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厢体防冷凝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厢车制造
,具体公开了一种厢体防冷凝水结构。
技术介绍
厢式运输车,又叫厢式车,主要用于运输各种物品,具有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工作高效、运输量大,充分利用空间及安全、可靠等优点。在厢式车的使用过程中,当厢体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较大时,厢体内部容易形成冷凝水,在冬季或厢式车在温差较大的路线上运输时,厢体内部产生冷凝水的情况尤为严重,影响厢内货物的质量。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相关技术中,在厢体两侧开通风孔,开孔外侧安装防水扣罩。相关技术的不足在于,简单开孔的结构,无法形成稳定风道,车辆行驶时通风效率低。安装防水罩后导致厢体局部突起,影响后续诸如油漆涂装等工序,同时需额外制作或购买防水罩,增加工艺和成本。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厢体防冷凝水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厢体内产生冷凝水的厢体防冷凝水结构。一种厢体防冷凝水结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厢体,所述厢体包括顶框组件;所述顶框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上边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厢体防冷凝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厢体,所述厢体包括顶框组件;所述顶框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上边梁、后门上门框;所述顶框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侧上边梁和右侧上边梁,所述顶框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左进风包角和右进风包角;所述前板上边梁、左进风包角、左侧上边梁、后门上门框、右侧上边梁、右进风包角顺尾顺次围成矩形框状;所述顶框组件包括贯通所述前板上边梁、左进风包角、左侧上边梁、后门上门框、右侧上边梁、右进风包角的导风通道;所述前板上边梁上设有连通所述厢车外部空间与导风通道的前部进风口;所述前板上边梁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前部入风口,所述前部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体防冷凝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厢体,所述厢体包括顶框组件;所述顶框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上边梁、后门上门框;所述顶框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侧上边梁和右侧上边梁,所述顶框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左进风包角和右进风包角;所述前板上边梁、左进风包角、左侧上边梁、后门上门框、右侧上边梁、右进风包角顺尾顺次围成矩形框状;所述顶框组件包括贯通所述前板上边梁、左进风包角、左侧上边梁、后门上门框、右侧上边梁、右进风包角的导风通道;所述前板上边梁上设有连通所述厢车外部空间与导风通道的前部进风口;所述前板上边梁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前部入风口,所述前部入风口与所述前部进风口错开设置;所述左侧上边梁上设有连通所述厢车外部空间与导风通道的左侧排气口;所述左侧上边梁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左侧入风口,所述左侧排气口与所述左侧入风口错开设置;所述右侧上边梁上设有连通所述厢车外部空间与导风通道的右侧排气口;所述右侧上边梁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右侧入风口,所述右侧排气口与所述右侧入风口错开设置;所述后门上门框上设有连通所述厢车外部空间与导风通道的后部排气口;所述后门上门框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后部入风口,所述后部排气口与所述后部入风口错开设置;所述左进风包角上设有连通所述厢车外部空间与导风通道的左包角排气口;所述左进风包角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左包角入风口,所述左包角排气口与所述左包角入风口错开设置;所述右进风包角上设有连通所述厢车外部空间与导风通道的右包角排气口;所述右进风包角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右包角入风口,所述右包角排气口与所述右包角入风口错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体防冷凝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进风口为若干个,且分为两组,分别位于所述前板上边梁的两端,所述前部入风口为若干个且均位于两组所述前部进风口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延韬,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