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座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08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3
本文描述的本主题涉及一种能够夹持和引导多根缆线的缆线夹持构件(130),所述多个线缆包括从前制动板(123)延伸并且围绕所述车辆的转向管布线的第一缆线(120)、第二缆线(121)和第三缆线。缆线夹持构件(130)定位在车辆的前挡泥板(117)上方和支撑在车辆转向管一部分上的支架构件下方,并且缆线夹持构件(130)有助于确保所述缆线(120、121、122)在完全颠簸状况下或者车辆动态运动期间不会摇摆,从而防止缆线相互缠结。而且,所述夹持构件(130)确保了所述缆线(120、121、122)彼此独立地保持,从而即使当缆线彼此紧靠保持时也防止了缆线的摩擦。因此,所述夹持构件(130)有助于防止对缆线的损坏,并且有助于延长所述缆线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鞍座型车辆
本文描述的本主题总体上涉及一种鞍座型车辆,并且特别地但非排他地涉及一种包括同步制动系统的鞍座型车辆。
技术介绍
当代鞍座型车辆,包括摩托车和踏板车,设置有同步制动系统,该同步制动系统用于通过操作单个操作元件将制动力施加到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在这样的车辆中,由于除了连接至前轮制动器的前制动缆线/软管之外,或者除了连接至前轮制动器的前制动缆线/软管以及连接到后轮制动器的制动杆之外,还提供了额外的组合式制动缆线或者软管,使得缆线/软管的数量增加。特别地,在鞍座型车辆的前部部分中,除了组合仪表板缆线和前制动缆线之外,还引入了组合式制动缆线。虽然包括仪表板缆线、组合式制动缆线和前制动缆线的三根缆线在一端抵接前制动板,但是它们的另一端分别布线至仪表板、后制动杆或踏板和前制动杆。因此,所有三根缆线都围绕鞍座型车辆的转向管/转向管部分布线。附图说明参考附图描述本主题的详细说明。贯穿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特征和部件。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鞍座型车辆的左侧视图。图2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鞍座型车辆的主体框架的左侧视图,其描绘了缆线的引导。图2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所述主体框架的右侧视图,其描绘了缆线的引导。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主体框架的详细的俯视图,描绘了缆线的引导。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主体框架的透视图,其示出了缆线夹保持器的安装。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所述缆线夹持构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主题的包括缆线夹持构件的所述鞍座型车辆的特征及其构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从下面阐述的以下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例的各个方面将变得可辨别。实际上,以下描述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便利的说明。此外,应注意,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术语“上”、“下”、“右”、“左”、“前”、“向前”、“向后”、“向下”、“向上”、“顶部”、“底部”和类似术语在本文中基于当驾驶者坐在其上的时机动车辆的示出状态或者站立状态下而使用。此外,纵向轴线是指相对于鞍座型车辆的前到后的轴线,限定了车辆的纵向方向;而横向轴线是指相对于所述车辆的侧到侧或者左到右的轴线,限定了车辆的横向方向。另外,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词和术语是出于描述的目的并且不应被视为限制性的。尽管在随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展示了用于具有递升框架的鞍座型车辆的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但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鞍座型车辆。典型地,在摩托车类型的鞍座型车辆中,仪表板缆线和前制动缆线必须在转向管的转向的状况下朝向车辆的前方方向布线,对于摩托车型鞍座型车辆,组合式制动缆线必须朝向车辆的后部布线,远离转向管朝向制动踏板。特别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板缆线是速度计缆线,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板缆线是ABS传感器缆线。对于具有其他动力系构造的鞍座型车辆,例如摆动式IC发动机或者轮毂安装的电动或者混合动力系,所有这三根缆线,即仪表板缆线、前制动缆线和组合式制动缆线都必须围绕车辆转向部分朝向转向手柄布线。因此,在鞍座型车辆的前部部分中,特别是在转向管/转向管区域附近,布线的复杂性增加。典型地,没有同步制动系统的鞍座型车辆利用靠近转向管布置的线引导件和附接到前挡泥板的橡胶/树脂引导件,以助于将仪表板缆线和前制动缆线分别布线至仪表板和前制动杆。然而,仅线引导件和橡胶引导件的存通常不足以防止上述彼此靠近的缆线的摩擦。特别是在完全颠簸的状况下,会因缆线摇摆而产生摩擦。摩擦会影响上述所有缆线的耐用性,从而影响制动功能和仪表板功能。此外,所述缆线在完全颠簸的状况下也彼此缠结,进一步由于摩擦而导致缆线损坏,从而影响缆线的耐用性。而且,所述缆线在组装期间也也存在彼此缠结的趋势,特别是当在前制动缆线和组合式制动缆线的组装顺序中发生错误时。另外,缆线的扭曲不仅导致它们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增加,而且导致缆线的美学外观差。围绕车辆系统的多根缆线的布线通常很耗时,并且倾向于妨碍车辆的制造和组装的容易性。任何错误的组装都可能会不期望地妨碍功能或者导致组装线上以及维修中的延误和返工,这是非常没有效率的。从保养的角度来看,还存在挑战使得能够接近布线及其保持装置,因为在定期维修期间,需要经常接近缆线,以对缆线以及其他车辆系统进行调整、维修、保养等。根据车辆在崎岖不平的路面等中行驶和操纵过程中的动态运动,缆线倾向于经受不期望的鞭梢效应,从而导致与摩擦、噪声和耐用性相关的故障。缆线的过分牢固的夹持会导致柔韧性差以及损失缆线的操作运动,从而使其可靠性和故障性降低。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期望在区域中具有用于引导或者保持缆线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消除这种问题。同样,至关重要的是,还应按照设计意图保持缆线相对于彼此的布置,以执行所需的功能,而不会产生任何缺陷或者副作用,例如,扭曲的布线。