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9517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包括生态护坡模组;生态护坡模组包括由多个呈正六棱柱薄壁槽体的生态框体拼接成蜂窝形,生态框体的肩部和腰部均开设有第二引导孔,第二引导孔中设有用于将相邻的生态框体固定成一体的扣件,扣件包括定位件和紧固件,紧固件开设有用于依次连通第二引导孔和卡扣槽的第三引导孔,生态框体中且位于扣件上方盖设有阻拦网。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蜂窝式结构,种植面积大,种植槽肩部和腰部开孔,利于维持生态框体中水分,多余水分经引导孔竖直斜向下流出,利于生态框体组合单元营养交换,生态框体蓄水保土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护坡,一般采用单纯的工程措施防护,主要有浆砌石或干砌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板护坡等,在保持岸坡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防洪排涝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对景观和环境和生态均产生了不良影响,造成了水体和陆地环境的恶化,甚至严重威胁着人们赖以生产、生活得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1.水-土-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循环体系被彻底破坏,丧失水体自净能力;2.地下水补充通道被切断,城镇地下水位难以得到补充;3.缺少绿色植被,不仅与现代人们追求建立优美环境的意愿相违背,更与现代城市的人文景观不相和谐。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护坡的缺陷,公开号为CN11045364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坡单元及其组成的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护坡模块及堤坝,护坡模块包括有固定框体,固定框体通过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第一卡板及第二卡板的配合固定,实现多组护坡模块之间快速组装,可以方便排放雨水,实现。但该专利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相邻固定框体之间的间隙较大,护坡模块有效铺设面积小;2.用于紧固固定框体的组件、卡板结构复杂,造价高;3.固定框体蓄水保土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能够提高生态框体种植面积,简化生态框体安装,提高生态框体蓄水保土能力;解决了原先生态护坡施工复杂,蓄水保土能力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能够提高生态框体种植面积,简化生态框体安装,提高生态框体蓄水保土能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包括土质边坡、铺设于所述土质边坡上的透水土工布,铺设于所述透水土工布上且用于种植的生态护坡模组;所述生态护坡模组包括由多个呈正六棱柱薄壁槽体的生态框体拼接成蜂窝形,所述生态框体的底壁穿设有定位锚杆,所述定位锚杆贯穿所述透水土工布且深入所述土质边坡,所述生态框体的底壁沿定位锚杆的轴向开设有第一引导孔,所述生态框体的肩部和腰部均开设有第二引导孔,所述第二引导孔中设有用于将相邻的生态框体固定成一体的扣件,所述扣件包括定位件和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固设有悬臂钩,所述定位件开设有与悬臂钩相匹配的卡扣槽,所述紧固件开设有用于依次连通第二引导孔和卡扣槽的第三引导孔,所述生态框体中且位于所述扣件上方盖设有阻拦网。可选的,所述生态框体的肩部和腰部内壁均开设有用于容纳定位件和紧固件的扣件槽,所述扣件槽槽深为定位件厚度的一半。可选的,所述生态框体的底壁固设有辅助锚杆,所述辅助锚杆以定位锚杆为中心呈环形均匀分布;所述辅助锚杆的长度为8-10cm。可选的,所述生态框体开设有用于放置定位锚杆头部的沉头孔;所述定位锚杆的杆身设有螺旋叶片,且定位锚杆的杆长不小于30cm。可选的,所述悬臂钩包括与所述紧固件一体成型的梁体,以及与所述梁体一体成型的非永久锁紧式保持件,所述保持件的边缘处均做圆角过渡处理。可选的,所述紧固件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梁体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共同竖直插设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呈L字形,且所述金属片位于梁体与紧固件连接过渡处。可选的,所述阻拦网边缘与网架固定连接,所述生态框体内壁开设有容纳网架的网架槽;所述阻拦网由尼龙网交错编织而成,且阻拦网的网孔呈正三角形。可选的,所述土质边坡的坡脚处固设有矩形基础,所述矩形基础包括填充有石料的生态格网固滨笼。可选的,所述土质边坡的坡顶处浇筑有混泥土基础,所述混泥土基础开设有用于连通市政排水管的截水沟,所述混泥土基础顶部铺设有用于遮盖所述截水沟的格栅板。(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蜂窝式结构,种植面积大,种植槽肩部和腰部开孔,利于维持生态框体中水分,多余水分经引导孔竖直斜向下流出,利于生态框体组合单元营养交换,生态框体蓄水保土能力强;2.