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志伟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用方便调节的管道稳定对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74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方便调节的管道稳定对接装置,包括:主体,内槽,底件,插槽,连接件,移动件和顶件;所述主体包括有侧槽,导向槽,安装槽;所述主体的两侧设有侧槽,且侧槽为T形结构;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数个导向槽,且导向槽为中间凸起的矩形结构;所述主体的外侧中间位置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电动缸;底件是用来设在主体的底部的,使得主体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底件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底件底端的底板可以地面接触,使得本装置在承接管道的时候,可以受力下压,从而使底板可以被压缩,使得插件可以初步插入地面,使得本装置可以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方便调节的管道稳定对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对接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方便调节的管道稳定对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利工程铺设管道的时候,通常需要使用工具控制管道移动进行准确的对接,这时就需要用到管道对接装置。例如申请号:CN201911000172.8中涉及一种埋地管道对接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已安装管道连接;第二固定件,其上设有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待对接管道连接;导向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朝向两者相对或背离的方向移动。导向机构通过内部设置的两个直齿条以及齿轮的啮合连接实现两个管道的对接。解决了人工对接埋地管道比较困难的问题,还解决了采用大型吊具进行吊装管道的对接精度不易控制,以及不具备大型吊具的操作空间等问题。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管道对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与地面接触支撑的时候,管道压到对接装置上方的时候,基座容易产生滑动或位移,从而导致管道无法准确对接,无法在下压力越大的情况下越稳固,且现有的管道对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在支撑两个管道进行连接的时候,单个基座的底部容易出现下陷的现象,而下陷之后无法调节复位,使用起来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方便调节的管道稳定对接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管道对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与地面接触支撑的时候,管道压到对接装置上方的时候,基座容易产生滑动或位移,从而导致管道无法准确对接,无法在下压力越大的情况下越稳固,且现有的管道对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在支撑两个管道进行连接的时候,单个基座的底部容易出现下陷的现象,而下陷之后无法调节复位,使用起来不够便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方便调节的管道稳定对接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水利工程用方便调节的管道稳定对接装置,包括主体,内槽,底件,插槽,连接件,移动件和顶件;所述主体包括有侧槽,导向槽,安装槽;所述主体的两侧设有侧槽,且侧槽为T形结构;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数个导向槽,且导向槽为中间凸起的矩形结构;所述主体的外侧中间位置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电动缸;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主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内槽设在主体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底件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主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插槽设在底件的外侧中间位置;所述连接件包括有连接槽,契合件;所述连接件为U形结构,且连接件的两侧设有连接槽,并且连接槽的外端为倾斜状结构;所述契合件的内端为U形结构,且契合件的外端两侧为矩形长条状结构;所述契合件的外端插入安装在连接槽的内部;所述契合件与连接槽为可拼接结构;所述连接件的内侧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设在主体的两侧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移动件的外侧设有操控杆,且移动件嵌入安装在侧槽的内部,并且移动件内部的受力杆底端通过连接板安装在主体的侧边;所述顶件安装在主体的顶端,且顶件的外侧底部与电动缸的顶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槽包括有连接块;所述内槽为T形结构,且内槽的内部顶端通过弹簧安装有连接块的侧边;所述连接块为工字型结构,且连接块通过弹簧处于内槽的内部顶端;所述内槽为可导向移动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底件包括有插件,底板;所述底件为矩形结构,且底件的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底件的底部设有数个锥形结构插件;所述底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底板的内部设有数个圆孔,并且底板为橡胶材质;所述底板的圆孔内部插入安装有插件,且底板为防滑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插槽包括有支撑件;所述插槽为T形结构,且插槽的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支撑件的顶端为T形结构,且支撑件的底部为矩形结构;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内侧嵌入安装在支撑件的内部;所述支撑件安装在插槽的内部为可支撑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包括有旋转件,受力杆;所述移动件的外端为矩形结构,且移动件的外端内侧为T形结构;所述移动件的内部嵌入安装有旋转件,且旋转件的底部为六角形结构,并且旋转件的内部设有螺纹;所述受力杆为圆柱形螺杆,且受力杆通过螺纹安装在旋转件的内部;所述旋转件为可旋转调节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顶件包括有导向杆和防滑件;所述顶件为矩形结构,且顶件的顶端内部为弧形结构;所述顶件的底部设有数个导向杆,且导向杆插入安装在导向槽的内部;所述顶件的顶端内部两侧安装有防滑件,且防滑件为弧形结构,并且防滑件为橡胶材质;所述顶件为可支撑移