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筑茯砖茶的托茶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78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手筑茯砖茶的托茶架,包括一底架,所述底架上部设有方形砖茶模具,所述砖茶模具上部设有喇叭口,靠近砖茶模具一侧设有捣棒槽,所述捣棒槽中放置用于捣实砖茶的捣棒;所述底架前端靠近砖茶模具设有托架,所述托架包括与水平面呈50‑70度夹角的第一斜支撑架和与水平面呈10‑30度的第二斜支撑架,所述第一斜支撑架底端固定于底架上,顶端与第二斜支撑架长度方向靠近一侧固定,所述第二斜支撑架表面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一挡撑,两挡撑之间设置的距离和角度与端取砖茶的簸箕相匹配,使簸箕在推送茶叶时实现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有效提高了制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手筑茯砖茶的托茶架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手筑茯砖茶的托茶架。
技术介绍
茯砖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的一个最具特色的,传统的茯砖茶是典型的全发酵茶,也归类于后发酵茶。目前生产的茯砖茶,分特制和普通两个品种目,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特制茯砖全部用三级黑毛茶作原料,而压制普通茯砖的原料中,三级黑毛茶只占到40--45%,四级黑毛茶占5--10%,其他茶占50%。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汤尚匀。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泡饮时汤红而不浊,耐冲泡。每片砖净重均为2公斤。茯砖茶在泡饮时,要求汤红不浊,香清不粗,味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黑、花两砖基本相同,其不同之点是在砖形的厚度上。因为茯砖特有的“发花”工序,除需要很多条件外,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茯砖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蒸气沤堆后的茶叶通过簸箕端取,端取后放入砖模中进行制作砖形茶,由于不断的需要端取待制砖的茶叶并向砖模放入,在将茶叶放入砖模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一边端着茶叶,一边将茶叶推入砖模中,这个过程对操作人员来说,短时间没有问题,时间久了,极大的考验着每个操作人员的耐力,不仅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而且推茶时,容易将部分茶叶推掉在地上,降低了制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筑茯砖茶的托茶架,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有效提高了制茶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手筑茯砖茶的托茶架,包括一底架,所述底架上部设有方形砖茶模具,所述砖茶模具上部设有喇叭口,靠近砖茶模具一侧设有捣棒槽,所述捣棒槽中放置用于捣实砖茶的捣棒;所述底架前端靠近砖茶模具设有托架,所述托架包括与水平面呈50-70度夹角的第一斜支撑架和与水平面呈10-30度的第二斜支撑架,所述第一斜支撑架底端固定于底架上,顶端与第二斜支撑架长度方向靠近一侧固定,所述第二斜支撑架表面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一挡撑,两挡撑之间设置的距离和角度与端取砖茶的簸箕相匹配,使簸箕在推送茶叶时实现定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支撑架与水平面呈60度设置。所述第二斜支撑架与水平面呈20度设置。所述底架靠近砖茶模具后端还设有用于操作人员站立的站立架,所述站立架与地面有一定距离,避免人在操作过程中将平台上的茶叶踩脏。所述第一斜支撑架的设置高度参照人体平均身高时手的操作位置。所述簸箕外形为出口端小于另一端,两挡撑之间的设置距离和角度与簸箕外形相匹配。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簸箕端取已经蒸气沤堆好的茶叶,放入第二斜支撑架表面,使其落入两挡撑之间,避免簸箕的移动,在簸箕实现定位之后,通过手持工具将簸箕中的茶叶推送入砖茶模具上的喇叭口中,推送完毕之后,通过捣棒将茶叶捣实,等待一定时间之后,从砖茶模具中取出砖茶,再进行发花干燥程序,完成砖茶的制作;上述使用过程中,在向喇叭口中推送茶叶时,操作人员将盛满茶叶的簸箕放在第二斜支撑架上,解放了双手,不用再手持,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挡撑将簸箕定位,避免了在推茶过程中,茶洒落地面,保持茶叶的卫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有效提高了制茶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附图1-2中:1、站立架;2、捣棒槽;3、砖茶模具;4、喇叭口;5、簸箕;6、挡撑;7、第二斜支撑架;8、第一斜支撑架;9、底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手筑茯砖茶的托茶架,包括一底架9,所述底架9上部设有方形砖茶模具3,所述砖茶模具3上部设有喇叭口4,靠近砖茶模具3一侧设有捣棒槽2,所述捣棒槽2中放置用于捣实砖茶的捣棒;所述底架9前端靠近砖茶模具3设有托架,所述托架包括与水平面呈60度夹角的第一斜支撑架8和与水平面呈20度的第二斜支撑架7,所述第一斜支撑架8底端固定于底架9上,顶端与第二斜支撑架7长度方向靠近一侧固定,所述第二斜支撑架7表面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一挡撑6,两挡撑6之间设置的距离和角度与端取砖茶的簸箕5相匹配,使簸箕5在推送茶叶时实现定位。所述底架9靠近砖茶模具3后端还设有用于操作人员站立的站立架1,所述站立架1与地面有一定距离,避免人在操作过程中将平台上的茶叶踩脏。所述第一斜支撑架8的设置高度参照人体平均身高时手的操作位置。所述簸箕5外形为出口端小于另一端,两挡撑6之间的设置距离和角度与簸箕外形相匹配。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簸箕端取已经蒸气沤堆好的茶叶,放入第二斜支撑架表面,使其落入两挡撑之间,避免簸箕的移动,在簸箕实现定位之后,通过手持工具将簸箕中的茶叶推送入砖茶模具上的喇叭口中,推送完毕之后,通过捣棒将茶叶捣实,等待一定时间之后,从砖茶模具中取出砖茶,再进行发花干燥程序,完成砖茶的制作;上述使用过程中,在向喇叭口中推送茶叶时,操作人员将盛满茶叶的簸箕放在第二斜支撑架上,解放了双手,不用再手持,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挡撑将簸箕定位,避免了在推茶过程中,茶洒落地面,保持茶叶的卫生。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手筑茯砖茶的托茶架,包括一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上部设有方形砖茶模具,所述砖茶模具上部设有喇叭口,靠近砖茶模具一侧设有捣棒槽,所述捣棒槽中放置用于捣实砖茶的捣棒;所述底架前端靠近砖茶模具设有托架,所述托架包括与水平面呈50-70度夹角的第一斜支撑架和与水平面呈10-30度的第二斜支撑架,所述第一斜支撑架底端固定于底架上,顶端与第二斜支撑架长度方向靠近一侧固定,所述第二斜支撑架表面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一挡撑,两挡撑之间设置的距离和角度与端取砖茶的簸箕相匹配,使簸箕在推送茶叶时实现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手筑茯砖茶的托茶架,包括一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上部设有方形砖茶模具,所述砖茶模具上部设有喇叭口,靠近砖茶模具一侧设有捣棒槽,所述捣棒槽中放置用于捣实砖茶的捣棒;所述底架前端靠近砖茶模具设有托架,所述托架包括与水平面呈50-70度夹角的第一斜支撑架和与水平面呈10-30度的第二斜支撑架,所述第一斜支撑架底端固定于底架上,顶端与第二斜支撑架长度方向靠近一侧固定,所述第二斜支撑架表面沿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一挡撑,两挡撑之间设置的距离和角度与端取砖茶的簸箕相匹配,使簸箕在推送茶叶时实现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筑茯砖茶的托茶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廷旺韩冰刘燕王欣楠
申请(专利权)人:桐柏县丹峰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