还存在适应具有不同缆线要求(例如2根或者3根缆线)的不同种类的车辆和模型的问题,这取决于车辆类型,简单常规制动系统或者是SBS系统等,其中每次更换为不同的固定装置都会增加车辆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整个车辆的成本。额外地,缆线本身,从一件到另一件,往往具有尺寸变化,并且车辆到车辆的几何和尺寸变化进一步使操作员/机械师对多根缆线的精确和稳定的安装和引导变得复杂。对于像SBS这样的制动系统,通常需要将两根缆线布置成基本上平行地或者在接近的操作区域中延伸以实现良好的功能,而额外的缆线,例如高速缆线,沿整个缆线的曲线轨迹以非平行的布置物理地从两条制动缆线移除或者移开。这样的要求源于这样的事实,即制动致动器/杆的布置与速度测量单元相距一定距离。典型的车辆能够在挡泥板组件的下部部分上具有环形引导件,以在下部三重夹具组件中的前挡泥板上方的部分上引导缆线和/或额外的环形引导件。但是,这种构造仍然遭受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的困扰,从而导致较差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故障。因此,期望解决
技术介绍
中陈述的所有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鉴于以上状况做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缆线夹持构件的鞍座型车辆,该缆线夹持构件适于引导多根缆线而不会彼此干扰,从而避免损坏所述缆线的布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缆线夹持构件的鞍座型车辆,该缆线夹持构件适于通过确保所述缆线在不同的行驶状况下不会摇摆而引导多根缆线。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缆线夹持构件的鞍座型车辆,该缆线夹持构件在不同的车辆行驶状况下防止缆线彼此缠结。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缆线夹持构件的鞍座型车辆,该缆线夹持构件的构型使得能够容易地组装缆线,同时还确保组装的准确性,并且降低布线的复杂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缆线夹持构件的鞍座型车辆,该缆线夹持构件能够在不同型号的鞍座型车辆中进行改装并且具有低廉的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缆线夹持构件的鞍座型车辆,缆线夹持构件引导多根缆线,从而能够改善所述车辆的整体美观性,同时确保布线的动态灵活性并且消除缆线的晃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鞍座型车辆(100),包括:/n主体框架(101),包括转向管(102);/n车把(104),通过下部支架(102a)可转向地支撑在所述转向管(102)上,并且通过前悬架(116)连接到前轮(115);/n仪表板(124),用于显示车辆参数,所述仪表板(124)通过第一缆线(120)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前轮(115);/n前制动装置(118),设置在所述前轮(115)中,所述前制动装置(118)通过第二缆线(121)可操作地连接至前制动杆(125);/n前制动板(123),设置在所述前轮(115)的轮毂中,所述制动板(123)容纳所述第一缆线(120)、所述第二缆线(121)和第三缆线(122),所述第三缆线(122)可操作地连接到后制动踏板(107),用于同步制动所述前制动装置(118)和后制动装置;/n前挡泥板(117),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前轮(115);/n所述车辆(100)包括缆线夹持构件(130),用于将所述第一缆线(120)、所述第二缆线(121)和所述第三缆线(122)朝向所述前制动板(123)夹持和引导,所述缆线夹持构件(130)布置在所述车辆(100)的轮舱区域(W)中的所述前挡泥板(117)上方和所述下部支架(102a)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9 IN 2019410107781.一种鞍座型车辆(100),包括:
主体框架(101),包括转向管(102);
车把(104),通过下部支架(102a)可转向地支撑在所述转向管(102)上,并且通过前悬架(116)连接到前轮(115);
仪表板(124),用于显示车辆参数,所述仪表板(124)通过第一缆线(120)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前轮(115);
前制动装置(118),设置在所述前轮(115)中,所述前制动装置(118)通过第二缆线(121)可操作地连接至前制动杆(125);
前制动板(123),设置在所述前轮(115)的轮毂中,所述制动板(123)容纳所述第一缆线(120)、所述第二缆线(121)和第三缆线(122),所述第三缆线(122)可操作地连接到后制动踏板(107),用于同步制动所述前制动装置(118)和后制动装置;
前挡泥板(117),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前轮(115);
所述车辆(100)包括缆线夹持构件(130),用于将所述第一缆线(120)、所述第二缆线(121)和所述第三缆线(122)朝向所述前制动板(123)夹持和引导,所述缆线夹持构件(130)布置在所述车辆(100)的轮舱区域(W)中的所述前挡泥板(117)上方和所述下部支架(102a)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型车辆(100),其中,所述前挡泥板(117)支撑布线结构(127),所述布线结构(127)用于朝向前制动板(123)布线所述第一缆线(120)、所述第二缆线(121)和所述第三缆线(122)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缆线夹持构件(130)布置在所述布线结构(127)的上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型车辆,其中,所述下部支架(123)支撑一个或多个引导构件(126),用于保持所述第一缆线(120)、所述第二缆线(121)和所述第三缆线(122)中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前制动板(123)布线,所述引导构件(126)布置在所述缆线夹持构件(130)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鞍座型车辆(100),其中,所述缆线夹持构件(130)布置在所述第一缆线(120)、所述第二缆线(121)和所述第三缆线(122)上方,以夹持所述第一缆线(120)、所述第二缆线(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M·佩里亚萨米K·V·M·拉朱M·拉金德兰P·拉威拉
申请(专利权)人: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印度;I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