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种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831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种培育方法。该方法在当年4月初~5月上旬将体长为1.5~5cm的鳜鱼苗放入培育池,放养量2~5万尾/亩;在放养鳜鱼苗的前5~7天,在同一培育池中按鲫鱼苗与鳜鱼苗数量比为10~20:1放养鲫鱼苗,且鲫鱼苗体长不超过鳜鱼苗体长的70%。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出苗晚,且5月上旬以前鳜鱼活饵难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种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种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鳜鱼为淡水生活的鱼类,喜栖于江河、水库、湖泊等水草茂盛且较洁净的水体中,白天潜伏于水底,夜间活动觅食。鳜鱼为肉食性鱼类,性格凶猛,终生以活的水生动物为食。鳜鱼分布在我国南至广东、北至黑龙江的几乎所有水域中,唯以长江中下游水域为多。鳜鱼在水产养殖生态位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既可作为清除江河、水库、湖泊、池塘中野杂鱼的工具,也可作为主养鱼类进行人工精养。为保证池塘精养鳜鱼的经济效益,成鱼提早上市、错峰上市是关键,而早苗是保证成鱼提早上市、错峰上市的重要基础。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鳜鱼人工繁殖,而广东等华南地区在3月底就开始繁殖,时间提前一个多月。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较多养殖场在4月上旬从广东等华南地区引进1.5~5cm的鳜鱼早苗进行本地化大规格鱼种(10~15cm)的培育,以达到提早放养的目的。鳜鱼早苗的本地化大规格鱼种的培育,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活饵的供给。传统的做法是采用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鳊鱼水花等鱼种作为鳜鱼活饵供给,但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鳊鱼亲本性成熟在3~5年,培育这些亲鱼不仅需长期占用塘口,还需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较大;而且以上鳜鱼活饵亲本繁殖时间是在5月上旬,若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早苗的本地化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时间放在4月上旬,两者在时间衔接上存在很大难度,若与鳜鱼早苗衔接不好,会造成鳜鱼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从而自相残杀,成活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种培育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种培育方法,当年4月初~5月上旬将体长为1.5~5cm的鳜鱼苗放入培育池,放养量2~5万尾/亩;在放养鳜鱼苗的前5~7天,在同一培育池中按鲫鱼苗与鳜鱼苗数量比为10~20:1放养鲫鱼苗,且鲫鱼苗体长不超过鳜鱼苗体长的70%。作为优选,鳜鱼苗由我国华南地区引进。作为优选,调整鲫鱼投饲量,控制鲫鱼苗的体长在鳜鱼体长的45%~70%,保证鳜鱼对饵料鱼的适口性;待鳜鱼长到10~15cm,达到鱼种规格时,拉网进行分拣、分销。作为优选,鲫鱼苗的培育包括以下步骤:在前一年10~12月份,选择体重≥300g,性腺发育良好的1龄或2龄健康鲫鱼母本,按总重≤600kg/亩进行培育;父本采用鲤鱼,要求性腺发育良好,体重500~1000g;母本和父本分塘培育;在当年2月底~3月初,进行亲本的二次筛选,开展鲫鱼人工催产和自然产卵。作为进一步优选,父本鲤鱼为黄河鲤。作为进一步优选,鲫鱼人工催产和自然产卵包括以下步骤:挑选性腺发育成熟的鲫鱼母本及鲤鱼父本,催产后的亲本放入产卵池;母本与父本数量搭配比例5~10:1,每亩亲本总重≤400kg;根据鳜鱼饵料需求,分期产卵,以满足鳜鱼对饵料的适口性。更进一步的优选,分期产卵为在3月中旬~4月下旬,每7~10天进行一次鲫鱼人工催产和自然产卵。作为进一步优选,鲫鱼人工催产和自然产卵还包括以下步骤:在产卵池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进水口及排水口,流水刺激,水流速度40~160m3/h;产卵池采用底部微孔增氧,避免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对亲本产生刺激;池塘中每隔1.5m挂产卵巢一排,产卵巢采用枝形物搭建;待鲫鱼产卵后及时将产卵巢取出放入孵化池。更进一步的优选,枝形物要求材质柔软,分叉多,可漂浮在水面,包括松柏枝、杉树枝或塑料制成的人工仿制的树枝。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当年4月初~5月上旬将鳜鱼苗与鲫鱼苗同池培育,以鲫鱼苗作为鳜鱼苗的饵料,保证了鳜鱼饵料的适口性及充足性,解决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采用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鳊鱼水花为鳜鱼活饵的传统方法存在的传统活饵与鳜鱼苗的养殖时间衔接不好,造成鳜鱼出苗晚,活饵难解决且养殖成本高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以翘嘴鳜的培育为例,将翘嘴鳜鱼苗与鲫鱼苗同池培育,以鲫鱼苗作为翘嘴鳜鱼苗的饵料,保证了翘嘴鳜饵料的适口性及充足性。