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烟温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9782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烟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降低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烟温的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包括设置在脱硫塔筒体外的冷却水塔,以及设置在脱硫塔筒体内且与冷却水塔连接的若干个降温模块;所述的降温模块设置在脱硫塔内最上层喷淋层与塔内除雾器之间,以及其余各层喷淋层下方;所述的降温模块包括若干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与脱硫塔筒体通过法兰连接;冷却水管的一端通过降温模块进水管道与冷却水塔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通过降温模块出水管道与冷却水塔的进水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有效实现吸收塔后烟温降低,而且能减少脱硫塔出口烟气的液滴携带量,改造工程量小、系统简单、投资费用低、适应性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烟温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烟气污染治理
,具体为一种降低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烟温的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湿法脱硫技术在国内工业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采用湿法脱硫技术的工业燃煤锅炉,吸收塔出口湿饱和烟气在经烟囱排出的过程遇冷,产生过饱和凝结从而形成白色烟羽。对此,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需要对工业燃煤锅炉吸收塔出口的烟气温度及含湿量进行治理,严格控制器排放值,实现烟羽消白。为实现烟囱出口白色烟羽的治理,目前比较主流的技术都是对吸收塔出口烟气先进行冷凝降温,再进行加热升温,最终实现消白。冷凝降温是烟羽治理过程中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它一方面实现了烟气含湿量的降低达到了“减白”的目的;另一方面饱和烟气冷凝后析出大量细小的液滴,液滴可吸附少量粉尘、SO2、SO3等污染物颗粒,起到进一步脱除污染物的作用。现阶段烟气冷凝技术比较常用的有吸收塔后气-液冷凝管式换热器和在吸收塔外浆液循环管道设置液-液浆液板式换热器。前者运行业绩较多,但改造工程量非常大,且对吸收塔与烟囱之间的空间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其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烟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脱硫塔筒体(11)外的冷却水塔(1),以及设置在脱硫塔筒体(11)内且与冷却水塔(1)连接的若干个降温模块(5);所述的降温模块(5)设置在脱硫塔内最上层喷淋层(8)与塔内除雾器(12)之间,以及其余各层喷淋层(8)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烟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脱硫塔筒体(11)外的冷却水塔(1),以及设置在脱硫塔筒体(11)内且与冷却水塔(1)连接的若干个降温模块(5);所述的降温模块(5)设置在脱硫塔内最上层喷淋层(8)与塔内除雾器(12)之间,以及其余各层喷淋层(8)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烟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模块(5)包括若干冷却水管(51),冷却水管(51)与脱硫塔筒体(11)通过法兰连接;冷却水管(51)的一端通过降温模块进水管道(7)与冷却水塔(1)的出水口连接,另一端通过降温模块出水管道(10)与冷却水塔(1)的进水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烟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管(51)的管径范围为φ20mm-φ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烟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管(51)采用双相不锈钢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烟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冷却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康丽赵瀚辰甘增芳朱小毕王福君刘安勇陈满园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井冈山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