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刺式二维运动爬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07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爪刺式二维运动爬壁机器人,包括电路保护外壳、进退行走子系统、横向平移子系统、辅助支撑系统、控制集成电路、机器人机架。机器人始终抓附于0°至90°非结构化表面,使用进退行走子系统和横向平移子系统完成在表面的二维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机器人区别于传统机器人爬壁方式,采用物理抓附,在非结构化表面上有非常稳定和节能的工作性能。机器人结构紧凑、高度集成、质量轻盈、作业灵活。本发明专利技术完成了能在垂直壁面上二维运动的爬壁机器人,为爬壁机器人在复杂环境的工作创造了突破性的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模拟了生物的行走方式,通过精巧可靠的结构,实现了轻质节能的,能在非机构化表面二维灵活运动的爪刺式爬壁机器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爪刺式二维运动爬壁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爪刺式二维运动爬壁机器人。
技术介绍
爬壁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和抓附功能,从而在垂直表面工作的自动化设备。爬壁机器人能够在大型工程,救灾消防,制造维护,侦察探索等方面代替人工完成特种任务。爬壁机器人在抓附机理,步态控制,仿生研究方面都为技术前沿,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地面行走机器人和结构化表面(光滑、人造、磁性)的爬壁机器人都有较好的相关研究和专利技术,相关机器人已经能够完成在地面和结构化表面的自由运动。如柴汇在《高性能液压驱动四足机器人SCalf的设计实现》一文中的多足行走机器人实现了在地面的行走和越障;中国专利200710072319.5公开了一种基于真空吸附原理的小型微声爬壁机器人,实现了多足机器人在光滑表面的吸附和自由运动;中国专利201010289327.7公开了一种轮式越障爬壁机器人,实现了轮式机器人通过磁力在表面吸附和越障功能。上述机器人各自存在比较笨重,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或者对吸附表面条件要求高,工作范围较小等缺点。爪刺式的表面抓附方式节约能源,延长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爪刺式二维运动爬壁机器人,包括,/n机器人机架,为框架,作为支撑固定结构;/n电路保护外壳(1),固定在机器人机架顶面的中心,起保护作用;/n控制集成电路,设置在电路保护外壳(1)内,控制集成电路接收信号,驱动所述机器人行走;/n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能够在xy两维平面内运动,还包括,/n进退行走子系统(2),沿x轴方向设置,一端固定在机器人机架的前端面,并与控制集成电路电连接,实现所述机器人的前进后退;/n辅助支撑系统(4),沿x轴方向设置,辅助支撑系统(4)固定在机器人机架的后端面,支撑所述机器人在壁面行走;/n横向平移子系统(3),沿y轴方向设置,固定在机器人机架中部,实现所述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爪刺式二维运动爬壁机器人,包括,
机器人机架,为框架,作为支撑固定结构;
电路保护外壳(1),固定在机器人机架顶面的中心,起保护作用;
控制集成电路,设置在电路保护外壳(1)内,控制集成电路接收信号,驱动所述机器人行走;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能够在xy两维平面内运动,还包括,
进退行走子系统(2),沿x轴方向设置,一端固定在机器人机架的前端面,并与控制集成电路电连接,实现所述机器人的前进后退;
辅助支撑系统(4),沿x轴方向设置,辅助支撑系统(4)固定在机器人机架的后端面,支撑所述机器人在壁面行走;
横向平移子系统(3),沿y轴方向设置,固定在机器人机架中部,实现所述机器人的左右平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刺式二维运动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退行走子系统(2)包括第一舵机(8)、两个第二舵机(9)、两组爪足机构、两组动力传递机构,其中两组动力传递机构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两组爪足机构沿x轴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舵机(8)位于两组动力传递机构之间,并分别它们的内侧壁固连,两个第二舵机(9)分别固定与两组动力传递机构外侧壁上,且第一舵机(8)、两个第二舵机(9)底部固定在机器人机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爪刺式二维运动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舵机(8)、两个第二舵机(9)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集成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爪刺式二维运动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爪足机构包括爪足臂(13)和固定在爪足臂(13)前端的爪刺10,爪足臂(13)内侧设有齿条,顶面设有滑轨,滑轨用于连接动力传递机构;爪刺10底部与若干爪钩柔性连接,爪钩有利于抓附非结构化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晨曦沈煜年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