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用组合拼焊料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64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热处理用料架技术领域,提供了热处理用组合拼焊料架,包括第一底盘、第二底盘、外撑杆、外连接架、外延伸杆、外定位架、内连接架、内定位架,所述第一底盘的一侧边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盘的一侧边沿,所述外撑杆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外撑杆组,通过设置相连接的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的顶部向上均依次设置有外撑杆、外连接架、外延伸杆和外定位架,外连接架内设置用于定位工件的内连接架,外定位架内的设置用于定位工件的内定位架,并且内连接架和内定位架均为矩阵式分布,从而能够在装料的时候也只考虑放置待处理的长轴工件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拼装各种热处理工装了,节约工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处理用组合拼焊料架
本技术属于热处理用料架的
,尤其涉及热处理用组合拼焊料架。
技术介绍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常见的金属热处理方法主要有:一、退火:将钢件加热,然后随炉温缓慢冷却。二、正火:将钢件加热,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三、淬火:将钢件加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四、回火: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工件,为了方便大规模的生产,需要采用放置架或者托盘将其集中到一起进行处理,原始的工装设计,物料多,管理起来麻烦,装料过程消耗大量人工,也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热处理用组合拼焊料架,旨在解决原始的工装设计的物料多、不方便管理、装料过程消耗大量人工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热处理用组合拼焊料架,包括第一底盘、第二底盘、外撑杆、外连接架、外延伸杆、外定位架、内连接架、内定位架;所述第一底盘的一侧边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盘的一侧边沿,所述外撑杆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外撑杆组,两组外撑杆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底盘和所述第二底盘,两组所述外撑杆组件内的所述外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盘和所述第二底盘,所述外连接架为矩形框架,所述外连接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底盘和所述第二底盘,两个所述外连接架的下沿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外撑杆组内的所述外撑杆的上端,所述内连接架为方形框结构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内连接架均分为两组内连接架组,两组内连接架组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外连接架,位于同一所述内连接架组内的多个所述内连接架为矩阵式分布且固定在对应所述外连接架的内侧,所述外延伸杆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外延伸杆组,两个所述外延伸杆组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外连接架,所述外延伸杆组内的多个所述延伸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对应所述外连接架的上端,所述外定位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两组所述外延伸杆组,所述外延伸杆组内的多个所述外延伸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对应所述外定位架的下端,所述内定位架为方形框架,所述内定位架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内定位架组,两组内定位架组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外定位架,位于同一所述内定位架组内的多个所述内定位架为矩阵式分布且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外定位架的内侧,所述第一底盘和所述第二底盘的上表面均具有多个插槽。优选的,还包括内撑杆,所述内撑杆设置有多个且分别对应多个所述外撑杆,每一个所述外撑杆的内侧均固定一个对应的所述内撑杆,所述内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盘或所述第二底盘,所述内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内连接架。优选的,还包括内延伸杆,所述内延伸杆设置有多个且分别对应多个所述外延伸杆,所述外延伸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内连接架,所述外延伸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定位架。优选的,每一个所述内定位架组包括50个所述内定位架,且50个所述内定位架形成的矩阵中,宽度方向设置5个所述内定位架,长度方向设置10个所述定位架。优选的,每一个所述内连接架组包括50个所述内连接架,且50个所述内连接架形成的矩阵中,宽度方向设置5个所述内连接架,长度方向设置10个所述定位架。优选的,所述第一底盘和所述第二底盘上具有分别对应多个所述内连接架的多个方格,每一个方格内具有多个所述插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热处理用组合拼焊料架,通过设置相连接的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的顶部向上均依次设置有外撑杆、外连接架、外延伸杆和外定位架,外连接架内设置用于定位工件的内连接架,外定位架内的设置用于定位工件的内定位架,并且内连接架和内定位架均为矩阵式分布,从而能够在装料的时候也只考虑放置待处理的长轴工件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拼装各种热处理工装了,节约工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热处理用组合拼焊料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的侧视图。图中:1-第一底盘、2-第二底盘、3-外撑杆、4-外连接架、5-外延伸杆、6-外定位架、7-内撑杆、8-内连接架、9-内延伸杆、10-内定位架、11-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热处理用组合拼焊料架,包括第一底盘1、第二底盘2、外撑杆3、外连接架4、外延伸杆5、外定位架6、内连接架8、内定位架10。第一底盘1的一侧边沿固定连接第二底盘2的一侧边沿,外撑杆3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外撑杆组,两组外撑杆组分别对应第一底盘1和第二底盘2,两组外撑杆组件内的外撑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底盘1和第二底盘2,外连接架4为矩形框架,外连接架4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第一底盘1和第二底盘2,两个外连接架4的下沿固定连接两组外撑杆组内的外撑杆3的上端,内连接架8为方形框结构且设置有多个,多个内连接架8均分为两组内连接架组,两组内连接架组分别对应两个外连接架4,位于同一内连接架组内的多个内连接架8为矩阵式分布且固定在对应外连接架4的内侧,外延伸杆5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外延伸杆组,两个外延伸杆组分别对应两个外连接架4,外延伸杆组内的多个延伸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对应外连接架4的上端,外定位架6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两组外延伸杆组,外延伸杆组内的多个外延伸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对应外定位架6的下端,内定位架10为方形框架,内定位架10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内定位架组,两组内定位架组分别对应两个外定位架6,位于同一内定位架组内的多个内定位架10为矩阵式分布且固定在对应的外定位架6的内侧,第一底盘1和第二底盘2的上表面均具有多个插槽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底盘1和第二底盘2均为矩形盘,第一底盘1和第二底盘2的一侧长边相连,第二底盘2的另一侧长边沿具有两个U型凹槽。