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00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自动二轮车用轮胎,提高了操纵性能。自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胎面部(2)呈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弯曲。在胎面部(2)的内部设置有胎体(6)和胎面加强层(7)。胎面加强层(7)由呈螺旋状卷绕的带状帘布层(10)形成。胎面加强层(7)包含胎冠区域(Cr)和胎肩区域(Sh)。带状帘布层(10)包含并列的多根加强帘线(11)。在卷绕于胎肩区域(Sh)中的带状帘布层(10)内相邻的加强帘线(11、11)的间隔(Ws)比在卷绕于胎冠区域(Cr)中的带状帘布层(10)内相邻的加强帘线(11、11)的间隔(Wc)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二轮车用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二轮车用轮胎。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胎面部分包含胎体、带胎面花纹的胎面冠带、以及配置在所述胎体与所述胎面冠带之间的带束构造体的二轮车用轮胎。上述带束构造体通过由多个帘线线圈构成的带部形成。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07689号公报通常,这样的二轮车用轮胎的胎面部呈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弯曲,上述带束构造体的胎肩侧与上述带束构造体的胎冠侧相比,轮胎轴向的单位长度的两端处的轮胎周长之差较大。即,上述胎肩侧与上述胎冠侧相比,在上述带部内的轮胎轴向外侧配置的上述帘线线圈所处位置的轮胎周长与在轮胎轴向内侧配置的上述帘线线圈所处位置的轮胎周长之差变大。另一方面,上述带部内的上述各帘线线圈的长度(周长)通常在卷绕时相同。因此,在胎面部的上述胎肩侧,上述带部内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帘线线圈的约束力与上述带部内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帘线线圈的约束力之差变大。这样,在上述胎肩侧,上述带部内的各帘线线圈的约束力大不相同,因此无法提高上述带束构造体的刚性,存在无法发挥优异的操纵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操纵性能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胎面部呈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弯曲,其中,该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具有:环状的胎体;以及胎面加强层,其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且胎面部的内部,所述胎面加强层包含胎冠区域及该胎冠区域的两外侧的一对胎肩区域,该胎面加强层是带状帘布层呈螺旋状卷绕而成的,所述带状帘布层是由覆顶橡胶包覆并列的多根加强帘线而成的,在卷绕于各所述胎肩区域的所述带状帘布层内相邻的所述加强帘线的间隔比在卷绕于所述胎冠区域的所述带状帘布层内相邻的所述加强帘线的间隔小。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各所述胎肩区域中的每单位周缘长度的所述加强帘线的嵌入根数即胎肩密度比所述胎冠区域中的每单位周缘长度的所述加强帘线的嵌入根数即胎冠密度小。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胎肩密度为所述胎冠密度的60%~90%。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越是配置在轮胎轴向外侧的所述带状帘布层,在所述带状帘布层内相邻的所述加强帘线的间隔越小。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胎冠区域是以轮胎赤道为中心且为胎面周缘长度的30%的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在卷绕于各所述胎肩区域的所述带状帘布层内相邻的所述加强帘线的间隔为在卷绕于所述胎冠区域的所述带状帘布层内相邻的所述加强帘线的间隔的90%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在各所述胎肩区域的轮胎轴向上相邻的所述带状帘布层间的距离比在所述胎冠区域的轮胎轴向上相邻的所述带状帘布层间的距离大。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的是,越靠向轮胎轴向外侧,相邻的所述带状帘布层间的距离越大。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胎面部呈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弯曲,并且在胎面部设置有胎面加强层。所述胎面加强层包含胎冠区域及该胎冠区域的外侧的胎肩区域,所述胎面加强层是卷绕有带状帘布层而成的。所述带状帘布层是由覆顶橡胶包覆并列的多根加强帘线而成的。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中,在卷绕于上述胎肩区域中的上述带状帘布层内相邻的上述加强帘线的间隔比在卷绕于上述胎冠区域中的上述带状帘布层内相邻的上述加强帘线的间隔小。由此,在上述胎肩区域中,上述带状帘布层内的各加强帘线所处位置的轮胎周长之差变小。因此,防止了上述带状帘布层内的各加强帘线的约束力之差变大,上述胎肩区域具有高刚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发挥了优异的操纵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图2是加强帘线的立体图。图3的(a)是图1的胎冠区域的放大图,图3的(b)是图1的胎肩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用于成型生胎的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装置的上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示出硫化模具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硫化后的轮胎的胎面端附近的示意图。