相比于传统种植框体,生态框体的种植面积大,相邻生态框体中植物间隙小,没有明显的边际,种植生态更加美观,辅助锚杆增大生态框体与土质边坡的接触面积,提高生态框体在土质边坡上安装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中矩形基础用于支撑土质边坡以防止被水流、泥石流、冰流破坏,而雨水经过格栅板过滤后进入截水沟,并随市政排水管排出,避免在暴雨天气下,大量雨水冲刷生态护坡模组;4.金属片以嵌入的方式插入梁体与紧固件,提高梁体的结构强度,避免梁体在安装过程中断裂,提高扣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生态护坡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生态框体、定位锚杆和阻拦网的装配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生态框体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两个生态框体组合成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扣件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土质边坡、2透水土工布、3生态框体、4定位锚杆、5扣件、6阻拦网、7网架、8矩形基础、9混泥土基础、10截水沟、11格栅板、31第一引导孔、32第二引导孔、33扣件槽、34辅助锚杆、35沉头孔、36网架槽、51定位件、52卡扣槽、53紧固件、54第三引导孔、55梁体、56保持件、57第一凹槽、58第二凹槽、59金属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包括土质边坡1、铺设于土质边坡1上的透水土工布2,铺设于透水土工布2上且用于种植的生态护坡模组。土质边坡1的坡脚处固设有矩形基础8,矩形基础8选用填充有石料的生态格网固滨笼,生态格网固滨笼采用六角形双绞合专用机器编织成形,矩形基础8用于支撑土质边坡1以防止被水流、泥石流、冰流破坏。土质边坡1的坡顶处浇筑有混泥土基础9,混泥土基础9开设有用于连通市政排水管的截水沟10,混泥土基础9顶部铺设有用于遮盖截水沟10的格栅板11。雨水经过格栅板11过滤后进入截水沟10,并随市政排水管排出,避免在暴雨天气下,大量雨水冲刷生态护坡模组。请参阅图2,生态护坡模组包括由多个呈正六棱柱薄壁槽体的生态框体3拼接成蜂窝形,蜂窝形结构是覆盖二维平面的最佳拓扑结构,蜂窝形结构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以最少的材质消耗,获得最大的容积和最大的强度、刚度。在生态护坡模组铺设结束后,在生态框体3中填充有含植物种子的种植土,生态框体3作为植物生长的场所,相比于传统种植框体,生态框体3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质边坡(1)、铺设于所述土质边坡(1)上的透水土工布(2),铺设于所述透水土工布(2)上且用于种植的生态护坡模组;/n所述生态护坡模组包括由多个呈正六棱柱薄壁槽体的生态框体(3)拼接成蜂窝形,所述生态框体(3)的底壁穿设有定位锚杆(4),所述定位锚杆(4)贯穿所述透水土工布(2)且深入所述土质边坡(1),所述生态框体(3)的底壁沿定位锚杆(4)的轴向开设有第一引导孔(31),所述生态框体(3)的肩部和腰部均开设有第二引导孔(32),所述第二引导孔(32)中设有用于将相邻的生态框体(3)固定成一体的扣件(5),所述扣件(5)包括定位件(51)和紧固件(53),所述紧固件(53)固设有悬臂钩,所述定位件(51)开设有与悬臂钩相匹配的卡扣槽(52),所述紧固件(53)开设有用于依次连通第二引导孔(32)和卡扣槽(52)的第三引导孔(54),所述生态框体(3)中且位于所述扣件(5)上方盖设有阻拦网(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质边坡(1)、铺设于所述土质边坡(1)上的透水土工布(2),铺设于所述透水土工布(2)上且用于种植的生态护坡模组;
所述生态护坡模组包括由多个呈正六棱柱薄壁槽体的生态框体(3)拼接成蜂窝形,所述生态框体(3)的底壁穿设有定位锚杆(4),所述定位锚杆(4)贯穿所述透水土工布(2)且深入所述土质边坡(1),所述生态框体(3)的底壁沿定位锚杆(4)的轴向开设有第一引导孔(31),所述生态框体(3)的肩部和腰部均开设有第二引导孔(32),所述第二引导孔(32)中设有用于将相邻的生态框体(3)固定成一体的扣件(5),所述扣件(5)包括定位件(51)和紧固件(53),所述紧固件(53)固设有悬臂钩,所述定位件(51)开设有与悬臂钩相匹配的卡扣槽(52),所述紧固件(53)开设有用于依次连通第二引导孔(32)和卡扣槽(52)的第三引导孔(54),所述生态框体(3)中且位于所述扣件(5)上方盖设有阻拦网(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框体(3)的肩部和腰部内壁均开设有用于容纳定位件(51)和紧固件(53)的扣件槽(34),所述扣件槽(33)槽深为定位件(51)厚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框体(3)的底壁固设有辅助锚杆(34),所述辅助锚杆(34)以定位锚杆(4)为中心呈环形均匀分布;所述辅助锚杆(34)的长度为8-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张志同李浩然黄辰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