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建敏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两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06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两用车,其结构包括前管、立管、车把、指拨、前叉、前刹车、花鼓、车座、后上叉、飞轮、后车轮和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驱动机构于后上叉前端,通过将驱动机构中的五通管插入于中管底端内侧,并通过对锁螺丝进行紧固,再将链条搭在飞轮上,并将链条的开口用卡扣扣住,接着通过旋转脚踏板将其拆卸掉,把链罩外盖与链罩内盖卡合扣住,并通过螺丝将链罩外盖左侧紧固于后上叉上,再安装上脚踏板,即可将平衡车转化成自行车使用,拆卸时,只需将对锁螺丝和螺丝扭下,并依次将驱动机构拆下,即可将自行车转化成平衡车使用,达到能够实现一车两用,满足了使用者使用需求,且降低了成本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两用车
本技术涉及儿童自行车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两用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儿童自行车是儿童车之中的一个大门类,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儿童自行车的需求不一样,目前市场上主要针对幼儿设计了儿童平衡车,儿童平衡车能够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宝宝需要用脚持续蹬地来提供滑行动力,是适合2-5岁宝宝的代步、运动和娱乐工具,使其更好的享受运动的快乐。目前,市场上的儿童平衡车虽然能满足骑坐的功能,但结构上较为传统,当儿童需要使用自行车时,由于平衡车结构上的限制,需购买一部自行车,一方面占用空间,一方面增加了成本,现有技术功能性较单一,无法实现自行车与平衡车共用,导致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两用车,解决了功能性较单一,无法实现自行车与平衡车共用,导致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两用车,包括前管、立管、车把、指拨、前叉、前刹车、花鼓、前车轮、上管、下管、中管、座管、座管夹、车座、后上叉、飞轮、后车轮和驱动机构,所述前管顶端与立管底端插接固定,所述车把中部通过螺栓与立管顶端锁紧固定,所述指拨设置于车把右后端,所述前叉顶端与前管底端插接固定,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后上叉前端,所述驱动机构由五通管、对锁螺丝、链罩内盖、牙盘、链条、曲柄、脚踏板、卡扣、链罩外盖和螺丝组成,所述五通管顶端外径通过对锁螺丝与中管底端内侧锁固,所述链罩内盖设置于五通管前端,所述牙盘后端中部与链罩内盖内中部转动配合,所述链条内侧右端与牙盘外径啮合,所述链条内侧左端与飞轮外径啮合,所述曲柄底端与牙盘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脚踏板后端与曲柄前端顶部螺纹连接,所述链条开口处通过卡扣与飞轮外径扣接,所述链罩外盖后端右侧壁与链罩内盖外侧壁卡合,所述链罩外盖前端左侧通过螺丝与后上叉前端左侧锁紧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前刹车右前端通过螺栓与前叉右中部锁紧固定,所述花鼓内侧与前车轮内中部螺纹连接,所述花鼓前后两端通过螺栓与前叉底端内侧锁紧固定,所述中管右上端通过上管与前管左上端相连接,所述中管右下端通过下管左下端相连接,所述座管底端与中管顶端插接固定,所述座管夹设置于座管与中管之间的连接处,所述车座安装于座管顶端,所述后上叉右端与中管左端相连接,所述飞轮后端与后车轮内中部螺纹连接,所述飞轮前端通过螺栓与后上叉右端内侧锁紧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对锁螺丝共设置有两个,且其形状和尺寸均相同。进一步的,所述五通管外径尺寸与中管内径尺寸相匹配,且其表面光滑。进一步的,所述曲柄和脚踏板均设置有两个,且其对称安装于链罩内盖前后两端右侧。进一步的,所述车把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把套,且把套外侧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链罩外盖前端左侧开设有一长方形状的通孔,并且链罩外盖前端右侧开设有一圆形通孔,且链罩外盖顶端左侧开设有L形状的卡槽。(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功能性较单一,无法实现自行车与平衡车共用,导致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通过将驱动机构中的五通管插入于中管底端内侧,并通过对锁螺丝进行紧固,再将链条搭在飞轮上,并将链条的开口用卡扣扣住,接着通过旋转脚踏板将其拆卸掉,把链罩外盖与链罩内盖卡合扣住,并通过螺丝将链罩外盖左侧紧固于后上叉上,再安装上脚踏板,即可将平衡车转化成自行车使用,拆卸时,只需将对锁螺丝和螺丝扭下,并依次将驱动机构拆下,即可将自行车转化成平衡车使用,达到能够实现一车两用,满足了使用者使用需求,且降低了成本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自行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链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平衡车结构示意图。