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垃圾处理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88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垃圾处理桶,包括框架,框架内设有下料斗,框架顶端安装有上盖,框架上设有用于打开上盖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框架一侧的杠杆、与杠杆前端固定且露在框架外的脚踏板以及与杠杆后端铰接的撑杆,撑杆的顶端与上盖内侧铰接;框架前端固定有一压阀,压阀下端具有的阀杆连接杠杆,且压阀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下料斗的顶端设有连接出水管的环形冲洗管,冲洗管的内侧设有多个斜孔。由此设计的一种污水垃圾处理桶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垃圾处理桶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处理桶,具体讲是一种污水垃圾处理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污水垃圾处理桶往往是直接连接到下水道,倾倒口直接裸露在外,存在着倾倒污水垃圾时不方便、冲洗时麻烦、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污水垃圾处理桶。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污水垃圾处理桶,包括框架,框架内设有下料斗,框架顶端安装有上盖,框架上设有用于打开上盖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一侧的杠杆、与杠杆前端固定且露在框架外的脚踏板以及与杠杆后端铰接的撑杆,撑杆的顶端与上盖内侧铰接;框架前端固定有一压阀,压阀下端具有的阀杆连接杠杆,且压阀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下料斗的顶端设有连接出水管的环形冲洗管,冲洗管的内侧设有多个斜孔。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顶端具有上封板,下料斗顶端的冲洗管与上封板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杠杆前端设有一活动槽,框架内壁上设有支柱,支柱伸入活动槽并与活动槽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前端设有一穿孔,杠杆前端延伸出穿孔后连接脚踏板。进一步地,所述压阀固定在框架前端内壁上,阀杆的底端与杠杆顶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斗呈锥形,且下料斗底端连接有S形防臭管。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后端与框架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且上盖与框架之间设有缓冲扭簧。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外固定有外壳。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前端设有一手柄。应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污水垃圾处理桶,其有益效果是:踩下脚踏板后,杠杆和撑杆带动上盖打开,同时杠杆带动压阀打开,倒入污水垃圾后,出水管的水进入环形冲洗管,水由斜孔排出,利用水对下料斗内壁进行冲洗,在冲洗的时候水流会随着锥形下料斗内壁形成“漩涡”,对下料斗内壁上的污物形成强大的冲洗力,将水的势能转换为水的动能,从而裹挟着污水垃圾通过S形防臭管进入下水道,冲洗效果好且使用方便;当倾倒、冲洗、排污完成后,松开脚踏板,上盖盖住下料斗,同时压阀关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去除外壳后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去除外壳后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去除外壳后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下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外壳,2—框架,3—下料斗,4—上盖,5—杠杆,6—脚踏板,7—撑杆,8—压阀,81—阀杆,9—进水管,10—出水管,11—冲洗管,12—斜孔,13—上封板,14—活动槽,15—支柱,16—穿孔,17—防臭管,18—合页,19—缓冲扭簧,20—手柄,21—透孔。具体实施方式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技术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如图1—图5所示,污水垃圾处理桶,包括框架2,框架2外固定有外壳1,框架2内设有下料斗3,框架2顶端安装有上盖4,框架2上设有用于打开上盖4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2一侧的杠杆5、与杠杆5前端固定且露在框架2外的脚踏板6以及与杠杆5后端铰接的撑杆7,撑杆7的顶端穿过框架顶部的透孔21后与上盖4内侧铰接;框架2前端固定有一压阀8,压阀8下端具有的阀杆81连接杠杆5,且压阀8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有进水管9和出水管10,下料斗3的顶端设有连接出水管10的环形冲洗管11,冲洗管11的内侧均布多个斜孔12。框架2的顶端具有上封板13,下料斗3顶端的冲洗管11与上封板13固定。杠杆5前端设有一活动槽14,框架2内壁上设有支柱15,支柱15伸入活动槽14并与活动槽14配合,框架2的前端设有一穿孔16,杠杆5前端延伸出穿孔16后连接脚踏板6,穿孔16为长方形孔,可供杠杆5上下活动,而支柱15则作为杠杆5的支点,当脚踏板6踩下后,杠杆5后端翘起并带动撑杆7上升,撑杆7带动上盖4打开。压阀8固定在框架2前端内壁上,阀杆81的底端与杠杆5顶端固定连接,阀杆81可带动压阀8内的阀芯打开,以实现压阀8开关作用。下料斗3呈锥形,且下料斗3底端连接有S形防臭管17,S形防臭管17连接下水道。S形防臭管17和上盖4起到双重防止臭气往四周扩散的作用。上盖4的后端与框架2之间通过合页18连接,且上盖4与框架2之间设有缓冲扭簧19,使得上盖4在闭合时具有缓降的功能。上盖4前端设有一手柄20,即不但可以通过踩下脚踏板6打开上盖4,还可以用手直接打开上盖4,使用更加灵活。使用时,踩下脚踏板6,杠杆5和撑杆7带动上盖4打开,同时杠杆5带动压阀8打开,倒入污水垃圾后,出水管10的水进入环形冲洗管11,水由斜孔12排出,利用水对下料斗3内壁进行冲洗,在冲洗的时候水流会随着锥形下料斗3内壁形成“漩涡”,对下料斗3内壁上的污物形成强大的冲洗力,将水的势能转换为水的动能,从而带着污水垃圾通过S形防臭管17进入下水道,冲洗效果好且使用方便;当倾倒、冲洗、排污完成后,松开脚踏板6,上盖4缓降盖住下料斗3,同时压阀8关闭。当然,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污水垃圾处理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框架内设有下料斗,框架顶端安装有上盖,框架上设有用于打开上盖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框架一侧的杠杆、与杠杆前端固定且露在框架外的脚踏板以及与杠杆后端铰接的撑杆,撑杆的顶端与上盖内侧铰接;/n框架前端固定有一压阀,压阀下端具有的阀杆连接杠杆,且压阀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下料斗的顶端设有连接出水管的环形冲洗管,冲洗管的内侧设有多个斜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垃圾处理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框架内设有下料斗,框架顶端安装有上盖,框架上设有用于打开上盖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框架一侧的杠杆、与杠杆前端固定且露在框架外的脚踏板以及与杠杆后端铰接的撑杆,撑杆的顶端与上盖内侧铰接;
框架前端固定有一压阀,压阀下端具有的阀杆连接杠杆,且压阀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下料斗的顶端设有连接出水管的环形冲洗管,冲洗管的内侧设有多个斜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垃圾处理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顶端具有上封板,下料斗顶端的冲洗管与上封板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垃圾处理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前端设有一活动槽,框架内壁上设有支柱,支柱伸入活动槽并与活动槽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薇薇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浙东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