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及转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33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包括转动机构及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连接座、承载板、驱动组件和夹爪组件,连接座与所述转动机构连接,用于借助于所述转动机构绕一轴线作旋转运动;承载板设于所述连接座,具有用于置放待加工产品的承载面;驱动组件设于所述连接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输出端;夹爪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爪,每一所述夹爪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个输出端,至少两个所述夹爪能够借助于所述驱动组件以相互靠拢形成用于夹持待加工产品的夹持位。如此,可以实现电芯的夹持,并将电芯在不同位置、姿态之间快速转运,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搬运电芯至热压平台的搬运效率,提高了热压设备的产能。还提供一种转运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持装置及转运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芯制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及转运系统。
技术介绍
电池的电芯片组是由多层辅助材料和电芯片叠在一起形成,需要通过加热加压使之粘合在一起。通常,电芯片组需要通过搬运组件将其搬运至热压平台进行热压,但现有搬运电芯至热压平台生产效率低,影响热压设备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搬运电芯至热压平台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及转运系统。一种夹持装置,包括:转动机构;夹持机构,包括:连接座,与所述转动机构连接,用于借助于所述转动机构绕一轴线作旋转运动;承载板,设于所述连接座,具有用于置放待加工产品的承载面;驱动组件,设于所述连接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输出端;及夹爪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爪,每一所述夹爪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个输出端,至少两个所述夹爪能够借助于所述驱动组件以相互靠拢形成用于夹持待加工产品的夹持位。上述夹持装置,通过夹持机构和转动机构配合,如此,可以实现电芯的夹持,并将电芯在不同姿态、平面之间快速转运,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搬运电芯至热压平台的搬运效率,提高了热压设备的产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爪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承载板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夹爪;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两个所述输出端,每一所述夹爪连接于一个所述输出端,以借助于所述驱动组件彼此靠近形成所述夹持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底板,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且能够相对所述承载板靠近或远离地移动,所述第一驱动件装设于所述底板,用于驱动所述两个夹爪彼此靠近或远离;及挡块,所述挡块固接于所述承载板背离所述承载面的一侧,所述挡块朝向所述夹爪的两侧分别形成倾斜设置的导向面;其中,每一所述夹爪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对应的输出端,且保持抵接于所述导向面,以借助于所述导向面驱使所述底板在两个所述夹爪彼此靠近或远离过程中相对所述承载板靠近或远离地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爪包括:本体,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对应的所述输出端;及抵持部,设于所述本体一侧,且被构造为朝向所述挡块延伸,所述抵持部用于可移动地抵接于所述导向面,以借助于所述导向面驱使所述底板在两个所述夹爪彼此靠近或远离过程中相对所述承载板远离或靠近。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彼此间隔地设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承载板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座和底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座和底板之间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使所述夹爪保持抵接于所述导向面的弹力。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导杆,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分别开设有过孔,所述导杆一端固接于所述底板,另一端穿设于所述过孔,以使所述底板能够相对所述承载板靠近或远离地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导杆从所述过孔脱离的限位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后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前挡板,与所述后挡板位于所述承载板的相对两端;及第二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前挡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以由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向所述后挡板靠近,从而定位待加工产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支座;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连接座设于所述转轴上;及第三驱动件,装设于所述支座,且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绕一轴线转动。一种转运系统,包括:翻转组件,包括安装板及沿预设方向布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多个夹持装置;第一搬运组件,用于将待加工产品转运至对应的所述夹持装置;及第二搬运组件,用于将所述夹持装置中的待加工产品移出;其中,所述夹持装置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夹持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搬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搬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翻转组件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夹持装置去除支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夹持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的夹持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
技术介绍
所述,锂电池的制造过程中,当电芯在卷绕或叠片工序后需要立即对电芯进行热压处理,即电芯在受热的状态下,对电芯本体施加一定的面压并保持一段时间,使电芯变得更加密实。经过热压后的电芯,其极片和隔膜贴合更紧密,如果隔膜或极片有涂胶的情况下,经过热压后的电芯极片和隔膜能够粘粘在一起,使得在后续运输和周转过程,能够有效防止电芯极片和和隔膜之间的错位以及隔膜的褶皱,大大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可以理解,为提升热压设备的热压效率,一台热压设备要求能同时对多个电芯进行加热,针对立式热压机,电芯沿竖直方向布设,现有的转运系统无法同时转运多个电芯,且搬运电芯至热压平台的转运系统效率低,影响热压设备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及转运系统,能够较佳地改善上述问题。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搬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搬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结构。参阅附图,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转运系统,包括第一搬运组件100、第二搬运组件200及翻转组件300。第一搬运组件100用于将待加工产品转运至翻转组件300,第二搬运组件200用于将翻转组件300中的待加工产品移出从而可以转运至热压设备的热压平台。具体地,第一搬运组件100设有多个抓取组件10,第二搬运组件200设有多个抓取组件20,翻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装置(40),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动机构(42);/n夹持机构,包括:/n连接座,与所述转动机构(42)连接,用于借助于所述转动机构(42)绕一轴线作旋转运动;/n承载板(46),设于所述连接座,具有用于置放待加工产品的承载面;/n驱动组件(48),设于所述连接座,所述驱动组件(48)包括至少两个输出端;及/n夹爪(492)组件(49),包括至少两个夹爪(492),每一所述夹爪(492)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48)的一个输出端,至少两个所述夹爪(492)能够借助于所述驱动组件(48)以相互靠拢形成用于夹持待加工产品的夹持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装置(40),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机构(42);
夹持机构,包括:
连接座,与所述转动机构(42)连接,用于借助于所述转动机构(42)绕一轴线作旋转运动;
承载板(46),设于所述连接座,具有用于置放待加工产品的承载面;
驱动组件(48),设于所述连接座,所述驱动组件(48)包括至少两个输出端;及
夹爪(492)组件(49),包括至少两个夹爪(492),每一所述夹爪(492)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48)的一个输出端,至少两个所述夹爪(492)能够借助于所述驱动组件(48)以相互靠拢形成用于夹持待加工产品的夹持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492)组件(49)包括位于所述承载板(46)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夹爪(492);
所述驱动组件(48)包括第一驱动件(484),所述第一驱动件(484)具有两个所述输出端,每一所述夹爪(492)连接于一个所述输出端,以借助于所述驱动组件(48)彼此靠近形成所述夹持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8)包括:
底板(482),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且能够相对所述承载板(46)靠近或远离地移动,所述第一驱动件(484)装设于所述底板(482),用于驱动所述两个夹爪(492)彼此靠近或远离;及
挡块(483),所述挡块(483)固接于所述承载板(46)背离所述承载面的一侧,所述挡块(483)朝向所述夹爪(492)的两侧分别形成倾斜设置的导向面;
其中,每一所述夹爪(492)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484)对应的输出端,且保持抵接于所述导向面,以借助于所述导向面驱使所述底板(482)在两个所述夹爪(492)彼此靠近或远离过程中相对所述承载板(46)靠近或远离地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492)包括:
本体(4922),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484)对应的所述输出端;及
抵持部(4926),设于所述本体(4922)一侧,且被构造为朝向所述挡块(483)延伸,所述抵持部(4926)用于可移动地抵接于所述导向面,以借助于所述导向面驱使所述底板(482)在两个所述夹爪(492)彼此靠近或远离过程中相对所述承载板(46)远离或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4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