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着舒适的梭织运动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681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着舒适的梭织运动装,包括由梭织面料拼接而成的服装本体,梭织面料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纬纱包括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梭织面料由多个循环单元组成,经纱和第一纬纱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第二纬纱为涤纶纱,在一个所述循环单元中包含两根所述第一纬纱、至少两根所述第二纬纱以及12根所述经纱,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沿经向交替排布,梭织面料上形成第一条形凸起、第二条形凸起、第一条形凹槽以及第二条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穿着舒适、速干性能好、造型新颖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着舒适的梭织运动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着舒适的梭织运动装。
技术介绍
梭织物主要优点是结构稳定,布面平整,悬垂时一般不会出现驰垂现象,适合各种裁剪方法,但其与针织面料相比,弹性相对较差,由于面料较为致密,在保持皮肤干爽性能方面也相对较差。为了提高梭织物的弹性,传统的做法是选用弹性纱线,如CN208472283U,名称为“一种梭织面料”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梭织面料,其结构包括面料基布,所述面料基布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相互交叉垂直,所述经纱采用S/天丝,所述纬纱采用S/天丝强捻左右捻。上述这种面料虽然能够提升面料的弹性,但是面料的速干性能、穿着舒适性还难以令人满意,有待改善。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着舒适、速干性能好、造型新颖的梭织运动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穿着舒适的梭织运动装,包括由梭织面料拼接而成的服装本体,梭织面料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纬纱包括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梭织面料由多个循环单元组成,所述经纱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所述第一纬纱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所述第二纬纱为涤纶纱,在一个所述循环单元中包含两根所述第一纬纱、至少两根所述第二纬纱以及12根所述经纱,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沿经向交替排布,12根所述经纱沿纬向排布,第一根所述第一纬纱与12根所述经纱交织方式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第二根所述第一纬纱与12根所述经纱交织方式为: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第一根所述第二纬纱与12根所述经纱交织方式为: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第二根所述第二纬纱与12根所述经纱交织方式为: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沉,所述第一纬纱中连续沉置于所述经纱下的部分对应的所述经纱形成梭织面料的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二纬纱中连续沉置于所述经纱下的部分对应的所述经纱形成梭织面料的第二条形凸起,梭织面料上与第一条形凸起相对的一面对应形成第一条形凹槽,梭织面料上与第二条形凸起相对的一面对应形成第二条形凹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锦纶为70D/48F的拉伸变形丝,所述氨纶的规格为40D。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纬纱的规格为300D/288F。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可以在面料的一面形成条形凸起,在面料的另一面形成条形凹槽,增强面料的纹理感,时尚新颖,经纱和第一纬纱采用氨纶包芯纱赋予面料更好的弹性,接触皮肤主要是涤纶,确保亲肤,同时涤纶速干性好,与皮肤接触的一面具有条形凹槽,与皮肤接触面积小,保持皮肤干爽,整个服装具有穿着舒适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梭织面料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梭织面料的剖面结构示意简图。图中:梭织面料100第一纬纱10第二纬纱20经纱30第一条形凸起101第二条形凸起102第一条形凹槽103第二条形凹槽10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描述,图1中,填充区域所在的方格表示经纱30位于纬纱之上,未填充的方格表示经纱30位于纬纱上。参照图1至图2,一种穿着舒适的梭织运动装,包括由梭织面料100拼接而成的服装本体,梭织面料100由经纱30与纬纱交织而成,纬纱包括第一纬纱10和第二纬纱20,梭织面料100由多个循环单元组成。本技术中,所述经纱30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所述第一纬纱10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所述第二纬纱20为涤纶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锦纶为70D/48F的拉伸变形丝,所述氨纶的规格为40D。