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吸风传送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87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码印刷行业领域技术,具体是一种智能吸风传送平台,包括机座挡纸机构和传送平台,所述机座挡纸机构架设安装在传送平台的输料端,所述传送平台的内腔设置有焊接吸风槽,所述机座挡纸机构的左端安装有左侧对齐板,所述机座挡纸机构的前端安装有前挡纸板,所述机座挡纸机构上还设置有右侧对齐板,所述左侧对齐板、前挡纸板均呈固定式安装,所述右侧对齐板呈活动式安装,所述机座挡纸机构的侧边呈贴合式安装有初始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焊接吸风槽内腔分隔为若干道控风支槽,所述控风支槽内均安装有相应的平台挡风板,所述传送平台的底部设置有编码器。本申请能够追踪打印介质前进时的位置,智能控风,优化作业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吸风传送平台
本技术属于数码印刷行业领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瓦楞纸印刷的智能控制吸风传送平台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数码印刷机吸风平台内部采用分区式结构,风槽大小固定,而打印介质尺寸规格多变,当打印介质不能刚好覆盖该风槽时,会出现漏风情况,使得吸风平台对打印介质的吸力骤减,通过增加风机功率,虽然能增大吸附力,但是效果不明显,且增加能耗;通过将风槽分割成更多等分,以减少漏风区域大小,但是在控制方面更加复杂,风机到风槽之间损耗高,并且还会出现小范围的漏风,打印介质与皮带的吸附效果依旧不尽人意。长此以往,就如何解决打印介质尺寸规格多变,打印区域不漏风,打印介质与同步带的吸附效果成了业内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吸风传送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吸风传送平台,包括机座挡纸机构和传送平台,所述机座挡纸机构架设安装在传送平台的输料端,所述传送平台的内腔设置有焊接吸风槽,所述机座挡纸机构的左端安装有左侧对齐板,所述机座挡纸机构的前端安装有前挡纸板,所述机座挡纸机构上还设置有右侧对齐板,所述左侧对齐板、前挡纸板均呈固定式安装,所述右侧对齐板呈活动式安装,所述机座挡纸机构的侧边呈贴合式安装有初始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焊接吸风槽内腔分隔为若干道控风支槽,所述控风支槽内均呈横向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上通过螺纹连接均安装有相应的平台挡风板,所述控风支槽内设置有风机接头,所述传送平台的底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传动链条调控平台挡风板与右侧对齐板的传动,所述传送平台的驱动端设置有驱动辊轴,所述传送平台的底部设置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通过从动转轴外接安装有编码器齿轮,驱动辊轴外接衔接齿轮,所述编码器齿轮与衔接齿轮相啮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焊接吸风槽的顶部呈覆盖式铺设有不锈钢承载板,所述不锈钢承载板上铺设有输料同步带,驱动辊轴安装在不锈钢承载板的两端,所述输料同步带架设在相应的驱动辊轴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料同步带与不锈钢承载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道透风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风支槽内还安装有限位滑杆,所述平台挡风板上分别开设有内螺孔和滑动穿孔,所述平台挡风板通过内螺孔与丝杆呈螺纹锲合,平台挡风板通过滑动穿孔套设在限位滑杆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座挡纸机构上分别呈横向安装有主支杆和调节螺杆,所述主支杆设置有两道,所述调节螺杆设置在主支杆之间,所述右侧对齐板的安装侧通过滑动套穿设在主支杆上,所述右侧对齐板过内螺孔与调节螺杆呈螺纹锲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送平台的底部安装有传动架,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安装有驱动轮,所述调节螺杆的驱动端安装有一级从动轮,所述丝杆的驱动端均安装有二级从动轮,所述传动架上分别安装有一级绷紧轮和二级绷紧轮,所述传动链条以驱动轮为动力输出端,所述传动链条的一侧经一级绷紧轮变向后穿过一级从动轮,所述传动链条的另一侧经多道二级绷紧轮变向后穿过相应的二级从动轮,所述传动链条整体为闭合式结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机接头均外接有供风机构,所述供风机构与初始位置检测传感器、编码器呈同步电信号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智能控制风槽大小:传统的吸风平台吸风槽是固定的,在打印介质尺寸变化时,要么边缘没有吸风,要么边缘之外还存在漏风,而本技术所诉的智能吸风传送平台能根据放料时打印介质的宽度,同步调节内部风槽大小,使得打印介质刚好覆盖在风槽上。2.智能控风:传统吸风平台风机是一直打开,风槽一直有风,在喷墨打印区域因为存在一直有风的情况下,打印介质前部还未完全覆盖该风槽与尾部刚脱离风槽的情况下,吸风会将墨水吸偏,导致打印介质前后两端的出现重影;而本技术所诉的智能吸风传送平台,在打印介质前进时经过对射开关检测到初始位置,然后根据编码器计算纸板位置,打印介质覆盖第一个风槽后,此风槽风机工作开始工作,打印介质即将离开风槽时,此风槽风机闭合。3.吸力大,吸力变化小:因为风槽使用的同一功率风机,打印介质在风槽上覆盖完全,压力变化小。4.