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41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光棒,包括转动棒、磨皮棒,所述转动棒包括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螺纹柱的顶端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柱的直径,所述限位柱的顶端设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柱的直径;所述磨皮棒包括棒体,所述棒体的顶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第二螺纹,所述棒体的底端的形状包括凸状;所述螺纹柱与所述连接孔进行配合,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转动板与磨皮棒的连接、限位柱的直径大于螺纹柱的直径,驱动柱的直径小于限位柱的直径,棒体的底端呈凸状,实现了抛光棒的抛光作用,解决了现有抛光棒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光棒
本技术涉及数控抛光设备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抛光棒。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物质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的个性追求,而电子设备就是诸多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其中,对于电子设备来说,例如手机、手表,其上一般都带有如玻璃面板或玻璃底盖的零部件,为了使玻璃面板或玻璃底盖的零部件更好地整合于电子设备中,故常常借助抛光设备对这类零部件进行加工,以满足玻璃面板或玻璃底盖的各种复杂外形的工艺需求,因此,抛光设备在对玻璃面板或玻璃底盖特征孔进行抛光加工场合中越来越受企业的青睐。众所周知,玻璃面板或玻璃底盖的特征孔需进行抛光,为使玻璃面板或玻璃底盖的特征孔得到高精度和高亮度,通常需要使用到对孔类进行加工与抛光的抛光棒,但是现有的抛光棒结构都是比较复杂的,相应地增加了投入成本,同时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棒,以解决现有抛光棒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投入成本高、故障率高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抛光棒,包括转动棒、磨皮棒,所述转动棒包括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螺纹柱的顶端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柱的直径,所述限位柱的顶端设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柱的直径;所述磨皮棒包括棒体,所述棒体的顶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第二螺纹,所述棒体的底端的形状包括凸状;所述螺纹柱与所述连接孔进行配合,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柱的顶端的形状包括圆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包括右旋螺纹。进一步地,所述棒体的外形包括圆柱。进一步地,所述棒体的底端设有斜倒角。进一步地,所述磨皮棒包括软磨皮棒。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棒包括钢转动棒。综上所述,运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螺纹柱上的外表面设置第一螺纹,连接孔内设置第二螺纹,使螺纹柱与连接孔进行配合,实现转动板与磨皮棒的连接;通过在螺纹柱的顶端设有限位柱,并且限位柱的直径大于螺纹柱的直径,能够对螺纹柱与连接孔的配合深度进行约束作用,同时限定抛光棒进入玻璃面板的特征孔的深度,防止抛光棒在加工过程中破坏玻璃面板的特征孔;通过在限位柱的顶端设有驱动柱,并且驱动柱的直径小于限位柱的直径,使驱动柱能快速与外部的电机的转动轴进行定位锁紧;通过设置棒体的底端呈凸状,使磨皮棒能够快速导入玻璃面板的特征孔里;进而解决了现有抛光棒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投入成本高、故障率高的技术问题。通过使驱动柱的顶端呈圆形,有利于驱动柱与电机的转动轴进行连接;通过设置磨皮棒的棒体为圆柱形,且棒体的底端设有斜倒角,更有利于磨皮棒进入玻璃面板的特征孔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抛光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抛光棒的转动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抛光棒的磨皮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抛光棒对玻璃面板进行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抛光棒在电机的驱动下对玻璃面板进行加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动棒,101-螺纹柱,102-限位柱,103-驱动柱;2-磨皮棒,201-棒体,202-连接孔;3-玻璃面板;4-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中,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作出如下说明:观察者面对附图1进行观察,观察者左侧设为左,观察者右侧设为右,观察者前方设为前,观察者后方设为后,观察者上面设为上,观察者下面设为下,应当指出文中的术语“顶端”、“底端”、“顶面”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地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为了清楚或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抛光棒,包括转动棒1、磨皮棒2,转动棒1包括钢转动棒,钢转动棒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有利于抛光棒对玻璃面板3的特征孔的持久稳定加工,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转动棒;磨皮棒2包括软磨皮棒,软磨皮棒将减轻抛光棒对玻璃面板3的特征孔的冲击力度,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磨皮棒。转动棒1包括螺纹柱101,螺纹柱10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设置第一螺纹的作用是便于螺纹柱101在与连接孔202的配合中形成约束力。所述第一螺纹包括右旋螺纹,当然也可以是左旋螺纹,这也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优选右旋螺纹的作用是比较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螺纹柱101的顶端设有限位柱102,限位柱102的直径大于螺纹柱101的直径,其作用是对螺纹柱101与连接孔202的配合深度进行约束作用,同时对抛光棒进入玻璃面板3的特征孔的深度进行限定,防止过度伸入引发对玻璃面板3的特征孔的破坏。限位柱102的顶端设有驱动柱103,驱动柱103的直径小于限位柱102的直径,驱动柱103的顶端的形状包括圆形,当然也可以是椭圆等其他形状,其作用是便于转动棒1与电机4进行连接时形成快速定位锁紧,通过驱动柱103对接于电机4的转动轴,实现转动棒1与电机3的连接,并将转动动能经限位柱102、螺纹柱101传递到棒体201,带动棒体201的转动,进而加工玻璃面板3的特征孔。具体地,磨皮棒2包括棒体201,棒体201的顶面设有连接孔202,棒体201的外形包括圆柱,圆柱外形更加有利于对规则的特征孔进行打磨,当然也可以是椭圆等其他外形。棒体201的底端设有斜倒角,棒体201的底端的形状包括凸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形状,其作用是有利于磨皮棒2快速导入玻璃面板3的特征孔内;螺纹柱101与连接孔202进行配合,连接孔202内设有第二螺纹,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相配合,其作用是使螺纹柱101与连接孔202之间的连接配合更加容易安装与拆卸。实际操作时:先将转动棒1与磨皮棒2通过螺纹柱101与连接孔202进行连接配合,接着驱动柱103的上端与电机4的转动轴进行连接,电机4带动驱动柱103进行转动,驱动柱103将动能通过限位柱102带动螺纹柱101进行转动,螺纹柱101带动棒体201进行转动,进而棒体201在转动的过程中对玻璃面板3的特征孔进行加工处理,在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棒体201与特征孔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螺纹柱101与连接孔202的连接会越来越紧固,而不会产生松动,进而防止出现松脱故障。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光棒,包括转动棒(1)、磨皮棒(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棒(1)包括螺纹柱(101),所述螺纹柱(10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螺纹柱(101)的顶端设有限位柱(102),所述限位柱(102)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柱(101)的直径,所述限位柱(102)的顶端设有驱动柱(103),所述驱动柱(103)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柱(102)的直径;所述磨皮棒(2)包括棒体(201),所述棒体(201)的顶面设有连接孔(202),所述连接孔(202)内设有第二螺纹,所述棒体(201)的底端的形状包括凸状;所述螺纹柱(101)与所述连接孔(202)进行配合,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光棒,包括转动棒(1)、磨皮棒(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棒(1)包括螺纹柱(101),所述螺纹柱(10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螺纹柱(101)的顶端设有限位柱(102),所述限位柱(102)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柱(101)的直径,所述限位柱(102)的顶端设有驱动柱(103),所述驱动柱(103)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柱(102)的直径;所述磨皮棒(2)包括棒体(201),所述棒体(201)的顶面设有连接孔(202),所述连接孔(202)内设有第二螺纹,所述棒体(201)的底端的形状包括凸状;所述螺纹柱(101)与所述连接孔(202)进行配合,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配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建华黎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