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62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风门,包括门体、门闩、铰接座、限位座和连接件,门体被夹设在两层墙体之间内并可在地面上移动,两层墙体上均开设有开孔,铰接座和限位座分别设置在同一个墙体的开孔的孔壁上,且铰接座和限位座相对设置,限位座的安装高度与铰接座的安装高度不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门体表面,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门闩活动连接并可沿门闩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门体可使连接件驱动门闩转动,使门闩远离铰接座的一端与限位座选择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风门整体结构简单、可靠且操作方便,门闩跟随门体的开闭自动抬起及复位,门闩保持与铰接座和连接件的连接且只在墙体的开孔内运动,无需单独对门闩进行安装和拆除操作,门闩占据的空间小、不易遗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风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防风门。
技术介绍
变电厂站中,存在大量连接户外的防风门,在台风等恶劣天气中,频繁变换的风向以及瞬时的急速骤风,对防风门形成强度和方向反复变化的风压,引发防风门来回摇晃,甚至松动开启,造成风雨侵入室内,严重影响室内设备的安全运行。当前对防风门的抗台风措施一般是采用门闩在防风门的背面进行支撑,以提高门的抗风强度。门闩一般呈杆状,杆身较长,需要对门闩进行单独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且门闩在闲置时摆放存储不便,通常是取下后斜靠在室内的墙上,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风门,其门闩能随着门体的移动自行抬起及复位,门闩不易丢失,方便使用。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防风门,包括门体、门闩、铰接座、限位座和连接件,所述门体被夹设在两层墙体之间内并可在地面上移动,两层所述墙体上均开设有开孔,所述铰接座和所述限位座分别设置在同一个所述墙体的所述开孔的孔壁上,且所述铰接座和所述限位座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座的安装高度与所述铰接座的安装高度不同,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门体表面,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门闩活动连接并可沿所述门闩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所述门体可使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门闩转动,使所述门闩远离所述铰接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座选择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闩的一侧面与所述门体表面贴合,所述门闩的另一个侧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门闩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部并可沿所述凹槽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和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凹槽内部并可沿所述凹槽滚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开设在背离所述门体的一面,所述凹槽的截面呈T型,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本体连接,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所述连接轴及所述滚轮均设置在所述凹槽内部,所述滚轮可在所述凹槽的槽壁上滚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远离所述铰接座的一端开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座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铰接座的安装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门体的一侧边缘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闩的长度小于所述铰接座到所述开孔顶部之间的距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体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门体可在地面上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闩和所述连接件均采用铝合金制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风门在门体上设置有连接件,门体在运动过程中带动连接件运动,由于限位座和铰接座的设置高度不同,当门体关闭时,门闩与水平面之间存在夹角,连接件在运动时,可以在门闩上产生转动力矩,使一端与铰接座铰接的门闩发生转动,从而在门体打开时使门闩的另一端随之从限位座上脱离,当门体关闭时,门闩又重新与限位座连接,实现自动复位。整体结构简单、可靠且操作方便,门闩一直保持与铰接座和连接件的连接且只在墙体的开孔内运动,无需单独对门闩进行安装和拆除操作,门闩占据的空间小、不易遗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风门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风门关闭时的背面示意图;图3为图2实施例的防风门开启时的背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门闩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件的侧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位座的正面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面示意图。图中:1、门体;2、门闩;21、凹槽;3、铰接座;4、限位座;41、第一板;42、第二板;43、第三板;5、连接件;51、连接件本体;52、滚轮;53、连接轴;6、把手;100、墙体;110、开孔;200、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防风门包括门体1、门闩2、铰接座3、限位座4和连接件5,门体1被夹设在两层墙体100之间内并可在地面200上移动,两层墙体100上均开设有开孔110,铰接座3和限位座4分别设置在同一个墙体100的开孔110的孔壁上,且铰接座3和限位座4相对设置,限位座4的安装高度与铰接座3的安装高度不同,连接件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门体1表面,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门闩2活动连接并可沿门闩2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门体1可使连接件5驱动门闩2转动,使门闩2远离铰接座3的一端与限位座4选择性连接。本实施例的防风门在门体1上设置有连接件5,门体1在运动过程中带动连接件5运动,由于铰接座3和限位座4的设置高度不同,当门体1关闭时,门闩2与水平面之间存在夹角,连接件5在运动时,可以在门闩2上产生转动力矩,使一端与铰接座3铰接的门闩2发生转动,从而在门体1打开时使门闩2的另一端随之从限位座4上脱离,当门体1关闭时,门闩2又重新与限位座4连接,实现自动复位。整体结构简单、可靠且操作方便,门闩2一直保持与铰接座3和连接件5的连接且只在墙体100的开孔110内运动,无需单独对门闩2进行安装和拆除操作,门闩2占据的空间小、不易遗失。如图4所示,优选的,门闩2的一侧面与门体1表面贴合,门闩2的另一个侧面上开设有凹槽21,凹槽21沿门闩2的长度方向开设,连接件5的一端设置在凹槽21内部并可沿凹槽21移动。通过开设凹槽21可以为连接件5提供稳定的运动轨道,使门闩2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进一步的,连接件5包括连接件本体51和滚轮52,滚轮52设置在凹槽21内部并可沿凹槽21滚动。通过设置滚轮52,可以减少连接件5与门闩2之间相对运动的摩擦力,使门闩2转动所需要的作用力减小,方便门体1的开启和关闭。如图5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凹槽21开设在背离门体1的一面,凹槽21的截面呈T型,如图6所示,连接件5还包括连接轴53,连接轴53的一端与连接件本体51连接,滚轮52设置在连接轴53的另一端,连接轴53及滚轮52均设置在凹槽21内部,滚轮52可在凹槽21的槽壁上滚动。此种结构的凹槽21可以将滚轮52限制在门闩2的内部移动,滚轮52不会与门闩2脱离接触,稳定性高。门闩2的横截面通常设置为矩形,除去与门体1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门闩、铰接座、限位座和连接件,所述门体被夹设在两层墙体之间内并可在地面上移动,两层所述墙体上均开设有开孔,所述铰接座和所述限位座分别设置在同一个所述墙体的所述开孔的孔壁上,且所述铰接座和所述限位座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座的安装高度与所述铰接座的安装高度不同,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门体表面,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门闩活动连接并可沿所述门闩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所述门体可使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门闩转动,使所述门闩远离所述铰接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座选择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门闩、铰接座、限位座和连接件,所述门体被夹设在两层墙体之间内并可在地面上移动,两层所述墙体上均开设有开孔,所述铰接座和所述限位座分别设置在同一个所述墙体的所述开孔的孔壁上,且所述铰接座和所述限位座相对设置,所述限位座的安装高度与所述铰接座的安装高度不同,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门体表面,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门闩活动连接并可沿所述门闩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所述门体可使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门闩转动,使所述门闩远离所述铰接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座选择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闩的一侧面与所述门体表面贴合,所述门闩的另一个侧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门闩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部并可沿所述凹槽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和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凹槽内部并可沿所述凹槽滚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睿冯永亮宁雪峰张智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