外撑杆3和外延伸杆5均设置有弧形杆和直板形杆两种,弧形杆设置在第一底盘1和第二底盘2的四角处,直板形设置在第一底盘1和第二底盘2的侧边沿处,多个外撑杆3的上端通过外连接架4固定,多个外延伸杆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外定位架6和外外连接架4固定,内连接架4和内定位架10均用于对待放置的物料进行限位,且本技术的料架用于放置待处理的长轴工件,不需要再拼装各种热处理工装了,节约工时。进一步的,还包括内撑杆7,内撑杆7设置有多个且分别对应多个外撑杆3,每一个外撑杆3的内侧均固定一个对应的内撑杆7,内撑杆7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底盘1或第二底盘2,内撑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内连接架8。在本实施方式中,内撑杆7与外撑杆3的数量相同,内撑杆7用于提升外撑杆3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料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的,还包括内延伸杆9,内延伸杆9设置有多个且分别对应多个外延伸杆5,外延伸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内连接架8,外延伸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热处理用组合拼焊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盘(1)、第二底盘(2)、外撑杆(3)、外连接架(4)、外延伸杆(5)、外定位架(6)、内连接架(8)、内定位架(10);/n所述第一底盘(1)的一侧边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盘(2)的一侧边沿,所述外撑杆(3)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外撑杆组,两组外撑杆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底盘(1)和所述第二底盘(2),两组所述外撑杆组件内的所述外撑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盘(1)和所述第二底盘(2),所述外连接架(4)为矩形框架,所述外连接架(4)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底盘(1)和所述第二底盘(2),两个所述外连接架(4)的下沿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外撑杆组内的所述外撑杆(3)的上端,所述内连接架(8)为方形框结构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内连接架(8)均分为两组内连接架组,两组内连接架组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外连接架(4),位于同一所述内连接架组内的多个所述内连接架(8)为矩阵式分布且固定在对应所述外连接架(4)的内侧,所述外延伸杆(5)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外延伸杆组,两个所述外延伸杆组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外连接架(4),所述外延伸杆组内的多个所述延伸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对应所述外连接架(4)的上端,所述外定位架(6)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两组所述外延伸杆组,所述外延伸杆组内的多个所述外延伸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对应所述外定位架(6)的下端,所述内定位架(10)为方形框架,所述内定位架(10)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内定位架组,两组内定位架组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外定位架(6),位于同一所述内定位架组内的多个所述内定位架(10)为矩阵式分布且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外定位架(6)的内侧,所述第一底盘(1)和所述第二底盘(2)的上表面均具有多个插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热处理用组合拼焊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盘(1)、第二底盘(2)、外撑杆(3)、外连接架(4)、外延伸杆(5)、外定位架(6)、内连接架(8)、内定位架(10);
所述第一底盘(1)的一侧边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盘(2)的一侧边沿,所述外撑杆(3)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外撑杆组,两组外撑杆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底盘(1)和所述第二底盘(2),两组所述外撑杆组件内的所述外撑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盘(1)和所述第二底盘(2),所述外连接架(4)为矩形框架,所述外连接架(4)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底盘(1)和所述第二底盘(2),两个所述外连接架(4)的下沿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外撑杆组内的所述外撑杆(3)的上端,所述内连接架(8)为方形框结构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内连接架(8)均分为两组内连接架组,两组内连接架组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外连接架(4),位于同一所述内连接架组内的多个所述内连接架(8)为矩阵式分布且固定在对应所述外连接架(4)的内侧,所述外延伸杆(5)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外延伸杆组,两个所述外延伸杆组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外连接架(4),所述外延伸杆组内的多个所述延伸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对应所述外连接架(4)的上端,所述外定位架(6)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两组所述外延伸杆组,所述外延伸杆组内的多个所述外延伸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对应所述外定位架(6)的下端,所述内定位架(10)为方形框架,所述内定位架(10)设置有多个且均分为两组内定位架组,两组内定位架组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外定位架(6),位于同一所述内定位架组内的多个所述内定位架(10)为矩阵式分布且固定在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福爱尔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