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07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去磁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及去除材料中的磁性杂质的方法。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包括管道主体,在所述管道主体内形成有可供流体或粉体流过的通道,在所述通道内封装有磁力件,所述磁力件的磁极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流向平行。应用该管道有利于提高除磁性杂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
本技术涉及去除磁性杂质的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及去除材料中的磁性杂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各行各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原材料的纯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金属杂质。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而锂离子电池特别是采用三元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其原料中的磁性杂质,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发生自放电、过热、甚至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故清除或降低锂离子电池原料中磁性杂质含量对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安全性有显著的意义。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材料的制造过程主要如下:把矿石中的元素溶解到溶液中,再经过三种元素的液相化学反应,生成固体颗粒的前驱体,再经过烧结、粉粹等工序,形成三元正极材料。在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过程中,不断有来自制程设备和环境的磁性物质混入到材料中,导致磁性杂质含量过高。本专利技术人在进行本技术研究过程中,在分析、研究、改善锂电正极材料的原材料、前驱体中的磁性杂质含量较高的过程中,对前驱体中的磁性物质的来源进行分析,发现三元材料的合成前驱体的溶液或浆料中的磁性物质含量较高,可以采用管道式除铁装置对其磁性杂质进行去除,但是本技术在进行本技术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管道式除铁器的除磁效果较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磁场盲区比较大,磁性物质逃逸的概率高,不能满足磁性物质含量低的要求。2.现有除铁器的结构比较复杂,清理吸附的磁性杂质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而且还清理不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应用该管道有利于提高除磁效率,提高除铁效果的可靠性、稳定性。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包括:管道主体,在所述管道主体内形成有可供流体或粉体流过的通道,在所述通道内封装有磁力件,所述磁力件的磁极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流向平行。可选地,所述磁力件包括:封装体,由非导磁材料制成;至少两个磁体,各所述磁体沿所述通道的流向成列排列,各所述磁体封装在所述封装体上,各磁体的磁极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流向平行,在所述磁体排成的列中,任意相邻的两所述磁体的相对端互为同名磁极,且具有预定的间隙。可选地,在所述封装体上位于所述磁体的排列方向的两末端的至少一末端,还设置有:向末端方向外径逐渐变窄的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锥形部,在所述锥形部内为空或为非导磁材料。可选地,各所述磁体沿所述通道的流向顺次排成一列。可选地,各所述磁体分别为实心的圆柱形,轴向与所述通道的流向平行。可选地,所述磁体的轴向长度为24.3mm,所述磁体的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为直径为24mm的圆形。可选地,在所述通道内的磁场梯度的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流向相交。可选地,所述磁体为永磁体。可选地,在所述磁力件的沿所述通道的流向的两末端的至少一末端,还设置有:向末端方向外径逐渐变窄的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锥形部,在所述锥形部内为空或为非导磁材料。可选地,在所述通道内还设置有一腔室,所述腔室与所述通道互不连通,所述磁力件密封于所述腔室内。可选地,设置在所述管道主体上的入口、出口,分别位于所述通道的两侧。可选地,所述通道内各处的通道间隙相同。可选地,所述通道内各处的通道间隙相异。可选地,所述管道主体采用非导磁物质制成。可选地,所述管道主体为不锈钢管、或非金属的塑料管道。可选地,所述磁力件为永磁件。由上可见,通过对通道内的流体(液体或浆料)或粉体的流场与位于通道4内的磁力件形成的背景磁场的研究,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将磁力件的磁极方向设计成与通道的流向(图1的通道4中的虚线箭头所示方向)平行,使通道的任一位置的磁性杂质的所受到的磁力方向与该磁性杂质到磁力件表面的最短路径的方向基本相同,在该磁力作用下磁性杂质基本沿最短路径到达磁力件外,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对通道内的流体或粉体中的磁性杂质的吸附能力,提高磁性杂质的吸附去除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另一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2中的磁力件采用多个磁棒组成时成列磁棒的排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两个图2所示的管道单元相互串联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另一管道串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多个图5所示的管道串联结构相互并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验例1采用的管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验例5中的磁体排列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验例6中的异名磁极相对的磁体排列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验例7中的同名磁极相对的磁体排列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管道主体;2:入口;3:出口;4:通道;5:磁力件;6:锥形部;7:腔室,8:磁体;9:泵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附图以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其主要包括管道主体1,在管道主体1内形成的可供流体或粉体流过的通道4,在管道主体1上设置有入口2、及出口3,入口2、出口3分别位于通道4的流向的两端部,以供流体或粉体进出。在通道4内还设置有磁力件5,磁力件5的磁极方向与通道4的流向相平行。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根据去磁效果及流速要求设置通道4的通道间隙,选择合适粗细及合适长度的磁力件5,使通道4内的磁场强度、磁场梯度满足应用要求。本实施例滚到主体1采用非导磁物质支撑,比如但不限于不锈钢、或非金属的塑料等,比如PE、PC、PVC、UPVC或含氟的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等。由上可见,通过对通道4内的流体(液体或浆料)或粉体的流场与位于通道4内的磁力件5形成的背景磁场的研究,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将磁力件5的磁极方向设计成与通道4的流向(图1的通道4中的虚线箭头所示方向)平行,使通道4的任一位置的磁性杂质的所受到的磁力方向与该磁性杂质到磁力件5表面的最短路径的方向基本相同(均与流向不平行),在该磁力作用下磁性杂质基本沿最短路径到达磁力件5外,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对通道4内的流体或粉体中的磁性杂质的吸附能力,提高磁性杂质的吸附去除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磁力件5设置于通道4内的中心位置,使流体或粉体从位于磁力件5外的通道4流过时,流体或粉体中的磁性杂质被吸附在磁力件5的外周,在使用完毕后可以取出该磁力件5,抹除吸附在磁力件5外的磁性杂质。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管道主体1除了可以设置成图1所示的直线状外,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成如图2所示的U形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其特征是,包括管道主体,在所述管道主体内形成有可供流体或粉体流过的通道,在所述通道内封装有磁力件,所述磁力件的磁极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流向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25 CN 20192181786851.一种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其特征是,包括管道主体,在所述管道主体内形成有可供流体或粉体流过的通道,在所述通道内封装有磁力件,所述磁力件的磁极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流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其特征是,
所述磁力件包括:
封装体,由非导磁材料制成;
至少两个磁体,各所述磁体沿所述通道的流向成列排列,各所述磁体封装在所述封装体上,各磁体的磁极方向与所述通道的流向平行,
在所述磁体排成的列中,任意相邻的两所述磁体的相对端互为同名磁极,且具有预定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其特征是,
在所述封装体上位于所述磁体的排列方向的两末端的至少一末端,还设置有:向末端方向外径逐渐变窄的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锥形部,在所述锥形部内为空或为非导磁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其特征是,
各所述磁体沿所述通道的流向顺次排成一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其特征是,
各所述磁体分别为实心的圆柱形,轴向与所述通道的流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去除磁性杂质的管道,其特征是,
所述磁体的轴向长度为24.3mm,所述磁体的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为直径为24mm的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去除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龙波张保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磁安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