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34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5
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包括机床主体,机床主体的溜板箱上安装有定位模,定位模上安装有工件,溜板箱上还安装有夹具组件,夹具组件包括支架、连接压杆、装夹压杆和驱动油缸,支架位于定位模侧面,装夹压杆通过连接压杆与支架连接,驱动油缸能够驱动连接压杆旋转,且装夹压杆在连接压杆的旋转动作下能够从工件竖直投影的外围移动至工件上方下压将工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夹具组件安装在定位模侧边,夹具组件具备夹持状态和退回状态,当夹具组件处于退回状态时,夹具组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工件外围,故可以对工件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行拆装,更加有利于机械手等工具进行自动化抓取,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
本技术涉及夹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加工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的夹具大部分采用压板和模具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将加工工件夹紧,导致更换工件的效率较低,并且装夹力较小,装夹稳定性较低。为了提高效率和稳定性,一些加工厂家设计出了采用液压动力的夹具由上往下顶住工件进行夹持的方式,该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件的更换效率,但是工件向上移动时会受到夹具的阻挡,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使用机械手对工件进行抓取时机械手无法直接上下移动,夹取方式以及编程走位方式复杂,机械手存在和夹具干涉的风险。故急需设计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以满足需要频繁更换电机铸铁线盒座工件的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本技术的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将夹具组件安装在定位模侧边,夹具组件具备夹持状态和退回状态,当夹具组件处于退回状态时,夹具组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工件外围,故可以对工件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行拆装,更加有利于机械手等工具进行自动化抓取,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同步连杆的平行四边形结构还能保持连接压杆的竖直下压状态,提高装夹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包括机床主体,所述机床主体的溜板箱上安装有定位模,所述定位模上安装有工件,所述溜板箱上还安装有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支架、连接压杆、装夹压杆和驱动油缸,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定位模侧面,所述装夹压杆通过所述连接压杆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驱动油缸能够驱动所述连接压杆旋转,且所述装夹压杆在所述连接压杆的旋转动作下能够从所述工件竖直投影的外围移动至所述工件上方下压将所述工件固定。由此,所述夹具组件具备夹持状态和退回状态,当所述夹具组件处于退回状态时,所述夹具组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工件外围,故可以对所述工件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行拆装,更加有利于机械手等工具进行自动化抓取,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支架截面为“L”形,包括竖直的支撑部以及由所述支撑部水平弯折的底座部,所述底座部与所述溜板箱固接。由此,所述支架需要安装所述驱动油缸,并且为所述夹具组件的主要承重和受力零件,通过所述底座部与所述溜板箱大面积的固接能够提高所述夹具组件整体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连接压杆中间部位与所述支撑部顶端铰接,所述连接压杆接近所述工件一端与所述装夹压杆上端铰接。由此,所述连接压杆绕和所述支撑部顶端铰接点为轴线旋转,能够将所述装夹压杆下压或上提实现装夹和松开。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底座部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油缸的安装座,所述驱动油缸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连接压杆远离所述工件一端铰接。由此,通过所述驱动油缸驱动所述连接压杆旋转,能够保证足够大的装夹力。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装夹压杆包括装夹主杆和安装于所述装夹主杆下端的调节压筒,所述调节压筒和所述装夹主杆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由此,在所述连接压杆保持水平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压杆的扭力全部转化成所述装夹压杆对于所述工件的下压力,并且所述装夹压杆没有侧向力不容易发生侧滑,对于不同高度的所述工件,通过所述调节压筒的螺纹调节能够改变所述装夹压杆的长度,使得装夹状态下所述连接压杆尽量保持水平。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夹具组件还包括同步连杆,所述同步连杆铰接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装夹压杆之间。由此,通过所述同步连杆能够使所述装夹压杆更加稳定不会晃动,提高装夹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同步连杆和所述连接压杆平行,且所述连接压杆、所述同步连杆、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装夹压杆之间两两铰接的四个铰接点组成平行四边形。