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纬纱20的规格为300D/288F。涤纶的F数高,确保亲肤。此处的本专利技术的D,业界称为丹尼尔数,其系指9000米纱线的重量(单位为克);F,是指一根纱线中微细纤维的根数。本技术中,在一个所述循环单元中包含两根所述第一纬纱10、至少两根所述第二纬纱20以及12根所述经纱30,在图1和图2中,每个循环单元有两根第二纬纱20,所述第一纬纱10和所述第二纬纱20沿经向交替排布,12根所述经纱30沿纬向排布,第一根所述第一纬纱10与12根所述经纱30交织方式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第二根所述第一纬纱10与12根所述经纱30交织方式为: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第一根所述第二纬纱20与12根所述经纱30交织方式为: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第二根所述第二纬纱20与12根所述经纱30交织方式为: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沉。此处的“沉”表示纬纱位于经纱30之下,也即经纱30位于纬纱之上,此处的“浮”表示纬纱位于经纱30之上,也即经纱30位于纬纱之下。在本实施例中,以一条第一纬纱10和一条第二纬纱20交替进行排列,也可以以一条第一纬纱10和多条第二纬纱20交替排列。本技术可以形成正面花灰长方格,翻面断竖纹的纹理。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纬纱10中连续沉置于所述经纱30下的部分(即图中连成长条形状的填充区域)对应的所述经纱30形成梭织面料100的第一条形凸起101,所述第二纬纱20中连续沉置于所述经纱30下的部分(即图中连成长条形状的填充区域)对应的所述经纱30形成梭织面料100的第二条形凸起102,梭织面料100上与第一条形凸起101相对的一面对应形成第一条形凹槽103,梭织面料100上与第二条形凸起102相对的一面对应形成第二条形凹槽104。本技术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制作:步骤1、坯布织造,将第一纬纱10、第二纬纱20以及经纱30通过梭织方式形成坯布;步骤2、退浆精炼:去除纱线在织造前上的浆料及在纺丝过程中沾上的油剂;步骤3、染色定型用酸性染料及分散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定型,步骤4、制版:依据设计款式图,制版排唛,打印纸样;步骤5、裁剪:根据纸样剪裁面料,获取成衣裁片;步骤6、车缝整烫:将准备好的成衣裁片,搭配相关辅料,进行缝制、整烫。本技术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着舒适的梭织运动装,包括由梭织面料拼接而成的服装本体,梭织面料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纬纱包括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梭织面料由多个循环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所述第一纬纱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所述第二纬纱为涤纶纱,在一个所述循环单元中包含两根所述第一纬纱、至少两根所述第二纬纱以及12根所述经纱,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沿经向交替排布,12根所述经纱沿纬向排布,第一根所述第一纬纱与12根所述经纱交织方式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第二根所述第一纬纱与12根所述经纱交织方式为: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第一根所述第二纬纱与12根所述经纱交织方式为: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第二根所述第二纬纱与12根所述经纱交织方式为: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沉,所述第一纬纱中连续沉置于所述经纱下的部分对应的所述经纱形成梭织面料的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二纬纱中连续沉置于所述经纱下的部分对应的所述经纱形成梭织面料的第二条形凸起,梭织面料上与第一条形凸起相对的一面对应形成第一条形凹槽,梭织面料上与第二条形凸起相对的一面对应形成第二条形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着舒适的梭织运动装,包括由梭织面料拼接而成的服装本体,梭织面料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纬纱包括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梭织面料由多个循环单元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所述第一纬纱为锦纶包覆氨纶形成的包芯纱,所述第二纬纱为涤纶纱,在一个所述循环单元中包含两根所述第一纬纱、至少两根所述第二纬纱以及12根所述经纱,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沿经向交替排布,12根所述经纱沿纬向排布,第一根所述第一纬纱与12根所述经纱交织方式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第二根所述第一纬纱与12根所述经纱交织方式为: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第一根所述第二纬纱与12根所述经纱交织方式为:沉-浮-沉-浮-沉-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程熙徐中印伍嫣王鸿达马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柯林福建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