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风防雨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777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风防雨建筑结构,包括桥体,所述桥体的下方设有立柱,所述桥体下底面的两侧设有支座,所述支座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两侧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顶座,所述立柱的上顶面固定安装有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上端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顶座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导柱,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内导座,所述内导座内形成有内导腔,所述内导腔上顶面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导柱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上安装板对桥体下端面的支座进行加固,提高两侧的支座的结构强度,设置下安装板对立柱的顶端进行加固,结构更加稳定,并通过顶座和底板分别对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进行防护,降低震动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风防雨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
,具体是一种抗风防雨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相继建造了一批大跨度、大承载力的高架桥以满足城市高速发展的交通需求。现有的高架桥大多采用单立柱支撑,仅仅能承载小范围压力,对于单侧压力过大,容易出现桥体侧翻,造成较大安全事故,并且桥体抗震性能较弱,在复杂的环境气候作用下,桥体容易发生严重破坏,桥体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例如,风力或地震容易引起桥体横向摆动。另外,雨水容易侵蚀桥体与立柱的连接,同样能够加剧高架桥的损毁,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风防雨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高架桥抗震效果差,抗风防雨性能较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风防雨建筑结构,包括桥体和立柱,所述桥体的下方设有立柱,所述桥体下底面的两侧设有支座,所述支座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两侧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顶座,所述顶座与支座对应,所述立柱的上顶面固定安装有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上端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顶座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导柱,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内导座,所述内导座内形成有内导腔,所述内导腔上顶面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导柱配合,所述导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内导腔配合,所述限位板上方和下方的内导腔内均设有碟簧,所述限位板上方的碟簧与导柱配合,所述导柱的外侧设有外导座,所述外导座的顶端与顶座固定连接,且所述外导座内形成有外导腔,所述外导腔与内导座的外侧壁配合,所述内导座上方的外导腔内设有碟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桥体下底面两侧的边沿设有滴水台,所述滴水台采用水泥浇筑,并与桥体一体配合,即可通过滴水台对桥体的下底面进行防雨处理,降低雨水对桥体的侵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碟簧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碟簧由下至上依次反向设置,且所述碟簧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支撑面,提高碟簧的稳定,降低刮擦磨损。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板的下端面开设有卡台,所述卡台与限位板下方的碟簧对应配合,即可由卡台对限位板下方的碟簧进行定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导座的上顶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内导座上方的碟簧配合,即可通过限位槽对碟簧的压缩形变进行限位,结构更加稳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的顶端成等腰梯形结构,且中部设有凹槽,即可扩大承载面积,提高桥体的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上安装板对桥体下端面的支座进行加固,提高两侧的支座的结构强度,设置下安装板对立柱的顶端进行加固,结构更加稳定,并通过顶座和底板分别对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进行防护,降低震动冲击;2.设置内导座和外导座,通过导柱与导向孔配合,由内导座对顶座进行导向,并通过限位板与内导腔配合,对顶座进一步导向,并对导柱的升降进行限位,同时由外导座和内导座配合,对桥体进一步导向,提高桥体的抗风性能,有效地避免桥体的侧倾,并且外导座、内导座和导柱由外向内依次嵌套配合,结构强度更高,更加稳定,同时能够避免雨水的干扰,降低雨水侵蚀,有效地提高抗雨性能,3.设置三组由下至上依次反向的碟簧,提高桥体的抗震性能,即通过限位板下方的碟簧对限位板进行弹性支撑,并通过内导座上方的碟簧对外导座进行弹性支撑,进而与导柱配合,对顶座进行双重支撑,即可通过顶座对桥体进行承重支撑,提高桥体的稳定,同时由限位板上方的碟簧对限位板的上行进行弹性支撑,有效地避免桥体侧翻。