图中:前管-1、立管-2、车把-3、指拨-4、前叉-5、前刹车-6、花鼓-7、前车轮-8、上管-9、下管-10、中管-11、座管-12、座管夹-13、车座-14、后上叉-15、飞轮-16、后车轮-17、驱动机构-18、五通管-181、对锁螺丝-182、链罩内盖-183、牙盘-184、链条-185、曲柄-186、脚踏板-187、卡扣-188、链罩外盖-189、螺丝-18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两用车:包括前管1、立管2、车把3、指拨4、前叉5、前刹车6、花鼓7、前车轮8、上管9、下管10、中管11、座管12、座管夹13、车座14、后上叉15、飞轮16、后车轮17和驱动机构18,前管1顶端与立管2底端插接固定,车把3中部通过螺栓与立管2顶端锁紧固定,指拨4设置于车把3右后端,前叉5顶端与前管1底端插接固定,驱动机构18安装于后上叉15前端,驱动机构18由五通管181、对锁螺丝182、链罩内盖183、牙盘184、链条185、曲柄186、脚踏板187、卡扣188、链罩外盖189和螺丝1810组成,五通管181顶端外径通过对锁螺丝182与中管11底端内侧锁固,链罩内盖183设置于五通管181前端,牙盘184后端中部与链罩内盖183内中部转动配合,链条185内侧右端与牙盘184外径啮合,链条185内侧左端与飞轮16外径啮合,曲柄186底端与牙盘184前端中部固定连接,脚踏板187后端与曲柄186前端顶部螺纹连接,链条185开口处通过卡扣188与飞轮16外径扣接,链罩外盖189后端右侧壁与链罩内盖183外侧壁卡合,链罩外盖189前端左侧通过螺丝1810与后上叉15前端左侧锁紧固定。其中,所述前刹车6右前端通过螺栓与前叉5右中部锁紧固定,花鼓7内侧与前车轮8内中部螺纹连接,花鼓7前后两端通过螺栓与前叉5底端内侧锁紧固定,中管11右上端通过上管9与前管1左上端相连接,中管11右下端通过下管10左下端相连接,座管12底端与中管11顶端插接固定,座管夹13设置于座管12与中管11之间的连接处,车座14安装于座管12顶端,后上叉15右端与中管11左端相连接,飞轮16后端与后车轮17内中部螺纹连接,飞轮16前端通过螺栓与后上叉15右端内侧锁紧固定。其中,所述对锁螺丝182共设置有两个,且其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有利于通过对锁螺丝182将五通管181与中管11进行紧固。其中,所述五通管181外径尺寸与中管11内径尺寸相匹配,且其表面光滑,有利于将五通管181插入于中管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两用车,包括前管(1)、立管(2)、车把(3)、指拨(4)、前叉(5)、前刹车(6)、花鼓(7)、前车轮(8)、上管(9)、下管(10)、中管(11)、座管(12)、座管夹(13)、车座(14)、后上叉(15)、飞轮(16)和后车轮(17),所述前管(1)顶端与立管(2)底端插接固定,所述车把(3)中部通过螺栓与立管(2)顶端锁紧固定,所述指拨(4)设置于车把(3)右后端,所述前叉(5)顶端与前管(1)底端插接固定;/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18),所述驱动机构(18)安装于后上叉(15)前端,所述驱动机构(18)由五通管(181)、对锁螺丝(182)、链罩内盖(183)、牙盘(184)、链条(185)、曲柄(186)、脚踏板(187)、卡扣(188)、链罩外盖(189)和螺丝(1810)组成,所述五通管(181)顶端外径通过对锁螺丝(182)与中管(11)底端内侧锁固,所述链罩内盖(183)设置于五通管(181)前端,所述牙盘(184)后端中部与链罩内盖(183)内中部转动配合,所述链条(185)内侧右端与牙盘(184)外径啮合,所述链条(185)内侧左端与飞轮(16)外径啮合,所述曲柄(186)底端与牙盘(184)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脚踏板(187)后端与曲柄(186)前端顶部螺纹连接,所述链条(185)开口处通过卡扣(188)与飞轮(16)外径扣接,所述链罩外盖(189)后端右侧壁与链罩内盖(183)外侧壁卡合,所述链罩外盖(189)前端左侧通过螺丝(1810)与后上叉(15)前端左侧锁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两用车,包括前管(1)、立管(2)、车把(3)、指拨(4)、前叉(5)、前刹车(6)、花鼓(7)、前车轮(8)、上管(9)、下管(10)、中管(11)、座管(12)、座管夹(13)、车座(14)、后上叉(15)、飞轮(16)和后车轮(17),所述前管(1)顶端与立管(2)底端插接固定,所述车把(3)中部通过螺栓与立管(2)顶端锁紧固定,所述指拨(4)设置于车把(3)右后端,所述前叉(5)顶端与前管(1)底端插接固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18),所述驱动机构(18)安装于后上叉(15)前端,所述驱动机构(18)由五通管(181)、对锁螺丝(182)、链罩内盖(183)、牙盘(184)、链条(185)、曲柄(186)、脚踏板(187)、卡扣(188)、链罩外盖(189)和螺丝(1810)组成,所述五通管(181)顶端外径通过对锁螺丝(182)与中管(11)底端内侧锁固,所述链罩内盖(183)设置于五通管(181)前端,所述牙盘(184)后端中部与链罩内盖(183)内中部转动配合,所述链条(185)内侧右端与牙盘(184)外径啮合,所述链条(185)内侧左端与飞轮(16)外径啮合,所述曲柄(186)底端与牙盘(184)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脚踏板(187)后端与曲柄(186)前端顶部螺纹连接,所述链条(185)开口处通过卡扣(188)与飞轮(16)外径扣接,所述链罩外盖(189)后端右侧壁与链罩内盖(183)外侧壁卡合,所述链罩外盖(189)前端左侧通过螺丝(1810)与后上叉(15)前端左侧锁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两用车,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敏
申请(专利权)人:沈建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