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底件以及移动件,此处的底件是用来设在主体的底部的,使得主体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底件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底件底端的底板可以地面接触,使得本装置在承接管道的时候,可以受力下压,从而使底板可以被压缩,使得插件可以初步插入地面,使得本装置可以更加稳固,而底件的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是为了使得底件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加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而插件则是在受力之后插入到地面内部的,使得本装置受力越大越稳固,使得本装置不会出现滑动,而橡胶材质的底板是用来辅助支撑以及防滑的,使得本装置不会出现滑动;还有的是,移动件是用来通过人力使用扳手控制其内部的旋转件进行旋转的,从而使旋转件通过内部的螺纹控制受力杆进行移动,从而使受力杆可以带动主体处于水平的状态,从而保持平衡,使得管道对接更加准确,而移动件的内侧为T形结构,是为了可以有效的嵌入安装在侧槽的内部的,使得移动件在移动的时候,可以被导向,从而流畅的进行移动,而旋转件则是用来安装在移动件的内部进行旋转的,使得旋转件在旋转的时候,可以通过内部的螺纹有效的控制受力杆进行移动,使得受力杆可以有效的带动主体移动,从而调节主体在分体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调节控制在同一水平状态,从而解决了在使用的时候,与地面接触支撑的时候,管道压到对接装置上方的时候,基座容易产生滑动或位移,从而导致管道无法准确对接,无法在下压力越大的情况下越稳固,且现有的管道对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在支撑两个管道进行连接的时候,单个基座的底部容易出现下陷的现象,而下陷之后无法调节复位,使用起来不够便捷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由图2引出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分离测试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分离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顶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移动件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主体;101、侧槽;102、导向槽;103、安装槽;2、内槽;201、连接块;3、底件;301、插件;302、底板;4、插槽;401、支撑件;5、连接件;501、连接槽;502、契合件;6、移动件;601、旋转件;602、受力杆;7、顶件;701、导向杆;702、防滑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方便调节的管道稳定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内槽(2),底件(3),插槽(4),连接件(5),移动件(6)和顶件(7);所述主体(1)包括有侧槽(101),导向槽(102),安装槽(103);所述主体(1)的两侧设有侧槽(101),且侧槽(101)为T形结构;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数个导向槽(102),且导向槽(102)为中间凸起的矩形结构;所述主体(1)的外侧中间位置设有安装槽(103),且安装槽(103)的内部安装有电动缸;所述主体(1)为矩形结构,且主体(1)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内槽(2)设在主体(1)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底件(3)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主体(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插槽(4)设在底件(3)的外侧中间位置;所述连接件(5)包括有连接槽(501),契合件(502);所述连接件(5)为U形结构,且连接件(5)的两侧设有连接槽(501),并且连接槽(501)的外端为倾斜状结构;所述契合件(502)的内端为U形结构,且契合件(502)的外端两侧为矩形长条状结构;所述契合件(502)的外端插入安装在连接槽(501)的内部;所述契合件(502)与连接槽(501)为可拼接结构;所述连接件(5)的内侧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设在主体(1)的两侧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移动件(6)的外侧设有操控杆,且移动件(6)嵌入安装在侧槽(101)的内部,并且移动件(6)内部的受力杆(602)底端通过连接板安装在主体(1)的侧边;所述顶件(7)安装在主体(1)的顶端,且顶件(7)的外侧底部与电动缸的顶端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方便调节的管道稳定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内槽(2),底件(3),插槽(4),连接件(5),移动件(6)和顶件(7);所述主体(1)包括有侧槽(101),导向槽(102),安装槽(103);所述主体(1)的两侧设有侧槽(101),且侧槽(101)为T形结构;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数个导向槽(102),且导向槽(102)为中间凸起的矩形结构;所述主体(1)的外侧中间位置设有安装槽(103),且安装槽(103)的内部安装有电动缸;所述主体(1)为矩形结构,且主体(1)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内槽(2)设在主体(1)的内侧中间位置;所述底件(3)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主体(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插槽(4)设在底件(3)的外侧中间位置;所述连接件(5)包括有连接槽(501),契合件(502);所述连接件(5)为U形结构,且连接件(5)的两侧设有连接槽(501),并且连接槽(501)的外端为倾斜状结构;所述契合件(502)的内端为U形结构,且契合件(502)的外端两侧为矩形长条状结构;所述契合件(502)的外端插入安装在连接槽(501)的内部;所述契合件(502)与连接槽(501)为可拼接结构;所述连接件(5)的内侧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设在主体(1)的两侧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移动件(6)的外侧设有操控杆,且移动件(6)嵌入安装在侧槽(101)的内部,并且移动件(6)内部的受力杆(602)底端通过连接板安装在主体(1)的侧边;所述顶件(7)安装在主体(1)的顶端,且顶件(7)的外侧底部与电动缸的顶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利工程用方便调节的管道稳定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2)包括有连接块(201);所述内槽(2)为T形结构,且内槽(2)的内部顶端通过弹簧安装有连接块(201)的侧边;所述连接块(201)为工字型结构,且连接块(201)通过弹簧处于内槽(2)的内部顶端;所述内槽(2)为可导向移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闫志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