁顶部,所述上支撑台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砼柱组件的顶部平齐;多个下支撑台组件,多个所述下支撑台组件呈环形均匀设置在所述砼柱组件的外壁底部,所述下支撑台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砼柱组件的底部平齐;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上支撑台组件与多个所述下支撑台组件之间,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砼柱组件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与地面之间的抓地力和与屋顶之间的连接力,增强了房屋的结构,提高房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牢固的钢筋砼预制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安装牢固的钢筋砼预制构件。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和物业管理9个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应《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土木类、建筑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部分)和工商管理类(部分)11个专业。钢筋混凝土,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为加筋混凝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现有的钢筋砼为上下粗细相等的柱状结构,钢筋砼的一端顶在房屋的顶部,另一端深埋在地下,房屋顶部的压力主要集中在钢筋砼的顶部,房屋顶部的压力集中在一点上,从而导致钢筋砼与地面之间的抓地力不足且钢筋砼与房屋顶部之间的连接力亦不足,严重影响了房屋的结构,从而影响房屋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牢固的钢筋砼预制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钢筋砼为上下粗细相等的柱状结构,钢筋砼的一端顶在房屋的顶部,另一端深埋在地下,房屋顶部的压力主要集中在钢筋砼的顶部,房屋顶部的压力集中在一点上,从而导致钢筋砼与地面之间的抓地力不足且钢筋砼与房屋顶部之间的连接力亦不足,严重影响了房屋的结构,从而影响房屋的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装牢固的钢筋砼预制构件,包括:砼柱组件;多个上支撑台组件,多个所述上支撑台组件呈环形均匀设置在所述砼柱组件的外壁顶部,所述上支撑台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砼柱组件的顶部平齐;多个下支撑台组件,多个所述下支撑台组件呈环形均匀设置在所述砼柱组件的外壁底部,所述下支撑台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砼柱组件的底部平齐;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上支撑台组件与多个所述下支撑台组件之间,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砼柱组件平行。优选的,所述砼柱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纵向钢筋;多个第一横向钢筋,多个所述第一横向钢筋与多个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相互交错焊接成圆筒状;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浇筑在多个所述第一纵向钢筋和多个所述第一横向钢筋上。优选的,所述上支撑台组件包括:多个第二横向钢筋;多个第二纵向钢筋,多个所述第二纵向钢筋与多个所述第二横向钢筋焊接在一起;多个第一竖向钢筋,多个所述第一竖向钢筋与多个所述第二纵向钢筋和多个所述第二横向钢筋相互交错焊接成L形结构;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浇筑在多个所述第一竖向钢筋与多个所述第二纵向钢筋和多个所述第二横向钢筋上。优选的,所述下支撑台组件包括:多个第三横向钢筋;多个第三纵向钢筋,多个所述第三纵向钢筋与多个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焊接在一起;多个第二竖向钢筋,多个所述第二竖向钢筋与多个所述第三纵向钢筋和多个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相互交错焊接成L形结构;第三混凝土层,所述第三混凝土层浇筑在多个所述第二竖向钢筋与多个所述第三纵向钢筋和多个所述第三横向钢筋上。