附图说明图1为抗风防雨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抗风防雨建筑结构中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抗风防雨建筑结构中顶座与底板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桥体;2、支座;3、上安装板;4、立柱;5、下安装板;6、顶座;7、导柱;8、外导座;9、外导腔;10、底板;11、内导座;12、内导腔;13、导向孔;14、限位槽;15、碟簧;16、限位板;17、卡台;18、滴水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抗风防雨建筑结构,包括桥体1和立柱4,桥体1的下方设有立柱4,桥体1下底面的两侧设有支座2,支座2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上安装板3,上安装板3两侧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顶座6,顶座6与支座2对应,通过上安装板3对支座2进行加固,提高两侧的支座2的结构强度,并对顶座6进行定位,立柱4的上顶面固定安装有下安装板5,下安装板5上端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底板10,通过下安装板5对立柱4的顶端进行加固,并对底板10进行定位,结构更加稳定,顶座6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导柱7,底板10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内导座11,内导座11内形成有内导腔12,内导腔12上顶面开设有导向孔13,导向孔13与导柱7配合,即可通过导柱7与导向孔13配合,对顶座6进行导向,导柱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6,限位板16与内导腔12配合,即可通过限位板16与内导腔12配合,对顶座6进一步导向,提高桥体1的稳定,限位板16上方和下方的内导腔12内均设有碟簧15,限位板16上方的碟簧15与导柱7配合,即可通过限位板16下方的碟簧15对限位板16进行弹性支撑,进而通过导柱7和顶座6配合,对桥体1进行承重支撑,并提高桥体1的抗震性能,同时由限位板16上方的碟簧15对限位板16的上行进行弹性支撑,有效地避免桥体1侧翻,导柱7的外侧设有外导座8,外导座8的顶端与顶座6固定连接,且外导座8内形成有外导腔9,外导腔9与内导座11的外侧壁配合,即可通过外导座8和内导座11配合,对桥体1进一步导向,有效地避免桥体1的侧倾,提高桥体1的抗风性能,同时由外向内依次嵌套配合,避免雨水的干扰,降低雨水侵蚀,有效地提高抗雨性能,内导座11上方的外导腔9内设有碟簧15,即可通过内导座11上方的碟簧15对外导座8进行弹性支撑,进而与导柱7配合,对顶座6进行双重支撑,提高桥体1的稳定。桥体1下底面两侧的边沿设有滴水台18,滴水台18采用水泥浇筑,并与桥体1一体配合,即可通过滴水台18对桥体1的下底面进行防雨处理,降低雨水对桥体1的侵蚀。碟簧15设置有三个,三个碟簧15由下至上依次反向设置,且碟簧15的顶端和底端均设有支撑面,提高碟簧15的稳定,降低刮擦磨损。限位板16的下端面开设有卡台17,卡台17与限位板16下方的碟簧15对应配合,即可由卡台17对限位板16下方的碟簧15进行定位。内导座11的上顶面开设有限位槽14,限位槽14与内导座11上方的碟簧15配合,即可通过限位槽14对碟簧15的压缩形变进行限位,结构更加稳定。立柱4的顶端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风防雨建筑结构,包括桥体(1)和立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体(1)的下方设有立柱(4),所述桥体(1)下底面的两侧设有支座(2),所述支座(2)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上安装板(3),所述上安装板(3)两侧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顶座(6),所述顶座(6)与支座(2)对应,所述立柱(4)的上顶面固定安装有下安装板(5),所述下安装板(5)上端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底板(10),所述顶座(6)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导柱(7),所述底板(10)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内导座(11),所述内导座(11)内形成有内导腔(12),所述内导腔(12)上顶面开设有导向孔(13),所述导向孔(13)与导柱(7)配合,所述导柱(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与内导腔(12)配合,所述限位板(16)上方和下方的内导腔(12)内均设有碟簧(15),所述限位板(16)上方的碟簧(15)与导柱(7)配合,所述导柱(7)的外侧设有外导座(8),所述外导座(8)的顶端与顶座(6)固定连接,且所述外导座(8)内形成有外导腔(9),所述外导腔(9)与内导座(11)的外侧壁配合,所述内导座(11)上方的外导腔(9)内设有碟簧(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风防雨建筑结构,包括桥体(1)和立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体(1)的下方设有立柱(4),所述桥体(1)下底面的两侧设有支座(2),所述支座(2)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上安装板(3),所述上安装板(3)两侧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顶座(6),所述顶座(6)与支座(2)对应,所述立柱(4)的上顶面固定安装有下安装板(5),所述下安装板(5)上端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底板(10),所述顶座(6)的下底面固定安装有导柱(7),所述底板(10)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内导座(11),所述内导座(11)内形成有内导腔(12),所述内导腔(12)上顶面开设有导向孔(13),所述导向孔(13)与导柱(7)配合,所述导柱(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与内导腔(12)配合,所述限位板(16)上方和下方的内导腔(12)内均设有碟簧(15),所述限位板(16)上方的碟簧(15)与导柱(7)配合,所述导柱(7)的外侧设有外导座(8),所述外导座(8)的顶端与顶座(6)固定连接,且所述外导座(8)内形成有外导腔(9),所述外导腔(9)与内导座(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龙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