图8是用于成型其他实施方式的生胎的装置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局部剖视图。标号说明1:自动二轮车用轮胎;2:胎面部;6:胎体;7:胎面加强层;10:带状帘布层;11:加强帘线;Cr:胎冠区域;Sh:胎肩区域;Wc:胎冠区域的加强帘线的间隔;Ws:胎肩区域的加强帘线的间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的标准状态下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在图1中示出了适合安装在例如被称为无蓬车(日文:ネイキッドバイク)的自动二轮车上的轮胎1。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各种自动二轮车的轮胎1中采用。所述“标准状态”是指在轮胎1组装在标准轮辋(省略图示)上并且填充了标准内压的无负载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轮胎1的各部的尺寸是在标准状态下测定的值。“标准轮辋”是指在包含有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来确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设计轮辋(DesignRim)”,如果是ETRTO,则为“测量轮辋(MeasuringRim)”。“标准内压”是指在包含有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来确定各规格的空气压力,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力”,如果是TRA,则为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载荷极限(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充气压力(INFLATIONPRESSURE)”。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呈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弯曲。这样的轮胎1即使在外倾角大的转弯时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接地面积。胎面部2的胎面端2t、2t间的轮胎轴向距离为胎面宽度TW。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宽度TW形成为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内部设置有环状的胎体6和配置在胎体6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的胎面加强层7。轮胎1例如包含形成胎面部2的踏面2a的胎面橡胶2G、形成胎侧部3的外表面的胎侧橡胶3G以及形成轮胎1的内腔面1n的内衬层橡胶8等。本实施方式的胎体6由1片胎体帘布层6A构成。胎体帘布层6A例如包含:主体部6a,其从胎面部2起经由胎侧部3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以及折返部6b,其与主体部6a相连并且在胎圈芯5处折返。胎面加强层7由至少1片帘布层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胎面加强层7通过由1片带束帘布层9A构成的带束层9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胎面加强层7的轮胎轴向的两外端7e、7e位于胎面端2t的附近。胎面加强层7的外端7e、7e间的轮胎轴向的长度Tb优选为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胎面部呈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弯曲,其中,/n所述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具有:/n环状的胎体;以及/n胎面加强层,其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且胎面部的内部,/n所述胎面加强层包含胎冠区域及该胎冠区域的两外侧的一对胎肩区域,所述胎面加强层是带状帘布层呈螺旋状卷绕而成的,/n所述带状帘布层是由覆顶橡胶包覆并列的多根加强帘线而成的,/n在卷绕于各所述胎肩区域的所述带状帘布层内相邻的所述加强帘线的间隔比在卷绕于所述胎冠区域的所述带状帘布层内相邻的所述加强帘线的间隔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2 JP 2019-0543471.一种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胎面部呈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弯曲,其中,
所述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具有:
环状的胎体;以及
胎面加强层,其配置在所述胎体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且胎面部的内部,
所述胎面加强层包含胎冠区域及该胎冠区域的两外侧的一对胎肩区域,所述胎面加强层是带状帘布层呈螺旋状卷绕而成的,
所述带状帘布层是由覆顶橡胶包覆并列的多根加强帘线而成的,
在卷绕于各所述胎肩区域的所述带状帘布层内相邻的所述加强帘线的间隔比在卷绕于所述胎冠区域的所述带状帘布层内相邻的所述加强帘线的间隔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各所述胎肩区域中的每单位周缘长度的所述加强帘线的嵌入根数即胎肩密度比所述胎冠区域中的每单位周缘长度的所述加强帘线的嵌入根数即胎冠密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所述胎肩密度为所述胎冠密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谷匡史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