其中鲫鱼苗可采购商品鱼苗,或者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自行培育。亲本培育在前一年10~12月份,自留或购买体重≥300g,性腺发育良好的1龄或2龄健康鲫鱼母本,按总重≤600kg/亩进行培育,投喂蛋白含量≥32%的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促进卵巢的发育。父本选用黄河鲤鱼,要求性腺发育良好,体重500~1000g,投喂蛋白含量≥30%的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促进精巢的发育。母本父本分塘培育。鲫鱼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在当年2月底~3月初,进行亲本的二次筛选,挑选性腺发育饱满的亲本,备用。一期产卵,挑选性腺发育饱满的鲫鱼母本及鲤鱼父本,催产后的亲本放入产卵池,水位控制在100~150cm,透明度35~45cm。母本与父本数量搭配比例5~10:1,每亩亲本总重≤400kg。在产卵池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进水口及排水口,流水刺激,水流速度40~160m3/h。产卵池采用底部微孔增养,避免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对亲本产生刺激。产卵池中每隔1.5m挂产卵巢一排,产卵巢采用树枝形状的物体进行搭建,如松柏枝、杉树枝,经济实用,取材容易,或者采用塑料制成的仿树枝。待鲫鱼产卵后及时将产卵巢取出放入孵化池。将产卵后的亲本捞出,逐条检查卵子或精子排空情况,对尚未排空卵子或精子的亲本存塘备用,排空卵子或精子的亲本捞出售卖。根据翘嘴鳜活饵的需求,在3月中旬~4月下旬,每7~10天进行一次鲫鱼人工催产和自然产卵。翘嘴鳜早苗的引进在当年4月初~5月上旬,从我国华南地区引进1.5~5cm的翘嘴鳜早苗。翘嘴鳜早苗与鲫鱼苗同池培育翘嘴鳜早苗放置在培育池,放养量2~5万尾/亩。培育池中提前5~7天放养已培育好的鲫鱼苗,鲫鱼苗与翘嘴鳜数量比为10:1,鲫鱼苗体长不超过翘嘴鳜体长的70%,保证翘嘴鳜充足、适口的饵料。观察翘嘴鳜的摄食情况,及时补充适口的饵料鲫鱼苗。每天对鲫鱼苗进行3次投喂,加快饵料鱼的生长。保证鲫鱼苗的生长与翘嘴鳜的生长同步进行,同步管理。待翘嘴鳜长到10~15cm,拉网进行分拣、分销。翘嘴鳜早苗在当年八月底九月初即达到400~600g/尾的商品鱼规格,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本地苗提前一个月。此时,大多数水产品未达上市规格,鳜鱼以时取胜,抢先上市,供不应求,价格坚挺。本实施例具有以下特点:1.鲫鱼1足龄即可性成熟进行产卵,降低了饵料鱼亲本培育的成本。2.鲫鱼亲本在3-5月份均可进行人工繁殖,且产卵量大,可根据翘嘴鳜早苗饵料需求情况进行分批次产卵,保证饵料的充足性及适口性。3.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的方式,虽然苗种大小不一致,但可以满足不同规格的翘嘴鳜需求。4.由华南地区引进的翘嘴鳜早苗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本地苗提前一个月下塘,保证了成年翘嘴鳜的提早上市、错峰上市,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5.产卵后的鲫鱼及排精后的鲤鱼亲本可上市售卖,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年4月初~5月上旬将体长为1.5~5cm的鳜鱼苗放入培育池,放养量2~5万尾/亩;在放养鳜鱼苗的前5~7天,在同一培育池中按鲫鱼苗与鳜鱼苗数量比为10~20:1放养鲫鱼苗,且鲫鱼苗体长不超过鳜鱼苗体长的70%。/n

【技术特征摘要】
1.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年4月初~5月上旬将体长为1.5~5cm的鳜鱼苗放入培育池,放养量2~5万尾/亩;在放养鳜鱼苗的前5~7天,在同一培育池中按鲫鱼苗与鳜鱼苗数量比为10~20:1放养鲫鱼苗,且鲫鱼苗体长不超过鳜鱼苗体长的7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鳜鱼苗由我国华南地区引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鲫鱼投饲量,控制鲫鱼苗的体长在鳜鱼体长的45%~70%,保证鳜鱼对饵料鱼的适口性;待鳜鱼长到10~15cm,达到鱼种规格时,拉网进行分拣、分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鲫鱼苗的培育,所述鲫鱼苗的培育包括以下步骤:
在前一年10~12月份,选择体重≥300g,性腺发育良好的1龄或2龄健康鲫鱼母本,按总重≤600kg/亩进行培育;父本采用鲤鱼,要求性腺发育良好,体重500~1000g;母本和父本分塘培育;
在当年2月底~3月初,进行亲本的二次筛选,开展鲫鱼人工催产和自然产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江中下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林崔凯李海洋蒋阳阳周蓓蓓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