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48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重载运输车,其包括移动载体及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升降传动组件及升降架;升降驱动件及升降传动组件均设置于移动载体;其中,升降传动组件连动于升降驱动件的输出端;升降架连动于升降传动组件的多个输出端,升降架在升降传动组件的驱动下抬升或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重载运输车结构简单,通过升降驱动件驱动升降传动组件的多个输出端带动升降架进行抬升或下降,有效保证运输平稳性,防止重物发生偏移,影响后续加工处理,提高了运输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载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自动导引运输车
,具体地,涉及一种重载运输车。
技术介绍
自动导引运输车-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但是,现有的AGV车大部分只有运输功能而不能够自动搬起负载,一部分特殊用途的AGV车加装了自动抬升机构,但是,现有的的抬升机构在抬升重物时运行不够平稳,容易导致重物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后续加工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重载运输车,其包括:移动载体及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升降传动组件及升降架;升降驱动件及升降传动组件均设置于移动载体;其中,升降传动组件连动于升降驱动件的输出端;升降架连动于升降传动组件的多个输出端,升降架在升降传动组件的驱动下抬升或下降。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升降传动组件包括升降传动杆、升降移动件及升降齿轮;升降齿轮驱动升降传动杆转动,进而使得升降移动件带动升降架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升降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升降传动轴、第一传动齿轮及第一驱动传动齿轮;第一驱动传动齿轮通过第一升降传动轴驱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升降移动件带动升降架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升降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升降传动轴、第二传动齿轮及第二驱动传动齿轮;第一驱动传动齿轮通过第一升降传动轴驱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升降移动件带动升降架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升降传动组件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设置于移动载体,并连接升降机构。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升降架上设有辊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移动载体包括移动架及移动轮;移动轮设置于移动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移动载体还包括舵轮;舵轮设置于移动架,舵轮用于改变移动架的移动方向。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移动载体还包括防撞条,防撞条围绕移动架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移动载体还包括防滑垫;防滑垫设置于移动架的承载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重载运输车结构简单,通过升降驱动件驱动升降传动组件的多个输出端带动升降架进行抬升或下降,有效保证运输平稳性,防止重物发生偏移,影响后续加工处理,提高了运输精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重载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重载运输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重载运输车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重载运输车;11、移动载体;111、移动架;112、移动轮;113、舵轮;114、防撞条;115、防滑垫;12、升降机构;121、升降驱动件;1211、升降驱动齿轮;122、升降传动组件;1221、升降传动杆;1222、升降移动件;1223、升降齿轮;1224、第一升降传动轴;1225、第一传动齿轮;1226、第一驱动传动齿轮;1227、第二升降传动轴;1228、第二传动齿轮;1229、第二驱动传动齿轮;1220、导向件;12201、导杆;12202、导套;123、升降架;1231、辊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重载运输车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重载运输车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重载运输车1的仰视图。如图所示,本申请的重载运输车1包括移动载体11及升降机构12,移动载体11设置于升降机构12。具体应用时,待移载产品放置于移动载体11上,移动载体11移动带动待移载产品移动至预定位置,而后,升降机构12驱动待移载产品抬升至预定高度,实现产品的转移。进一步地,移动载体11包括移动架111及移动轮112。移动轮112设置于移动架111,移动轮112转动带动移动架111移动,从而带动放置于移动架111上的待移载产品移动至预定位置。本实施例中,移动轮1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移动轮112分别设置于移动架111的底部的四角;当然,移动轮1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增加或者减少,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优选地,移动载体11还包括舵轮113,舵轮113设置于移动架111的底部,舵轮113可以进行转向,通过舵轮113可对重载运输车1的移动方向进行调节,使得重载运输车1可在水平面内任意移动,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舵轮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舵轮113均设置于移动架111的底部,通过调整两个舵轮113的角度及速度,可以使重载运输车1在不转动车头的情况下实现变道,转向等动作或者沿任意点为半径的转弯运动,灵活性强;当然,舵轮11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增加或者减少,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优选地,移动载体11还包括防撞条114,防撞条114围绕移动架111的周边设置,即防撞条114外凸于移动架111,如此,可有效避免重载运输车1移动过程中移动架111发生碰撞损坏。优选地,移动载体11还包括防滑垫115,防滑垫115设置于移动架111的承载面。防滑垫115增大了与待移载产品底面的摩擦力,防止重载运输车1移动过程中产品会发生滑动跌落。再一并参照图4及图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2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载体(11)及升降机构(12),所述升降机构(12)包括升降驱动件(121)、升降传动组件(122)及升降架(123);所述升降驱动件(121)及所述升降传动组件(122)均设置于所述移动载体(11);其中,所述升降传动组件(122)连动于所述升降驱动件(121)的输出端;所述升降架(123)连动于所述升降传动组件(122)的多个输出端,所述升降架(123)在所述升降传动组件(122)的驱动下抬升或下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载体(11)及升降机构(12),所述升降机构(12)包括升降驱动件(121)、升降传动组件(122)及升降架(123);所述升降驱动件(121)及所述升降传动组件(122)均设置于所述移动载体(11);其中,所述升降传动组件(122)连动于所述升降驱动件(121)的输出端;所述升降架(123)连动于所述升降传动组件(122)的多个输出端,所述升降架(123)在所述升降传动组件(122)的驱动下抬升或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传动组件(122)包括升降传动杆(1221)、升降移动件(1222)及升降齿轮(1223);所述升降齿轮(1223)驱动所述升降传动杆(1221)转动,进而使得所述升降移动件(1222)带动所述升降架(123)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传动组件(122)还包括第一升降传动轴(1224)、第一传动齿轮(1225)及第一驱动传动齿轮(1226);所述第一驱动传动齿轮(1226)通过所述第一升降传动轴(1224)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25)转动,进而使得所述升降移动件(1222)带动所述升降架(123)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载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传动组件(122)还包括第二升降传动轴(1227)、第二传动齿轮(1228)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林家晓杜义贤陈建泽黄付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