由此,同步连杆组成平行四边形能够保证所述连接压杆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保证装夹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装夹压杆包括装夹主杆和安装于所述装夹主杆下端的调节压筒,所述调节压筒和所述装夹主杆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由此,在所述连接压杆保持水平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压杆的扭力全部转化成所述装夹压杆对于所述工件的下压力,并且所述装夹压杆没有侧向力不容易发生侧滑,对于不同高度的所述工件,通过所述调节压筒的螺纹调节能够改变所述装夹压杆的长度,使得装夹状态下所述连接压杆尽量保持水平。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夹具组件在所述定位模周围安装有三个。由此,通过三个所述夹具组件进行装夹能够提高装夹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将所述装夹压杆下压在所述工件边缘处,使所述夹具组件尽量远离所述工件进行装夹,在收起后的拆卸状态下给所述工件下料提供足够的空间;此外,所述夹具组件的所述驱动油缸无杆腔进油口采用多通接头连接同一个进油油路,能够保证三个所述夹具组件夹紧力相同,提高装夹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夹具组件的所述支架、所述连接压杆、所述装夹压杆以及各铰接轴均经过淬火处理。由此,所述夹具组件采用液压装夹的方式装夹力较大,连接零件经过淬火处理能够提升强度,提高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将夹具组件安装在定位模侧边,夹具组件具备夹持状态和退回状态,当夹具组件处于退回状态时,夹具组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工件外围,故可以对工件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行拆装,更加有利于机械手等工具进行自动化抓取,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同步连杆的平行四边形结构还能保持连接压杆的竖直下压状态,提高装夹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安装于机床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实施例1的夹持状态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实施例1的退回状态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实施例2的夹持状态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实施例2的退回状态的主视图;图中,1-机床主体、2-定位模、3-工件、4-夹具组件、41-支架、411-支撑部、412-底座部、42-连接压杆、43-装夹压杆、431-装夹主杆、432-调节压筒、44-驱动油缸、45-同步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包括机床主体1,机床主体1的溜板箱上安装有定位模2,定位模2上安装有工件3,溜板箱上还安装有夹具组件4,夹具组件4包括支架41、连接压杆42、装夹压杆43和驱动油缸44,支架41位于定位模2侧面,装夹压杆43通过连接压杆42与支架41连接,驱动油缸44能够驱动连接压杆42旋转,且装夹压杆43在连接压杆42的旋转动作下能够从工件3竖直投影的外围移动至工件3上方下压将工件3固定。由此,夹具组件4具备夹持状态和退回状态,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主体(1),所述机床主体(1)的溜板箱上安装有定位模(2),所述定位模(2)上安装有工件(3),所述溜板箱上还安装有夹具组件(4),所述夹具组件(4)包括支架(41)、连接压杆(42)、装夹压杆(43)和驱动油缸(44),所述支架(41)位于所述定位模(2)侧面,所述装夹压杆(43)通过所述连接压杆(42)与所述支架(41)连接,所述驱动油缸(44)能够驱动所述连接压杆(42)旋转,且所述装夹压杆(43)在所述连接压杆(42)的旋转动作下能够从所述工件(3)竖直投影的外围移动至所述工件(3)上方下压将所述工件(3)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主体(1),所述机床主体(1)的溜板箱上安装有定位模(2),所述定位模(2)上安装有工件(3),所述溜板箱上还安装有夹具组件(4),所述夹具组件(4)包括支架(41)、连接压杆(42)、装夹压杆(43)和驱动油缸(44),所述支架(41)位于所述定位模(2)侧面,所述装夹压杆(43)通过所述连接压杆(42)与所述支架(41)连接,所述驱动油缸(44)能够驱动所述连接压杆(42)旋转,且所述装夹压杆(43)在所述连接压杆(42)的旋转动作下能够从所述工件(3)竖直投影的外围移动至所述工件(3)上方下压将所述工件(3)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1)截面为“L”形,包括竖直的支撑部(411)以及由所述支撑部(411)水平弯折的底座部(412),所述底座部(412)与所述溜板箱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压杆(42)中间部位与所述支撑部(411)顶端铰接,所述连接压杆(42)接近所述工件(3)一端与所述装夹压杆(43)上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铸铁线盒座出线口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412)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油缸(44)的安装座,所述驱动油缸(44)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连接压杆(42)远离所述工件(3)一端铰接。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重吴恒熙王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高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