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包括:多个第四横向钢筋;多个第四纵向钢筋,多个所述第四纵向钢筋与多个所述第四横向钢筋焊接在一起;多个第三竖向钢筋,多个所述第三竖向钢筋与多个所述第四纵向钢筋和多个所述第四横向钢筋相互交错焊接成方体结构;第四混凝土层,所述第四混凝土层浇筑在多个所述第三竖向钢筋与多个所述第四纵向钢筋和多个所述第四横向钢筋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增强了与地面之间的抓地力和与屋顶之间的连接力,增强了房屋的结构,提高房屋质量,上支撑台组件的数量为6个或者8个,上支撑台组件与砼柱组件为一体浇筑而成,上支撑台组件与砼柱组件为一个整体,增强了钢筋砼的整体的强度,多个上支撑台组件的顶部与房屋的顶部接触,通过多个上支撑台组件增大与房屋顶部的接触面,通过多个上支撑台组件分散房屋顶部的压力,以此增强了其与屋顶之间的连接力,下支撑台组件的数量与上支撑台组件相同,下支撑台组件与砼柱组件为一体浇筑而成,下支撑台组件与砼柱组件为一个整体,增强了钢筋砼的整体的强度,多个下支撑台组件深埋在地下,通过多个下支撑台组件增强了与地面的扎地力,以此增强了其与地面之间的抓地力,支撑柱的数量与上支撑台组件相同,支撑柱与上支撑台组件和下支撑台组件为一体浇筑而成,将支撑柱与上支撑台组件和下支撑台组件为一个整体,增强了支撑结构的强度,以此增强钢筋砼的整体的强度,通过钢筋砼增强了房屋的结构,提高房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砼柱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支撑台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支撑台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支撑柱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砼柱组件、110第一纵向钢筋、120第一横向钢筋、130第一混凝土层、200上支撑台组件、210第二横向钢筋、220第二纵向钢筋、230第一竖向钢筋、240第二混凝土层、300下支撑台组件、310第三横向钢筋、320第三纵向钢筋、330第二竖向钢筋、340第三混凝土层、400支撑柱、410第四横向钢筋、420第四纵向钢筋、430第三竖向钢筋、440第四混凝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安装牢固的钢筋砼预制构件,增强了与地面之间的抓地力和与屋顶之间的连接力,增强了房屋的结构,提高房屋质量,请参阅图1,包括砼柱组件100、上支撑台组件200、下支撑台组件300和支撑柱400;请参阅图1-2,砼柱组件100包括:多个第一纵向钢筋110;多个第一横向钢筋120与多个第一纵向钢筋110相互交错焊接成圆筒状;第一混凝土层130浇筑在多个第一纵向钢筋110和多个第一横向钢筋120上,构成砼柱组件100,构成砼柱组件100的顶部与房屋的顶部接触,构成砼柱组件100的底部深埋在地下,通过砼柱组件100对房屋的顶部进行支撑;请参阅图1-3,多个上支撑台组件200呈环形均匀设置在砼柱组件100的外壁顶部,上支撑台组件200的顶部与砼柱组件100的顶部平齐,上支撑台组件200包括:多个第二横向钢筋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牢固的钢筋砼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砼柱组件(100);/n多个上支撑台组件(200),多个所述上支撑台组件(200)呈环形均匀设置在所述砼柱组件(100)的外壁顶部,所述上支撑台组件(200)的顶部与所述砼柱组件(100)的顶部平齐;/n多个下支撑台组件(300),多个所述下支撑台组件(300)呈环形均匀设置在所述砼柱组件(100)的外壁底部,所述下支撑台组件(300)的底部与所述砼柱组件(100)的底部平齐;/n多个支撑柱(400),多个所述支撑柱(400)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上支撑台组件(200)与多个所述下支撑台组件(300)之间,所述支撑柱(400)与所述砼柱组件(100)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牢固的钢筋砼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砼柱组件(100);
多个上支撑台组件(200),多个所述上支撑台组件(200)呈环形均匀设置在所述砼柱组件(100)的外壁顶部,所述上支撑台组件(200)的顶部与所述砼柱组件(100)的顶部平齐;
多个下支撑台组件(300),多个所述下支撑台组件(300)呈环形均匀设置在所述砼柱组件(100)的外壁底部,所述下支撑台组件(300)的底部与所述砼柱组件(100)的底部平齐;
多个支撑柱(400),多个所述支撑柱(400)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上支撑台组件(200)与多个所述下支撑台组件(300)之间,所述支撑柱(400)与所述砼柱组件(100)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牢固的钢筋砼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砼柱组件(100)包括:
多个第一纵向钢筋(110);
多个第一横向钢筋(120),多个所述第一横向钢筋(120)与多个所述第一纵向钢筋(110)相互交错焊接成圆筒状;
第一混凝土层(130),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30)浇筑在多个所述第一纵向钢筋(110)和多个所述第一横向钢筋(1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牢固的钢筋砼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台组件(200)包括:
多个第二横向钢筋(210);
多个第二纵向钢筋(220),多个所述第二纵向钢筋(220)与多个所述第二横向钢筋(210)焊接在一起;
多个第一竖向钢筋(230),多个所述第一竖向钢筋(230)与多个所述第二纵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澍易继波熊化民
申请(专利权)人:新八鑫和智造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