节能:传统吸风平台因为存在漏风情况,当将平台吸风槽分割成多个吸风槽时,第一种方案增加风机数量,第二种方案在原有风机数量上,增加控制阀,但是在增加管路和控制阀后,会出现吸风风力减小,必须得增大风机功率;而本技术所诉智能吸风传送平台风槽数量减少,控制简单,直接从风机连接风槽,中间损耗少,风机能用更小功率,且风机是间断性工作,更节能。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以示出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同时,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侧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俯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外观侧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中传动链条的安装走向示意图;图6是图1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7是图3中C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中:驱动电机1、传动链条2、焊接吸风槽3、编码器4、编码器齿轮5、初始位置检测传感器6、平台挡风板7、丝杆8、风机接头9,左侧对齐板10、前挡纸板11、右侧对齐板12、传动架21、一级绷紧轮22、一级从动轮23、二级绷紧轮24、二级从动轮25、机座挡纸机构31、主支杆32、调节螺杆33、控风支槽41、传送平台51、驱动辊轴52、衔接齿轮53、输料同步带54、不锈钢承载板55、透风孔56、驱动轮5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同种要素。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一种智能吸风传送平台,包括机座挡纸机构31和传送平台51,所述机座挡纸机构31架设安装在传送平台51的输料端,所述传送平台51的内腔设置有焊接吸风槽3,所述焊接吸风槽3的顶部呈覆盖式铺设有不锈钢承载板55,所述不锈钢承载板55上铺设有输料同步带54,驱动辊轴52安装在不锈钢承载板55的两端,所述输料同步带54架设在相应的驱动辊轴52之间。,所述输料同步带54与不锈钢承载板55上均设置有若干道透风孔56。所述机座挡纸机构31的左端安装有左侧对齐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吸风传送平台,包括机座挡纸机构(31)和传送平台(51),所述机座挡纸机构(31)架设安装在传送平台(51)的输料端,所述传送平台(51)的内腔设置有焊接吸风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挡纸机构(31)的左端安装有左侧对齐板(10),所述机座挡纸机构(31)的前端安装有前挡纸板(11),所述机座挡纸机构(31)上还设置有右侧对齐板(12),所述左侧对齐板(10)、前挡纸板(11)均呈固定式安装,所述右侧对齐板(12)呈活动式安装,所述机座挡纸机构(31)的侧边呈贴合式安装有初始位置检测传感器(6),所述焊接吸风槽(3)内腔分隔为若干道控风支槽(41),所述控风支槽(41)内均呈横向安装有丝杆(8),所述丝杆(8)上通过螺纹连接均安装有相应的平台挡风板(7),所述控风支槽(41)内设置有风机接头(9),所述传送平台(51)的底端安装有驱动电机(1),所述驱动电机(1)的驱动端通过传动链条(2)调控平台挡风板(7)与右侧对齐板(12)的传动,所述传送平台(51)的驱动端设置有驱动辊轴(52),所述传送平台(51)的底部设置有编码器(4),所述编码器(4)通过从动转轴外接安装有编码器齿轮(5),驱动辊轴(52)外接衔接齿轮(53),所述编码器齿轮(5)与衔接齿轮(53)相啮合,所述风机接头(9)均外接有供风机构,所述供风机构与初始位置检测传感器(6)、编码器(4)呈同步电信号连接,所述焊接吸风槽(3)的顶部呈覆盖式铺设有不锈钢承载板(55),所述不锈钢承载板(55)上铺设有输料同步带(54),驱动辊轴(52)安装在不锈钢承载板(55)的两端,所述输料同步带(54)架设在相应的驱动辊轴(5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吸风传送平台,包括机座挡纸机构(31)和传送平台(51),所述机座挡纸机构(31)架设安装在传送平台(51)的输料端,所述传送平台(51)的内腔设置有焊接吸风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挡纸机构(31)的左端安装有左侧对齐板(10),所述机座挡纸机构(31)的前端安装有前挡纸板(11),所述机座挡纸机构(31)上还设置有右侧对齐板(12),所述左侧对齐板(10)、前挡纸板(11)均呈固定式安装,所述右侧对齐板(12)呈活动式安装,所述机座挡纸机构(31)的侧边呈贴合式安装有初始位置检测传感器(6),所述焊接吸风槽(3)内腔分隔为若干道控风支槽(41),所述控风支槽(41)内均呈横向安装有丝杆(8),所述丝杆(8)上通过螺纹连接均安装有相应的平台挡风板(7),所述控风支槽(41)内设置有风机接头(9),所述传送平台(51)的底端安装有驱动电机(1),所述驱动电机(1)的驱动端通过传动链条(2)调控平台挡风板(7)与右侧对齐板(12)的传动,所述传送平台(51)的驱动端设置有驱动辊轴(52),所述传送平台(51)的底部设置有编码器(4),所述编码器(4)通过从动转轴外接安装有编码器齿轮(5),驱动辊轴(52)外接衔接齿轮(53),所述编码器齿轮(5)与衔接齿轮(53)相啮合,所述风机接头(9)均外接有供风机构,所述供风机构与初始位置检测传感器(6)、编码器(4)呈同步电信号连接,所述焊接吸风槽(3)的顶部呈覆盖式铺设有不锈钢承载板(55),所述不锈钢承载板(55)上铺设有输料同步带(54),驱动辊轴(52)安装在不锈钢承载板(55)的两端,所述输料同步带(54)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李满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德环保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